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淺議商業銀行票據業務風險及防范措施
泰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當前,票據業務發展十分迅速,成為商業銀行獲取利潤的重要途徑和企業短期融資的主要手段,但同時票據業務發展也面臨諸多風險,如何有效防范風險是促進業務健康發展的現實問題。本文對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存在的風險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對有效防范風險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操作風險。
1.商業銀行審核不嚴導致票據難以承兌的風險。商業銀行在受理客戶提交的票據委托收款和貼現等業務時,需要對受理票據的完整性、連續性和有效性等進行審核,如果票據本身存在缺陷,如背書不合法、不完整、不連續等問題,銀行審核時未發現而直接發出托收業務,會產生被承兌行拒絕承兌的風險。
2.票據托收時中途滅失的風險。商業銀行發出票據托收業務時,一般會通過特快專遞將托收票據郵遞至承兌行。如票據在郵遞過程中滅失,且商業銀行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又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那么產生的票據風險將可能由商業銀行承擔。
3.違規辦理票據融資業務產生的風險。一是未查詢查復票據即辦理票據融資業務。由于銀行員工履職不到位,操作不當,出現沒有進行票據查詢查復就直接辦理票據融資業務,或先辦理融資業務后進行查詢查復的逆程序操作現象,一旦相關票據背景虛假,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將難以保障。二是商業銀行不規范票據融資業務而承擔的風險。商業銀行以承兌匯票質押方式辦理融資業務,未在背書欄簽署“質押”字樣或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未在被背書欄簽署銀行名稱,上述票據可被再次用于融資,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銀行將面臨資金損失的風險。
(二)道德風險。一是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偽造、變造、克隆票據等手段,有意騙取銀行資金。當前,票據詐騙案件呈現高發繁發態勢,且金額較大、范圍較廣。二是外部人員與商業銀行內部員工相互勾結,違法盜用保管在銀行內部的票據,給銀行造成巨大損失,此類案件一般發生的幾率比較低,但一旦發生,性質嚴重,影響惡劣。三是風險意識不夠強,普遍認為票據業務是高收益、低風險的業務,員工思想上麻痹松懈,導致存在漠視包庇他人違規行為的現象。
(三)融資風險。商業銀行簽發或貼現無真實交易背景或不能確定有真實交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而形成的風險。主要表現有:無交易合同或者交易合同虛假、無效,辦理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無增值稅發票復印件或發票重復使用,甚至出現增值稅發票虛假,自開自貼票據等。
(四)信用風險。商業銀行在沒有進行保證金繳納或是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簽發、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導致了大量的銀行墊款,從而產生信用敞口風險。主要表現:一是沒有按照規定比例收取保證金或是收取的保證金偏低;二是對保證金不足額部分擔保不足或者是無效擔保,比如:擔保企業的擔保能力不夠、擔保合同的金額小于保證金不足額部分、質押物與規定不相符、質押手續的辦理不規范不及時、存在由關聯企業擔保或企業相互擔保現象等等;三是違規直接以銀行流動貸款資金作為票據融資業務的保證金,或變相地將貸款資金轉為定期存款作為票據融資業務的質押物。
(一)商業銀行對票據市場存在過度競爭。商業銀行一方面存在著業務擴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面臨降低不良資產比率的壓力,在信貸規模受到存貸款比率等指標約束的情況下,票據貼現這一手續簡便、高收益、低風險的融資業務,成為了銀行擴大資產規模、稀釋不良資產占比的重要手段。銀行為爭搶票據業務,放松對出票人信用、能力等方面的審核審查,風險防范不到位。
(二)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制度不完善。票據業務通常辦理流程長、環節多、專業性較強、涉及人員多,風險防控難度大。一些商業銀行對票據業務的操作和管理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個別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為票據中間商提供便利,個人從中謀取利益,使票據風險的隱蔽性進一步加大,增加了風險識別的難度。
(三)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缺乏對企業的信用評級,企業失信惡意套取銀行資金,導致銀行的信用風險加大。
(一)強化合規教育,增強風控意識。商業銀行要重視合規文化建設,常態化開展合規文化教育。一方面,商業銀行管理層應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確定票據業務發展的目標和規劃,不要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擴張。另一方面,要引導員工不斷強化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讓每位員工認識到“風險就在眼前,案件就在身邊”,時刻牢記“一筆差錯可能引發聲譽風險,一次違規可能誘發經濟案件”的警示,嚴守風險底線,制度面前不任性,使合規操作成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動,形成一切業務按規范處理,違規事項人人抵制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能力水平。一是加強對票據從業人員特別是新上崗、轉崗人員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的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和思想自覺。二是要密切關注相關重要崗位人員的思想和行為動向,實施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檢查、輪崗交流、考核激勵等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票據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三)完善制度建設,規范業務操作。一是嚴格執行貼現質押票據前先查詢查復的制度,并規范、統一銀票查詢查復書的保管,實行查詢查復書與《商業匯票真偽審驗意見表》、銀票配對專夾保管,既方便票據真偽核對,又利于業務督導檢查。二是落實票據定期檢查制度。商業銀行運營管理部門、客戶部門要加大檢查頻次,定期不定期開展票據賬實核對及其真實性、有效性和規范性的檢查工作。質押管理的相關崗位人員要對質押票據日常管理盡職盡責,防止票據丟失和盜用等風險,嚴防將低風險信貸業務辦成高風險業務。三是優化信貸管理系統和柜面運營系統,實現票據融資業務主債權與質押物票據的一一匹配對應,同時增加系統預警功能,信貸管理系統定期發起與柜面運營系統質押品的自動核對,并對核對不相符的票據融資業務及時進行預警,切實防范操作差錯和質押物被挪用的風險。四是實行客戶統一授信制度。將票據融資業務全部納入信貸授權和客戶授信范圍,便于外部監管和內部監控。同時對客戶票據融資業務實行保證金等級管理或規定保證金最低限額,將票據風險敞口與資本金規模掛鉤,降低銀行承兌風險。
(四)嚴格檢查監督,加大處罰力度。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票據業務檢查監督力度,對業務風險點形成事前預警、事中控制和事后跟蹤督導,同時進一步完善票據業務約束和懲處機制,對票據業務違規違法行為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及時糾正和處理違規違法行為,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風險。
(五)有效推廣使用電子票據。電子票據是由出票人以數據電文的形式制作,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相對于紙質商業匯票,電子商業匯票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它以數據電文形式簽發、流轉,并以電子簽名代替實體簽章。電子票據能夠有效改善傳統紙質票據存在的矛盾和風險問題:一是電子承兌匯票系統能夠確保數據信息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解決了傳統紙質票據存在的假票、克隆票的風險;二是電子票據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票據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流轉,加速了資金周轉,提高了結算效率,有效解決了傳統紙質票據保管和傳遞過程中的滅失風險。
(課題組長:孫影 成員:唐勇、吉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