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
(陽泉日報社,山西 陽泉 045000)
網絡時代報紙記者的定位及發展研究
黃文秀
(陽泉日報社,山西 陽泉 045000)
網絡時代使得傳媒載體及傳播形式發生了變革,同時也從根本上促進了傳統報紙的改革。報紙記者也應該積極適應全新的網絡技術環境,在這種傳媒環境下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本文首先對報紙記者角色定位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網絡時代對報紙記者帶來的挑戰,最后給出了報紙記者如何在網絡時代尋求發展的路徑。
報紙記者;定位;傳播;網絡環境
在網絡技術以及媒體形式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傳統報紙記者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網絡環境下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在這種背景下,報紙記者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報紙記者作為特殊的職業,自身有著相應的職業準則及規范,所以其自身定位不僅應該考慮到新的網絡傳媒環境,還應該考慮職責規范性之下的行為準則。
報紙記者的角色定位和其身份要相適應,依據角色定位理論,包括職業定位、情感定位及權利定位幾方面的內容。
(一)報紙記者的權利定位
可以說,記者是輿論監督的代表,是利用傳媒進行公權力及話語權表達的群體。作為報紙記者來說,其話語權主要表現在通過報紙傳聲上,但報紙記者還應該注意,其話語權并不是無限制的。記者具有的公權力和普通人是不同的,記者雖然不是政府官員,但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共事件及公共事務產生影響。記者的職業身份決定了其是公民信息需求的供應商,同時其發聲也代表了公眾利益及輿論監督。
(二)記者的功能定位
報紙的功能決定了報紙記者的定位,報紙具有關注環境、傳遞文化、娛樂、聯系社會四大功能。報紙記者首先應該是社會及輿論的監督者,然后才是社會的聯系員,同時其也承擔著傳遞文化的作用。因此,報紙記者必須具有綜合素養,既是文化的傳播者,也是健康娛樂的引導者。這些功能要求報紙記者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堅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娛樂素質,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記者的情感定位
記者的職業道德、個人行為規范會受到相應的制度及規則的制約,其角色規范是非常明確的。記者作為社會人也有普通大眾所具備的情感,尤其是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新聞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隨有隨發,對傳統紙媒記者采寫發布新聞造成了沖擊。這就對傳統紙媒記者的專業技能及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堅定了傳統紙媒記者在沖擊中尋求突破的決心,要充分發揮黨的喉舌作用,發揮輿論監督的權威性、影響力、公信力、藝術性,把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作為評價新聞是否客觀公正的根本標準,協調統一新聞的客觀性和傾向性,明白新聞事業是為誰服務的,才能正確定位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始終具有新聞專業精神。
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迅速發展起來,這對傳統的報紙新聞制作和發布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一場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博弈中,新媒體通過展現自己的優勢讓傳統媒體遇到了發展瓶頸。而這一變化對報紙記者來說又將帶來怎樣的沖擊呢?互聯網讓更多有新聞理想的人通過新媒體成為新聞人,這似乎意味著報紙記者的地位逐漸降低。筆者認為,網絡時代影響報紙記者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記者的身份變得更加模糊
互聯網的出現讓報紙記者專業化的話語失去了原有的說服力,也讓其身份變得模糊。面對這樣的身份挑戰,記者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尋求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尤其是近年來公民記者的出現,削弱了報紙記者對新聞的掌控權,其身份受到外界力量的沖擊變得有些模糊。
(二)報紙記者對新聞渠道的控制力在不斷減弱
報紙記者作為新聞渠道的控制者,當前對渠道的控制能力在不斷減弱。例如,某地出現了列車追尾事件,不管報紙記者如何加強自身素養,但是仍舊無法控制乘客通過手機將這一新聞發送出去。也就是說,當前報紙記者已經無法控制新聞渠道了,他們能控制的只有新聞內容。
(三)報紙記者難以平衡信息的深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
網絡使得新聞產生的速度加快,所以很多受眾都在被動地選擇信息,他們對待新聞表現出重事件、輕分析的特點。當受眾需求發生變化時,報紙記者就很難平衡信息的深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
傳統媒介中,記者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職業,而網絡時代使得報紙記者走下了神壇,其做好定位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建立相應的機制做好自身定位
第一,要不斷提高職業記者的準入標準及門檻,從而保證報紙記者的整體素質;第二,應該明確報紙記者在網絡中的行為規范;第三,要不斷完善新聞專業化對記者的要求,同時制定相應的量化行為準則。另外,充分考慮傳統環境和新興網絡環境的調整,對于網絡記者和報紙記者的角色要分別進行定位,并做好引導工作。
(二)報紙記者要做好對職業的重新認識
網絡時代必然會帶來報紙的轉型發展,但是不管其如何轉型,新聞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實際上,紙媒與新媒體之間是一種共生的關系。通過仔細觀察各種繁雜的網絡新聞,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網絡新聞都來自紙媒,其與紙媒的區別是將圖片放大或換了更能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題目,這是一種對紙媒新聞的“冷飯熱炒”現象。因此,從權威的角度來講紙媒更專業。報紙記者應將自己定位為社會的“瞭望者”,更是思想的引領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肩負監督和引導的職能,起到正確引領輿論導向的作用。
微博、微信等網絡自媒體的出現,使得社會進入了人人拿起手機就可以當記者的時代。報紙記者首先要順應網絡時代的快速變化,強化互聯網思維,高效整合采編資源,靈活運用新技術,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實現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使傳統主流紙媒在新的環境下走出一條媒體融合、創新發展、差異化競爭的新路子。
[1] 曹洵,劉兢.“采制分離”與“記者角色轉型”:當代西方網絡新聞生產的新變化[J].新聞界,2011(1):98-100.
[2] 黎力.新聞記者的角色意識與社會表演[J].新聞愛好者,2012(3):57-58.
G214.2
A
1674-8883(2016)24-0207-01
黃文秀(1964—),女,山西陽泉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