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作者單位:衡水日報社)
?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增強新聞記者的職業修養和專業技能
王 曉
(作者單位:衡水日報社)
摘 要: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子報紙、移動電視、數字廣播等多種新媒體形式層出不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著傳統紙媒。新媒體、多媒體、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下的新聞記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順應新的形勢,轉變壓力為動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已成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記者;職業修養;專業技能
記者二字,從字面上理解,“記”即“記錄”,“者”即“人”,記者就是記錄的人。如果簡單地將記者定義為記錄員或是書記員,則是一種錯誤的理解。記者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說他們身懷“徹地通天”的本領也不為過,記者需要時時處處關注社會、洞察天下實事;可以廣開言路,問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憂,訴民之所愿。記者不僅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和視覺,還要有獨到的文字表現力和穿透力,能夠把所見所聞通過新聞報道的方式真實地反映出來??梢怨J的是,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形勢下,記者的本職和使命始終沒有改變,作為新聞工作者群體中的主力軍,記者始終肩負著社會新聞報道和輿論正面引導的重大使命。
新聞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必須要在政治敏感上下功夫,因為政治敏感是新聞感的核心和關鍵。只有了解當前的方針與政策,才能夠判斷客觀信息的社會價值。理解和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新聞敏感的核心,一名記者的政治敏感源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時局的準確把握。習總書記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強調,要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扎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習總書記還強調,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掌握新形勢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
互聯網在近十年的發展,速度可謂迅猛勢不可擋,隨之而來的“互聯網+”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形成了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各大門戶網站新聞頻道、微博、微信、手機報以及移動數字電視等多媒體的涌現,實際是以互聯網為傳播介質而產生的新媒體,可以看作是“互聯網+”衍生的一種表現形態,是利用新技術的全方位創新,是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由于新媒體的傳播途徑非常廣,且快速和便捷,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人們漸漸的放下手中的報紙和刊物,轉變為隨時打開手機查看實時更新的新聞動態,它們可以是文字、圖片,也可以是視頻。新媒體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同時出現的則是傳統紙媒的日漸蕭條。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需要快速察覺新媒體的優勢所在,取長補短,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融合;同時,轉變工作方式,學習新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順應新形勢下多元化社會的發展。
從古至今,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無論任何時期,一名稱職的記者始終都會保有良好的職業修養。李大釗曾經稱贊記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談及記者的職業修養,曾有前輩認為,優秀的記者既要秉承“三顆心”,又要胸懷“三股氣”?!叭w心”,就是指公心、恒心、戒心; “三股氣”,就是指正氣、才氣、勇氣。氣由心生,公心生正氣,恒心生才氣,戒心生勇氣。記者只有秉持公心,才能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陀^、公正是媒體的基本品格,也是記者的基本操守。只有持一顆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夠養成才氣,優秀的記者基本都是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摸爬滾打,逐漸歷練出來的。記者應注重在政治理論、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法規方面提高自身修養。常保持一顆戒心,不僅能夠隨時警戒自身,還能幫助記者明善惡、辨忠奸、判是非,這樣方能生出真正的勇氣。同時,記者要認清基本職責,即采訪報道、求真務實、為國奉獻、為民服務。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記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新媒體的新聞記者,應該從觀念上打破傳統媒體業的思想束縛,與時俱進地接受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具備適
應融合媒體崗位的流通和互動能力,成為集采、寫、攝、錄、編、網絡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
4.1 巧用新媒體提高新聞洞察力
新媒體既是新聞記者發布新聞的平臺,又是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新媒體以特有的時效性、互動性和廣泛性深受人們喜愛。傳統媒體記者,在苦于找不到新聞熱點和新聞線索的時候,可以換個思維,利用網絡、手機等互動傳播作為新聞眼,挖掘新聞資源。例如,通過“附近”或“發現”這樣的功能,實時關注本區域內微博、微信、論壇和貼吧等多媒體平臺,搜集人們最為關注的社會熱點、民生實事,然后有針對性地去進行新聞采訪。
4.2 做數字網絡時代攝影記者
數字技術的發展,直接淘汰了傳統攝影拍照和攝像,增強了新聞攝影照片和視頻的時效性和參與性。好的照片不僅能夠反映記者獨特的視角,更能夠突出表達新聞的真實含義,視覺對于人的沖擊力要比文字更為直接。這要求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獨特的眼光與思維,在最短的時間內用相機捕獲最有用的瞬間。
4.3 跨越單人采訪的高門檻
傳統紙媒新聞記者,一般情況下采訪只需要紙和筆,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也比較輕松。新媒體的新聞記者則需要通過文字記錄、攝影和攝像等多方式進行采訪。如果是單人采訪的話,對于記者的要求就會更高。記者不僅需要提前和被采訪人進行前期溝通,還要安排好攝錄設備。采訪、文字記錄、采攝等步驟要有條不紊,一氣呵成。要跨越這個高門檻,需要日復一日地強化個人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采攝等新技術運用能力。
4.4 新聞報道紙媒與新媒體實時同步
傳統紙媒的新聞往往文字報道居多,而圖片較少。為了進一步提高新聞的時效性,記者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學會多媒體編排,即圖片后期技術和視頻剪輯技術,用畫面語言敘事。將新聞報道分為兩部分發布,文字較多的部分可以發布到紙媒,并在報紙上加入二維碼。圖片或視頻的部分可以發布在互聯網,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網絡新聞平臺進行閱讀和互動評論。
參考文獻:
[1]陳祖繼,劉彤,于寧.新聞采寫使用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2]莫靜.新媒體記者的技能要求[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