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佳琪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媒體時代古代題材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啟示
——以《甄嬛傳》及《瑯琊榜》在美國傳播為例
岳佳琪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摘 要:多倫多學派學者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訊息”,即媒介本身的意義遠遠超過它所傳播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個時代的特征。新媒體的發展,使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為古代題材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機遇。
關鍵詞:拿來主義;輸出創新;新媒體
不同于《甄嬛傳》在美國播出遇冷,古代題材電視劇《瑯琊榜》出口之前在美國知名字幕組網站My Drama List和Viki靠海外粉絲的口碑產生了病毒式的傳播效果。僅在北美最大的亞洲電視劇網站viki.com上,就有超過4千粉絲追看《瑯琊榜》。在網友的評論中,出現了對該劇一邊倒的好評。在My Drama List網站上,該劇獲得評分高達9分(滿分10分滿分),在美國谷歌上搜索“Nirvana in Fire”,就會出現“瑯琊榜英文字幕”“瑯琊榜1080P高清”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這部劇在美國的火熱程度?!冬樼鸢瘛吩诿赖膫鞑ケ憩F說明,國產電視劇雖然還未進入大規模出口階段,但已經開始打破了原有的西方國家的文化壟斷,重新構建中國文化形象,擺脫了只見引進不聞出口的“拿來主義”,并為國產劇的“輸出創新”走向海外提供了一次“另辟蹊徑”的啟示。
國內外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跨文化傳播的核心之處在于傳播對象間的文化背景差異。從傳播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從拉斯韋“5W”模式到跨文化傳播“7W”模式的發展表明了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范式。
從“5W”模型到“7W”模型的發展可以看到,跨文化傳播行為的對象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主體。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存在“文化疆界”,而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就在于跨越文化疆界。本文第二部分將《甄嬛傳》與《瑯琊榜》兩部古代題材電視劇進行對比,分析兩者在劇情設置、語言翻譯及文化內涵方面的異同,得出兼備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豐滿性及節奏的適宜性;巧用直譯的精準性與意譯的詩意性及展現符號的特色性與價值的普世性與多元性的古代題材電視劇能夠有效提高其跨文化傳播的表述能力,從而讓更多觀眾能夠通過電視劇這樣一種形式來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的璀璨魅力。
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了當今最主要的電視劇收看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字幕組網站應運而生,為喜歡網絡追劇者創造了觀看國外電視劇的一種新方式。字幕組(Fan Subtitled,FANSUB)也有多年歷史,其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翻譯的內容基本全是日本動畫片。最近十余年來,美國的字幕組愛好者開始翻譯和日本文化接近的韓劇和中國臺灣劇。而古代題材電視劇《瑯琊榜》走紅Viki.com,這種由外國粉絲自發形成的電視劇觀看網站,實現了一次從“拿來主義”向“輸出創新”的轉變,似乎讓人看到了國內電視劇深入海外觀眾的可能,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思考和啟發。
首先,新媒體本身豐富了原有電視劇的播放平臺和載體,對電視劇劇情的延伸起著重要的作用。新媒體平臺上的傳播將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方式相結合,傳播方式的創新使其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有力力量?;谛旅襟w強互動的特質,用戶之間以“趣源”為基礎的網絡社區的形成帶動了互動與討論,為古代題材電視劇的人際傳播產生了擴散效應,用戶之間交流與評價帶動了傳播的熱度與人氣,增強了群體對該劇的欣賞與認同,從而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其次,在電視劇的創作方面,新媒體可能帶來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在傳統的劇本創作過程中,劇本的策劃,大綱的撰寫及劇本的寫作修改等均在一個封閉的流程之內。電視劇本的內容取決于以導演、編劇為代表的專業制作團隊。
文化研究學派學者約翰·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一書提出“兩種經濟”理論,即金融經濟和文化經濟。費斯克指出,電視節目首先在金融經濟系統中運行,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作為生產者的制片商把作為商品的節目賣給發行方,此時的消費者是發行方;第二階段,電視臺將電視觀眾作為商品進行售賣,此時的消費者成了廣告方,而電視節目則成為了“生產者”。金融經濟至此結束,而文化經濟卻才剛剛開始。費斯克認為,金融經濟流通的介質是金錢,而文化經濟則流通的是“意義、快感和社會認同”。在文化經濟中,觀眾成為了生產者,在收看電視節目的同時創造了意義與快感,并在彼此之間流通。目前,中國正進入復興的新時期,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興趣也隨著復興之路的發展越來越濃厚;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也為古代題材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創造了新的機遇。只有從內容與質量上進行提升,并運用互聯網思維及新媒體平臺,才能持續實現古代題材電視劇的“輸出創新”,創造收視與口碑的新傳奇。
參考文獻:
[1]李宇.中國電視國際化與對外傳播[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胡元.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中國電視劇[J].當代電視,2008(10).
作者簡介:岳佳琪(1992-),女,河南新鄉人,滿族,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