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根東
(開縣廣播電視臺,重慶 405400)
?
論電視紀錄片的選題策劃技巧
曾根東
(開縣廣播電視臺,重慶405400)
摘要:在客觀事實的藝術化表達中,紀錄片合理化的選題策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就紀錄片的選題策劃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為電視紀錄片今后的發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策略。
關鍵詞:紀錄片;選題策劃;價值取向
紀錄片是格里爾遜1926年在評論弗拉哈迪的《蒙阿娜》時首先使用的。電視紀錄片所研究的內容既不是科學,也不是美學,是人們日常生活實踐中所構成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紀錄片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捕捉和再現,不是藝術加工。電視紀錄片的不斷發展使我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形式更加多樣,《舌尖上的中國》就是最好的范例,該紀錄片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策劃是對信息材料的一種設計與加工,從而形成新的創意與方法,為后期的實際操作指明方向。策劃被引進電視節目創作中已有數年,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選題策劃作為電視紀錄片策劃的一部分,已成為信息業較為重視的課題。一方面,選題策劃為紀錄片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能夠推動紀錄片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選題策劃是紀錄片創作的首要步驟,合理有效的策劃能夠避免決策失誤現象的發生,從而提升節目的質量。由于電視紀錄片是以事實為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選題的內容增加了難度。因此,選題策劃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在現有的信息上進行選擇和創作,從而推動紀錄片以藝術形式還原真實事件,提高節目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一)人文與社會類紀錄片的選題要點
人文與社會類的題材包括國計民生、社會時事、歷史事件以及民俗文化等,涵蓋范圍較廣。因此,電視紀錄片多選擇此類題材。隨著工業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居住環境從聚集轉為獨居,從而減少了很多的人文關懷以及交往樂趣。紀錄片內容多選擇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群眾關心的題材,因此這種題材具有時代性。例如,《舌尖上的中國》以中國傳統美食為切入點,介紹了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特色。觀眾通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美食所帶來的鄉情,勾起了對原始味道、媽媽味道的懷念,從而產生了情感共鳴。這種時代變化的特征吸引了國內外觀眾的眼球,使節目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電視紀錄片的內容可以選擇人文與社會類型中貼近群眾生活,展現時代特征的素材。
(二)自然與環境類紀錄片的選題要點
自然與環境類題材的紀錄片也比較多,主要是以知識性、寓意性以及欣賞性為出發點,使觀眾了解自然環境,合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電視傳播的功能之一就是傳播知識,從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向觀眾傳遞知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環境能夠幫助觀眾了解歷史知識(名勝古跡類紀錄片、歷史文獻紀錄片等)、地理知識(山水風光紀錄片、自然探索紀錄片)、自然知識(如植物、動物)以及一些人文知識等。所以,知識性是紀錄片選題策劃中需要考慮的內容。在自然類的紀錄片中融入知識性,不僅使內容更加的充實,也使情感得到了升華。例如,《話說長江》中不僅把長江景觀描寫得生動形象,而且對長江兩岸的發展變化也進行了細微的闡述,同時賦予了紀錄片知識性與欣賞性。知識性的介入使紀錄片具有更深層次的內涵,提升了自然類紀錄片的深度。
(一)時代性、普遍性
時代性是指在特定歷史時期中社會生活中的主流傾向。紀錄片是以事實為依據,揭示時代本質、觸及時代矛盾、掌握時代脈搏以及體現時代精神成為其主要的發展理念。由于時代性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出現的,因此具有普遍的品格。隨著社會的不斷轉型,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調整。在不斷的變化中,人們的生活環境、情感訴求成為紀錄片所要挖掘的內容。因此,時代性對紀錄片選題具有重要的影響,創作者應該深入社會、進入生活,利用創新性、敏銳性的視角去探索題材。
(二)故事性、趣味性
紀錄片屬于一門敘事藝術,主要是把人物或者實踐進行故事性描述,通過有趣生動的表述傳達紀錄片背后的情感。電視節目的競爭性以及同質化逐漸嚴重,故事性、趣味性成為紀錄片生存的重要策略。觀眾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加,使他們沒有耐心觀看冗長無味的紀錄片。然而,我國的電視紀錄片多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即使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也不能夠吸引觀眾。因此,為了提升紀錄片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應該在選題策劃中就進行把關。選擇情節曲折、故事性豐富的事件或者戲劇性的人物,這樣所創作出來的紀錄片更容易受到觀眾喜愛。
(三)新穎性、獨特性
在紀錄片的選題中,應該著力尋找新穎的、日常生活中不經常見到的事件,從而激發觀眾的好奇心。新鮮事物總是受到人們的追捧,通過紀錄片的描寫也能夠開闊人們的眼界、豐富觀眾原有的文化體系。除此之外,紀錄片也可以以獨特的視角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或者人物,對其進行創作,使觀眾從平民化的視野中,獲得情感共通。新奇、奇異的事物很難去挖掘,平淡的生活卻很常見。如何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不平淡的情感是紀錄片選題策劃的重點,要沖破習慣性思維帶來的局限。
(四)形象性、可視性
形象性,也就是可視性,主要指選題的內容是否具備畫面感。也就是說,該選題對象是否能夠通過畫面將原本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有生動自然和富有個性的形象特征。例如,一位數學家與一位舞蹈演員,兩者由于職業特點的不同,他們之間可記錄的形象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一般來說,過去發生的事情,反映人的心理活動的內容,靜態性事物,技術性、理論性很強的內容都不太容易用生動的形象加以表現。當然,這并不是說紀錄片排斥這些選題,而是說應該盡可能地發現其中有表現力的形象因素或與之有關的形象因素,使其具有獨特的形象表現力。
參考文獻:
[1] 于璐.電視紀錄片的選題策劃思路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04):158+164.
[2] 龐新民.論電視紀錄片的選題策劃[J].中國傳媒科技,2013 (18):99-100.
[3] 吳保和.電視紀錄片的選題[J].戲劇藝術,1997(02):34-43.
[4] 趙高才.電視紀錄片的選題要點[J].科技傳播,2015(10):212+205.
[5] 孫繼勇.電視紀錄片選題創新[J].當代電視,2014(09):60-61.
[6] 王曉新.電視紀錄片如何選題[J].青年記者,2009(20):89.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