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龍珠 張 亮
(東至縣廣播電視臺,安徽 池州 247200)
?
淺談如何加強縣級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有效性
阮龍珠張亮
(東至縣廣播電視臺,安徽池州247200)
摘要:作為最基層的新聞傳播媒介,縣級電視臺的輿論監督功能大大削弱甚至喪失,嚴重影響了新聞信息的客觀性。提高輿論監督的有效性,是新形勢下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必須考慮的重點。
關鍵詞:縣級媒體;輿論監督;創新;有效性
新時期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意義不容置疑,但縣級電視臺的監督輿論功能非常薄弱。加強縣級電視媒體的輿論監督,對于加快經濟發展、打造透明政府、促進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以我臺新聞節目的策劃和制作為例,淺談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監督、提高監督有效性的幾點方法。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縣廣播電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新聞宣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輿論監督工作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穩定、推動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縣廣播電視臺以《東至新聞》為主抓手,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曾開辟“聚焦母親河”,有效引導了廣大群眾響應,并支持堯渡老河綜合治理,常態化開設文明創建“曝光臺”,有力抨擊了人們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為堯渡老河綜合治理順利進行、成功爭創省級文明縣城發揮了主流媒體應有的導向作用。先后創辦《縣長熱線直通車》《政協論壇》《法治東至》等欄目,通過這些欄目,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輿論監督工作,不僅在疏通民意、化解矛盾、促進穩定,推動工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在社會上也引起了積極反響。
媒體的輿論監督,必須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站在黨和人民的角度,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同時,媒體的輿論監督也可以讓政府及時了解民意,了解社會上一些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對于縣級電視臺,廣大的受眾群體已不滿足于以往單純的正面報道形式,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急需一個渠道來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縣級電視臺做好輿論監督,可以增強媒體的公信度,提高收視率。
(一)通過電視媒體公開即是有效監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然而,在人們閱讀速度加快、信息豐富多樣化的同時,信息的真實性依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相對新媒體要高,面對突發公共事件,人們還是更愿意相信電視媒體。所以,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群眾廣泛知曉的事項和縣政府規定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特別是突發公共事件,應通過縣內電視媒體,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開。政府及各部門對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和不完整的信息,應通過縣內電視媒體第一時間發布準確的權威信息予以澄清。電視媒體對于一些危機事件的態度與真相,不能有所隱瞞或公開不及時,這樣會造成百姓的不解與疑惑,并對媒體產生懷疑,最后在百姓的再三要求下不得不將真相公布。這樣一來,雖然危機事件真相大白,但百姓對媒體已喪失信心。政府必須在危機事件的處置中,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媒體發布信息。
(二)縣內問題縣內解決,縣級電視臺應積極對待負面報道
監督類的新聞不像正面宣傳那樣受采訪對象歡迎,有時,記者在采訪時會有一些相關領導和部門擔心報道會影響自己的政績,便想辦法找關系讓記者在采訪時將一些重要的地方略去,拍一些不痛不癢的東西。有時即使記者采訪的時候很到位,輿論監督做得很好,但到了臺里,由于一些因素,也只能將稿件輕描淡寫。最常見的就是節目播出后,由于一些部門的不重視,最后使整個輿論監督就在主持人最后的幾句結束語中終止,讓百姓的事情得不到解決,讓電視的輿論監督威信度大打折扣,從而讓百姓對媒體失去信心。面對類似情況,縣級電視媒體要主動與職能部門對接,正確開展輿論監督,為開展輿論監督創造必要條件,職能部門也應做到從善如流,聞過則喜,有過則改,而不是干預先期采訪和后期制播,要把輿論監督當作改進工作的動力,借助輿論監督,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三)注重媒體監督報道的后期反映和處理結果
媒體要想做到監督,關鍵要做到有成效,將百姓反映的問題及時答復。
在監督類報道的前期策劃上,建議由縣相關部門聯合成立輿論監督協調領導小組,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確定專人受訪,統一口徑。
電視媒體的輿論監督只能營造一種社會氛圍,不能代替有關職能部門解決問題。對媒體披露的重大問題,不僅要關注問題本身,還要關注有關部門的查處和整改,并通過媒體公開處理結果。當然,監督類報道要注意報道的尺度,不能一味地揭露,而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反映問題產生的原因、形成的過程以及職能部門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讓輿論監督不僅反應出民情民意,也要維護黨和政府形象,更起到促進工作作風改進、提高服務態度、解決存在問題的作用。
(四)加大投入,創新監督方式
電視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開展輿論監督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工作,促進經濟發展。電視媒體需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輿論監督。
縣內電視媒體要創新監督方法,改進報道方式,強化欄目包裝和投入,注重輿論監督效果,做到欄目常態化,問題全消化。發揮電視媒體的連續報道和跟蹤報道優勢,從不同角度剖析問題,讓輿論監督落到實處。
總之,輿論監督可以發現問題,也有助于解決問題。作為縣級電視媒體,須將自身欄目常態化,與職能部門形成良性互動,注重節目的即時性、普及性,提高節目受關注度,通過欄目營造氛圍,達到輿論監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2009:53-61.
[2] 劉海貴.中國新聞采訪寫作教程[M].2008:336-341.
[3] 羅華偉.淺談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力[J].中國影視文化,2013 (7):63-64.
[4] 魯梅.縣級電視新聞節目地域品牌打造的必要性[J].中國影視文化,2013(7):66-67.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