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張永偉
(作者單位:內蒙新聞出版廣電局翁牛特804臺)
?
廣電技術如何實現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
張紅偉 張永偉
(作者單位:內蒙新聞出版廣電局翁牛特804臺)
摘 要:在當前三網融合發展的趨勢下,廣電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實現有機結合已勢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討了廣電技術和互聯網有機結合的相關技術,并分析了廣播電視發射機與傳輸技術的發展,僅供交流。
關鍵詞:廣電技術;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十分迅速,互聯網行業地發展給廣電行業也帶來了顯著變化,在技術上和方法上都實現了創新,廣電技術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1 數字技術
通過運用數字技術,可以實現對數據、語音、圖像等信息地傳輸。通過數字技術對這些內容進行編碼處理,近而實現傳輸和交換,數字化技術地出現為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地結合提供了支撐,不僅對傳輸的內容沒有限制,而且可以實現不同網絡之間地傳輸交換。
1.2 光纖技術
光纖技術地出現使各種信息的傳輸活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在一些數據材料傳輸上作用明顯,極大縮短了傳輸時間,使傳輸質量和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二者地結合提供了理想的業務平臺。
1.3 IP技術
IP技術主要是在多種物理介質與多樣的應用需求之間建立起來的簡單而統一的映射需求,通過IP技術的應用,保證更好地實現數據資料、軟硬件的環境、通訊協議等多者之間的互通關系。
在廣電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技術主要有接入網技術、光傳輸技術、寬帶IP技術、視頻編碼技術、軟件技術等。
2.1 接入網技術
接入網技術在廣電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目前采取的接入技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2.1.1 使用FTTC+HFC接入方式
HFC具有寬頻帶、頻譜豐富、交互式雙向傳輸等特點,除承載廣電業務外,還能承載通信業務和計算機數據業務等多媒體寬帶業務;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不足:HFC的上行信道頻的寬窄常常會受到噪音限制,在噪音或者抖動的影響下,會出現信號串擾現象;FTTC則不支持對CATV的業務傳送工作。而FTTC是采用PON技術來實現的,使通信傳輸的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通過將這兩種方式進行優化組合,揚長避短,實現所需的業務接入工作。
2.1.2 寬帶接入技術
寬帶接入是相對窄帶介入而言的,一般把超過1 Mbps的接入稱為寬帶接入。但就目前的應用狀況來說,更多采用的還是ADSL,其上行速度相對較慢,在使用過程中,采用的是金屬對絞線的材質,在光節點達到最后一個放大器位置時,廣電網原有的電纜就作為傳輸媒介,其主要起到雙向寬帶能力的作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通過寬帶光纖的介入,為接入網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2.1.3 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是指接入網采用無線傳輸媒介,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來實現客戶端和網絡間的連接。其特點是:覆蓋范圍廣、擴容方便、可加密等;該技術可以實現對大容量廣播信號的高效傳達,建立多個蜂窩式服務區,每個服務區作為一個獨立的服務站點,然后用戶可以通過基站與骨干網進行連接,近而實現寬帶無線接入的方式,一些語音、數據、圖像等內容,都可以成為互聯網的接入網。
2.1.4 機頂盒STR技術
通過該技術可以把IP數據轉成電視呈現形式,可以對解碼和協議進行相互轉換,還可以實現對數字版權的管理以及網絡管理等功能。但是,在使用STR技術時,要看家庭的網絡接口是否符合該技術的標準,在符合標準后才能實現對數字設備的連接。
2.2 光傳輸技術
2.2.1 寬帶有源光網絡
SDH在接入網中應用時,具有巨大技術優勢和寬帶優勢,可以利用該技術對光接口進行同步復用和標準化處理,網管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可以通過對拓撲能力的靈活應用,保證運行過程的安全可靠,以便保持建設過程中的長期利益。
2.2.2 寬帶無光源網絡
在ATM無光源網絡的前提下,即能實現傳統業務,又能提供先進多媒體業務的寬帶平臺。PON技術的介入,其業務透明性較好,可適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光分配網絡中沒有源器件要比有源器件的網絡更加簡單,而且方便可靠,極大地方便了后期維護工作,在接入網應用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2.3 寬帶IP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IP技術在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十分顯著,使很多高精尖的問題得以解決,加上以太網技術的出現,使以太網從一種專用網逐漸發展為一種公用的網絡技術。使用吉位路由作為交換機的核心設備,可以在光纜上直接架構寬帶IP網,這一技術在骨干網主流技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2.4 軟件技術
近年來,軟件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從理論上應該有軟件開發技術和應用技術兩種,是不同操作系統和網絡環境下的中間技術,必須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加快網絡終端的軟件變換,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2.5 視頻編碼技術
視頻編碼技術是網絡電視發展的最初條件,質優高效的視頻編碼才能保證在現實互聯網環境下,提供視頻服務。視頻編碼技術分為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兩種。H·264是最新一代視頻編碼技術,可應用于網絡電視、廣播電視等多個行業;同時,我國正在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編碼技術——AVS。
隨著廣播電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加上其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廣播、電視發射機也有了很大發展。現如今,廣播電視發射機主要分為模擬發射機和數字發射機。模擬發射機之所以會逐漸被數字發射機所替代,主要是因為在廣電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逐漸融合的形勢下,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使用模擬發射機已不能滿足數字的信號接收需要,并且受經費成本限制,模擬發射機的內部系統經常會出現問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數字發射機與模擬發射機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激勵器、功率放大器、RF輸出單元(主要是指輸出濾波器)和監控系統。
因此,模擬發射機過渡到數字發射機,激勵器必須更換,功率放大器、RF輸出單元和監控系統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只有這樣,發射機方可正常、穩定的工作。
在廣電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的前提下,廣播電視在傳輸技術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傳輸工作中采用的都是天線、微波等方式,而目前使用的是SDH、HFC傳輸技術,在對骨干網絡進行傳輸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光纜長距離的傳輸方式。隨著SDH在傳輸網上的大規模應用,使廣播電視節目、新聞傳送等充分融入到網絡互聯中,該技術更為靈活,網絡組織適應能力更強,而且可以進行成環的保護,接口形式也十分豐富,對于一些語音、視頻的傳輸有極大適用性,而且傳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廣電技術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很多發展模式都發生了變化,二者的融合可以實現對一些語音、圖像、數據等內容的實時傳輸,實現了網絡和廣播電視的同時播放,人們只要通過手機或電腦與互聯網相連接,就可以實現與廣播、電視同步進行收聽觀看,這樣的結合方式不僅促進了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還促進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結合價值。
參考文獻:
[1]項勝利.媒介融合:廣播電視產業創新的路徑探索[J].新聞傳播,2014(3).
[2]張偉.互聯網與廣播電視融合點播技術架構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4(4).
[3]蔣宏賓.媒體思維變革與媒體融合——側重于廣電媒體的分析[J].學海,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