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靜
(商丘學院 應用科技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廣播電視節目的編排與制作的創新理念
袁 靜
(商丘學院 應用科技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廣播電視作為現代社會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工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隨著多種新興媒體的涌現,傳統廣播節目的編排、制作方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有些電視節目只一味地模仿,缺乏自主創新精神。此外,廣播電視還存在技術手段不到位等問題。制定相應措施增強廣播電視節目的競爭力,令其在節目的編排與制作上更吸引受眾的眼球,顯得越來越重要。
廣播電視;受眾;節目編排;編排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逐漸開始追求豐富的精神文明生活。目前,我國電視節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電視節目越來越高的要求。
首先,受眾的觀看規律具有極大的流動性。從時間上看,不同年齡段的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也不一樣。以學生為例,大部分學生周一至周五是在學校度過的,有些學生晚上回家還要繼續寫作業,所以這個群體收看電視節目的時間大多集中在周末和暑假。再以老年人為例,由于老年人受生物鐘的影響,一般黃金時段觀看電視節目的較少,相反,早上觀看電視節目的老年人居多。
其次,受眾是廣播電視節目市場消費的主體,同時也具有對外傳播的權利。因此,在節目編排上,要打破以往受眾僅僅只是廣播電視節目的被動接收者的局面。要讓受眾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知情權,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如手機短信或微信,增強電視節目和受眾的互動。在播出電視節目的同時,互動緊隨其后,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
所謂“節目編排”就是對節目架構、節目播出時間的總體策劃。一個好的節目編排,不但可以使全天播出的整套節目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競爭群體,還可以帶動每個節目發揮自身的優勢。反之,就會導致受眾流失。
稍縱即逝是廣播區別于其他平面媒體的獨有特點。對于讀者來說,報紙新聞可以反復閱讀,而廣播則具有時效性。如果聽眾想收聽某個電臺的某個節目,則必須在某個固定的時間點收聽。因此,廣播電視工作者在節目編排上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隨心所欲。要結合聽眾的收聽習慣、收聽喜好、收聽時長來進行節目編排,從而保證節目的編排效果,打造自己的品牌節目。
其次,在同一個節目時段要了解競爭對手聽眾群體的特征。不同的電視節目其目標群體是不同的,即便是兩個定位相同的節目,在節目編排上也是存在差異的。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需要考慮競爭對手在哪些時段內的聽眾群體和本臺相同,這些重合的時段則是競爭時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自己的欄目具有絕對的優勢,則可以選擇面對面地直接碰撞,若認為實力不及競爭對手,則可以考慮調整節目的播出時段,不與其競爭。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電視媒介就是大眾傳媒,但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電視節目的種類越來越多,頻道也在向專業化發展,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也在逐步細化。想要繼續保持電視的主流媒體地位,就必須建立觀眾調查體系。采用謹慎、科學的方法調查受眾的收聽動機、收聽習慣、收聽愛好,向觀眾提供一個更優質的服務。在調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調查對象的廣泛性,也就是調查的寬度。其次,還要注重調查的深度。分析受眾通過觀看這個節目想獲得什么信息,挖掘受眾觀看節目的目的和需求,并不斷地修改和調整節目,從而更好地留住觀眾,滿足觀眾的需求。
(一)板塊式集中編排法
板塊式策略,又稱“捆綁策略”“堆積策略”或“區段策略”,即將性質相近或訴求對象相同的節目集中編排在相鄰的時段,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節目板塊,播出時間通常持續2小時以上。這種編排能盡可能地吸引具有相同視聽趣味的受眾持續收看、收聽,從而提高該頻道的整體收聽率。這種編排方式也利用了廣播電視受眾收視行為的“沿襲效應”。通常來說,如果受眾喜愛收看某一類型的節目,那么在收看了某一節目后,通常會持續收看接下來的幾個能滿足他同樣需求的相同或類似的節目。
(二)“吊床式”編排法
“吊床式”節目構成,就好像吊床的兩端被系在離地面較高的地方那樣。在節目編排時,會將一個相對收視率較低或收聽率不易預測的節目,特意安排在兩個較受歡迎的強勢節目之間。由于受眾視聽行為的“沿襲效應”,編排在中間的節目可能得益于第一個節目的高收視率而獲得一個相對較高的起點。同時,受眾也可能會因為之后一個節目的吸引力而駐留在同一個頻道中,從而使中間的節目也獲得相對較高的視聽率。這樣的構成方式,無論在節目內部各個單元之間的編排,還是廣播電臺、電視臺的各個節目之間的編排,都有很多具體的應用。當然,具體使用“吊床”策略時,也要注意到,盡管編排在兩檔較強節目之間的弱勢節目通常比較容易獲得更好的收視效果,但排在中間的節目也不可以太弱,否則中間的弱勢節目可能導致受眾流失太多而產生“溢流”作用,后續節目的“吊床”效應就無法發揮出來。
(三)節目導入法
所謂“節目導入法”即強化一個時段的首、尾節目的影響力。其中,排在晚間黃金時間的第一個節目被稱為“開場節目”,其奠定了整個晚間節目的基調。廣播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員認為,贏得了黃金時間的開場節目,也就贏得了整個晚間的視聽率,甚至認為可能進一步影響整個星期的視聽率表現。
節目導入策略還利用了受眾收視行為特點中的“沿襲效應”,將需要引入或相對播出效果不甚理想的節目安排在強勢節目之前或之后,使之有機會送達這部分受眾。這里更注重的是整個時段的整體編排效果,通過強化某一時段的首、尾節目或開場節目的影響力,從而達到在整體上提升該時段的節目播出效果的目標。
G222.3
A
1674-8883(2016)20-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