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南
(普洱電視臺,云南 普洱 665000)
淺談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
盧亞南
(普洱電視臺,云南 普洱 665000)
隨著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隨時隨地可利用手機翻閱新聞資訊,可以說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已經真正實現了“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但也由于新媒體的不斷普及,新聞受眾越來越依賴新媒體,這嚴重沖擊了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模式,當然這種影響包括正、負兩個方面。總之,電視新聞節目在新媒體背景下既面臨著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機遇。本文以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為主題進行以下解析。
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
當前,全媒體成為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拓寬了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模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并導致了大量受眾的分流。因此,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取得更長遠的發展,并站穩腳跟繼續發揮其引導社會正確輿論方向的作用,就必須積極分析自身的發展現狀,針對性地探析自身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為促進自身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節目的角色定位
近年來,媒體技術與數字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與推進,使得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要求更嚴格;可以說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各個方面均會發生變化,并且急需對其角色做出全新的定位。從電視新聞節目的整個生產過程來說,無論是前期獲取新聞素材、線索以及節目策劃、采訪,還是后期的編排制作,均要考慮到全媒體時代的需求,合理對電視臺的資源進行整合,使其能夠與之實現資源互通和共享。而就電視新聞傳播方面來說,各種新媒體、數字技術的發展普及等,使其傳播理念與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電視新聞節目必須創新傳播理念與思路,充分考慮受眾的實際需求,圍繞全媒體構建播出平臺,才能實現其新聞內容跨終端、跨媒體傳播。最后就電視新聞節目承擔的社會責任來說,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其只有保證新聞節目的真實性,并將有效反映群眾的心聲與正確地體現黨的主張相統一,結合通達社情民意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等原則,方可平衡社會效益與新聞價值,繼而把握社會本質、反映社會的主流。
(二)節目的發展現狀
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歷史長達數十年,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夠大大提高其休閑娛樂的生活質量。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普及,民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盡管目前新媒體還無法完全取代電視新聞節目,其對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影響仍不可小覷。現階段,農村地區和偏遠山區由于不熟悉網絡技術,在新聞資訊的獲取方面還是以觀看電視新聞節目為主。然而,從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來說,隨著受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單純的電視新聞節目已無法滿足其實時收看新聞信息的需要,受眾選擇其他途徑來獲取新聞資訊是必然趨勢。基于此,電視新聞節目更要充分結合各種新媒體,積極探索適合其發展生存的新途徑。
(一)節目主題化,真實性播放
明確的主題是電視新聞節目獲得關注的基礎。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必須積極確立節目制作的基點。但由于電視新聞節目有別于娛樂性節目,其所選的主題需要具有一定的價值和實用性。現階段,新媒體傳播新聞主要是報道事件發生地點與時間,并未詳細報道其發生經過。電視新聞節目則更注重事件的整體性,可選擇某一主題或針對新媒體的某一新聞素材做主體化直播,進行新聞內容的深度挖掘與報道。通常,其可直播各種小型事件來折射社會百態,使受眾從中悟出大道理。事實上,電視新聞節目能夠經久不衰,甚至引領媒體領域發展,主要在于其內容的真實可信。電視新聞節目對內容的真實性要求非常嚴格,能夠真正真實反映出民生百態,因此才能獲得民眾的支持與信賴。但網絡新聞受其開放性特征的影響,無論是誰均可發布信息,這就很難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質量。兩者相比較可知,全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極具發展潛力,更容易獲得大量受眾的支持。為此,電視新聞節目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選擇價值高的網絡新聞進行加工直播。
(二)傳播實時化,進行技術處理
眾所周知,電視新聞節目截稿與播放的時間都非常有限,往往只能在特定時段播放。受眾獲取時事新聞,通常更傾向于不受時限的渠道,尤其是便捷迅速的網絡新聞。因此,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要避免傳播實效性、交互性的缺陷,則需以即時直播替代固定播放,并在受眾空余時間段重播新聞,或是直接采取新聞直播形式,24小時直播各種新聞。此外,還要注意新聞內容加工處理的問題,如可加入相關的備播視頻、3D動畫、數據分析、記者現場連線、音樂等素材和形式豐富新聞內容,使受眾在強烈的視聽覺刺激下充分關注新聞。
(三)轉變思維,增強創新力
當前,電視媒體受各種新媒體的沖擊,其要取得穩定、持續的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可以說,電視媒體缺乏創新能力,必然就會缺乏競爭力,很難在全媒體時代生存下去。電視新聞節目在嚴格遵循傳播規律的同時,還要有機整合新媒體,加強思維、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更理想的傳播效果。首先,創新內容選題、資源開發、吸引新受眾的關注等,能夠為電視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現階段,無論網絡視頻或微博、微信等平臺傳播的信息均具有局限性,其內容相對淺顯且缺乏深度;因此,電視工作者必須養成良好的全局觀和時代觀,深度開發利用各種新聞資源,保證專業性和權威性。其次,創新節目形式,打造品牌節目,提高吸引力,也就是說,電視媒體要與新媒體有效結合,使受眾能夠通過各種途徑親自感受和參與節目,充分實現受眾與新聞節目的互動,以達到不一樣的電視新聞傳播效果。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必須積極創新,從根本上改善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現狀方可。
[1] 唐赫,李思維.全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發展特征[J].中國傳媒科技,2013(22):42-43.
[2] 吳林錫.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12):34.
[3] 丁冬女.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多屏化傳播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6,2(14):8-9.
G222
A
1674-8883(2016)24-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