李林英
[摘要]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除了要上好習作課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多讀多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幾個方面闡明了多讀多寫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多讀多寫;教學方法;策略
魯迅在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事實證明,多讀多寫是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問題在于我們如果盲目地讓學生去多讀多寫,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因此,多讀多寫也要講究教學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讓學生愉快地多讀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時,我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使之產生學習熱情,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1.運用故事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故事會形式不拘一格,有全班的、小組的,利用班隊會或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孩子們的好勝心強,爭著上臺講故事。課余時間,那些故事講得好的同學周圍經常聚攏許多人,開起小故事會來。原來不會講故事的,也想方設法找書看,學著講,也樂于講給家人、鄰居、伙伴們聽。我在班上還制定了一個評比規則,每兩周評選一次“十佳演講員”,所以班上讀書的氣氛很濃郁,看書、讀報、講故事成為一種風氣。當有的學生出現“偏食”時,我就適時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逐漸喜歡各類書籍,進而達到“營養均衡”。
2.運用集書法擴大讀物種類,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我設立并不斷充實班級的圖書角,采用買書和捐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和家長都踴躍獻書,不少學生除自己買書外,還利用課余、假日到校外借書,有的同學還主動向老師和同學推薦新書。為了配合學生的閱讀,我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專辟一欄“新書介紹”。
3.運用筆記法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起閱讀興趣和解決書源后,要著力提高閱讀質量,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我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每讀一本書都要寫讀書筆記,筆記中寫下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多少字數、閱讀時間、優美的句子或心得體會。在班內,每個月舉行一次課外閱讀筆記展覽會,評出“十佳讀書積極分子”。這些做法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
二、讓學生輕松地多寫
要消除學生習作的心理負擔,就要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學生對習作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1.利用課文進行小練筆。當學生滿懷熱情地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隨機布置一篇小練筆。我經常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素材,指導學生進行縮寫、擴寫、仿寫、續寫等練習。如課文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產生豐富的聯想,學完之后我要求學生寫一篇“且看下回分解”的習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能力,學生們都就樂于動筆,寫出了許多別具一格、生動有趣的故事。
2.利用游戲為學生提供習作素材。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我經常帶領學生做各種有趣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捉迷藏”“啄木鳥”“打氣球”“貼鼻子”等,游戲形式要新穎多樣,富有兒童情趣,讓學生在游戲中玩得開心,然后引導學生把游戲經過寫下來,這樣,學生習作就不會感到困難,寫出的作文內容豐富且很有趣味性。
3.利用班隊活動為學生提供習作機會。班隊活動內容越豐富,學生動筆的機會也就越多,如小隊之間的挑戰賽、擂臺賽,班級開展智力競賽、小記者采訪和文娛表演活動等,由于這些活動都是學生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因此學生寫起來有話可說,也樂于動筆。
4.利用墻報為學生提供抒發情感的園地。班級墻報上開辟了“新書介紹”“自由談”“小評論”“心里話”“新發現”“新建議”等欄目,引導學生對班級、學校及社會上的好人好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寫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其目的是讓學生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愿意怎么寫就怎么寫,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在輕松愉快的寫作氛圍中學生逐漸學會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利用日記幫助學生養成勤練筆的習慣。我讓班里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到講臺前誦讀自己的日記,然后大家進行評議,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在選材、構思、寫法上對其他學生也能起到引領作用。
6.利用童話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考慮到小學生特別喜歡電視節目中的科幻動畫片和課外讀物中的童話故事,我鼓勵學生嘗試寫童話故事,啟發他們把一些道理寓于童話之中。學生們積極思考,巧妙構思,寫出的文章妙趣橫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多讀多寫應成為學生迫切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得愉快、寫得輕松,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提高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如何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J].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4,(10).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