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娟
(作者單位:呂梁人民廣播電臺)
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
馮文娟
(作者單位:呂梁人民廣播電臺)
社會進步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也因此發展迅速。網絡技術已經與現代社會密不可分。網絡的覆蓋率逐漸增加,且使用客戶的數量也在逐漸上漲,這也為新聞資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環境給新聞記者的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需要新聞記者抓住網絡環境提供的機遇,順應時代發展,以克服存在的挑戰。本文主要對網絡新聞記者的工作現狀進行分析,結合網絡環境下新聞工作的特點,明確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
網絡環境;新聞記者;角色定位
新聞記者在網絡環境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網絡的便利、快速等特點給新聞提供了載體,同時也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在網絡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是新聞工作長期以來的核心。在網絡環境中,實現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需要新聞記者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適應新時代的信息發展趨勢。新聞記者在網絡環境下角色定位的實現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體系。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新聞具有真實、可靠、權威的特點,而新聞記者是新聞信息的發布者,因而往往代表著正義的一方,且發布的新聞較為權威和專業。但網絡媒體的出現,使非專業記者在獲得信息后第一時間進行發布,忽略了信息的真實性。虛假信息一旦發布就會廣泛流傳,從而影響網絡環境,也對新聞記者的工作造成一定的沖擊。一些非正規機構的記者發布的非真實的信息,嚴重損害了新聞記者的權威和名譽,使得新聞記者在傳媒界的地位發生變化。[1]非正規的新聞消息給新聞記者帶來了消極影響,這需要新聞記者利用網絡環境改變這種現狀。
2.1 為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基礎
網絡的普及促進了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相互聯系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也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新聞輿論的參與度。多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它是一種數字技術,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新聞資訊的傳播。而傳統的媒體,如電視、廣播等,具有時間及地域等限制,不符合人們的心理特點。網絡環境為多媒體技術提供了發展空間和平臺,網絡環境下的新聞記者主要是利用多媒體,以完成新聞工作。
2.2 使新聞傳播主體多樣化
新聞的傳播主體一直以新聞發布機構自居,新聞機構是新聞消息的壟斷者,信息的發布內容較為單一,這是傳統媒體的主要缺點。網絡的出現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而新媒體能改變這種現狀,新聞消息不再是新聞機構的獨家新聞,公眾也可以參與新聞發布,從而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之一。新聞主體的增加也會使新聞內容更加多樣化。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傳播新聞信息,拓寬新聞傳播的途徑,增加新聞信息。[2]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技術能使新聞傳播更加多樣化,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單一新聞的枯燥、缺乏吸引力等問題。
2.3 文本的拓展較為靈活
多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就是多媒體融合了多種形式的信息,不再是單一的文本。它集視頻、音頻、圖片、文字于一體,并整合、整理,從而實現多種形式的信息相互融合,以豐富的形式展現給大眾。多媒體技術更加注重人們對信息的敏感度,它將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移動終端進行融合,從而吸引更多的瀏覽者。文本是新聞傳播的基礎,多媒體主要通過網絡實現數據的相互連接,一般以超鏈接的方式完成。一個文本信息可以通過鏈接進入到該圖片、視頻的網頁,從而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文本拓展的靈活性增加了新聞的關注者,也使人們與網絡移動終端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加大了新聞信息傳播的廣度。
2.4 增強了互動性
網絡環境能夠增加人們和新聞信息的互動性,這大大提高了公眾的參與度,也有利于新聞信息的傳播。傳統的媒體主要是讓公眾被動地獲取信息。新聞信息是由新聞機構發布、由公眾瀏覽,這是一種單向的途徑,也限制了新聞傳播的范圍。這種方式不能及時地讓公眾參與新聞討論,缺乏公眾的意見反饋,新聞的效果會大大降低。[3]而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技術則增加了互動性,公眾可以直接參與新聞信息的討論,新聞記者也可以通過信息的反饋及時地對新聞傳播工作進行改進。
3.1 加強新聞法律法規的建設
新聞法律法規的完善是明確新聞記者角色的基礎。目前,我國明文規定的新聞法律法規較少,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法律法規對信息的約束作用減弱。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常常造成一些問題發生,如法律界定不清晰,法律規定的限制性等,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新聞記者常常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出現違法傳播新聞的現象,法律法規不完善對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能夠對新聞工作者進行引導,幫助新聞記者準確進行新聞角色定位。在健全的法律環境下,新聞記者能夠明確自身的權力和職責,使網絡環境更加規范、和諧。
3.2 明確新聞記者的角色
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新聞記者也應該充分定位自身角色。職業角色是各個行業工作的行動指南,能夠對工作者進行規范和約束。明確新聞職業的要求是定位角色的首要因素,定位角色首先要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充分考慮新聞專業的要求和網絡技術要求兩個方面。新聞專業要求新聞記者首先要代表公眾的利益,為公眾謀福利;其次,應保持中立,防止在新聞中加入感情傾向,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另外,新聞記者應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進行信息傳播,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新聞傳播;最后,新聞記者應從實際出發,以證據為原則從事新聞工作。
3.3 建立和諧的網絡環境
網絡環境的安全能夠為新聞記者提供信息傳播的平臺,也有利于新聞記者定位自己。在新聞信息進行流通時,需要一定的觀念和規范來進行網絡信息的管理。網絡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這些文化的傳播需要一定的載體和媒介,要想保持網絡安全,必須對媒介進行規范,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要不斷完善新聞體制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媒介充分發揮作用,才能使新聞記者和大眾明確角色定位;第二,要加強管理,以限制不良信息和非法信息的傳播,從而維護網絡新聞信息的安全。
3.4 提高媒介素養
提高新聞記者的媒介素養是幫助新聞記者明確定位的途徑。媒介素養是指公眾和新聞主體對媒體的理解程度和認知能力。新聞記者是信息的發布者,而大眾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承接者,提高雙方的素養有利于實現網絡環境下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媒介素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提高新聞記者的媒體素養。這有利于規范記者對新聞信息的篩選,從而提高新聞記者的工作效率;其次,應提高網民的文化素養,一方面大眾可以對信息進行篩選、鑒別,杜絕不良信息,另一方面還有利于提高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
網絡是信息的載體,網民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選擇適當的信息進行瀏覽。而新聞記者是一個特殊的崗位,如果濫用信息,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新聞工作者應明確自己的定位,遵守職業道德,將真實的信息呈現給網民,以樹立良好的網絡風氣。新聞記者還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和引導作用,利用輿論樹立網民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保證網絡環境的和諧。
[1]金英,黃慶華.淺談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與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2):274,276.
[2]蔡營杰.論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0):236.
[3]裴蕓.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