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晶
(衢州廣電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000)
主持民生新聞報道的策略研究
徐 晶
(衢州廣電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000)
現階段,民生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最關切的熱點與焦點,但由于題材的選取、播報方式、輿論導向等各個方面,缺少應對此類新聞報道的科學思考,加上問題的敏感性較高,所以,一些電視臺在民生新聞報道方面采取了集中式報道、譏諷式報道、轟炸式報道等,從而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給民眾造成了恐慌心理。本次研究針對此類現象,從分析民生新聞的本質、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一些較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主持人;民生新聞;報道;策略
自2012年以來,根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最關心的是食品、教育、醫療、就業、工資等相關的民生問題。也正是從2012年開始,民生新聞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同時,在這種社會—新聞—民眾之間的互動,也激起了人們對于民生新聞必報風格、播報方式等方面問題的探討。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以及民生新聞涉及的問題比較敏感,牽涉到輿論導向等,所以,有必要對主持民生新聞報道的策略展開細致分析。
所謂民生新聞,就是指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聞。它的本質,在于讓民眾關心的問題、影響民眾正常生活的問題暴露出來,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并加以解決;以及讓解決的政策、解決的方法與進程、結果等得到明確的報告,從而緩解民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提升社會和諧度。
目前,在新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報道明顯表現出老生常談、流于表面、規范性不強等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老生常談
主持民生新聞報道中的老生常談問題具體表現在,對于民生新聞報道的重復性、一般性報道。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存在對收視率較高的節目的風格模仿,包括語言、語氣、風格方面。以某電視臺為例,在新聞節目中總是在網絡、各大電視臺中擷取諸多資源,并將負面的新聞進行集中式、轟炸式的報道,采取的是偏激、義憤式的諷刺報道方式。從影響方面看,因集中、轟炸式報道形成了一種“社會不安全”的氛圍,給民眾無形中造成了一種恐慌情緒的壓力。此外,在整體上缺乏新意。
(二)流于表面
從主持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深度層面來看,流于表現的問題比較明顯。民生新聞報道需要說明現象、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方法,疏導民眾對這些問題所存在的焦慮、不安、反感等情緒。但事實上,一般的非專題性的新聞報道并未采取這種措施,只是一點即過,并在報道過程中,增加一些從網友評論中截取的文字,對其進行好或壞的一般性判斷。這樣,并未使所報道的民生問題得到深入的討論與分析,也未能對民生新聞所產生負面影響進行正確的疏導。
(三)規范性不強
所謂規范性不強主要體現在方言的大量使用,對新聞事件的跟蹤報道不足、報道的形式過于多樣等方面。其中,集中表現為將民生新聞報道的設置到了“收視率”“大快人心”“以惡制惡”等方面。進一步分析,則可以認識到這種以把握民眾心理,從而將其關聯到收視率方面的報道方式及行為,為了消極“迎合某些心理不健康的大眾”,極大地造成了新聞報道方面的不規范性。
主持報道者的素質、報道的風格、普通話、方式、通俗用語、正確引導等是互相關聯的,所以,在報道策略方面,也需要針對問題采取綜合性的措施。以下說明:
(一)實事求是,合理報道
在搞清民生新聞報道的本質、重要性、常見問題之后,建議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選擇與普通民眾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接受度相符合的播報方式。具體來看,在語言的選擇方面需要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口語,一方面,可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使問題更為清楚,逐漸形成一種聊天、交流、親和力較強的播報特色。從而克服轟炸式、集中式的諷刺播報方式,嚴肅、認真地報道民生新聞,正確疏導民眾情緒。
(二)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要求減少新聞的播報密度,這方面可以通過連續播報、跟蹤報道、專題報道來實現。而要達到深度解析,就需要將民生新聞所報道的事件,從現象層面說清楚,然后,進一步分析它所產生的結果,再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最后,根據因果關系的分析提出正確的解決方向和對策等。
(三)提升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可以體現在普通話、應變能力、語言功底,以及對于社會現實的認知度、知識與認識之間的轉化和報道中的規范性方面。另外,就是直播、連續報道等,能夠根據知識結構對事件做出初步的報道與解讀。報道要求自然、有素質,對于不幸的事件要表現出同情,對于嚴峻的問題要表現嚴肅,對于幸運的事件要說明避免不了的情況下的事件轉向等。概括地講,在主持民生新聞報道的策略中,要求真實、有親和力,能夠從知識復用水平的層面充分分析事件,讓事件有線索可尋,從而利用因果關系原理,化解民眾心中的不快、反感、不安等情緒,最終提升報道水平。
通過上文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民生新聞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而且對社會輿論的引導性極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關鍵取決于報道的方式、風格、深度、影響力等。另一方面,在認識到了主持民生新聞報道中的常見問題之后,需要從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的基礎上,把握民生問題的本質,從而采取具有親和力、清晰明白、合理的報道方式,進一步提升主持報道的水平,為建設和諧社會起到推動的作用。
[1] 《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報告》課題組.交流·合作·共贏: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考察——以全國省級臺民生新聞協作體為考察對象[J].現代傳播,2011(9):1-9.
[2] 田丹婷.日常生活批判視域下的民生新聞實踐研究——評《日常生活批判與民生新聞表達》[J] .學術交流,2015(8):224.
[3] 黃也平,侯盼.民生新聞“審俗現象”與民眾審俗權力——民生新聞的審美信息接觸點分析[J].煙臺大學學報,2012(2):66-69.
[4] 李朗.論民生新聞的發展路徑與品質提升——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J].中國出版,2015(17):44-47.
G212
A
1674-8883(2016)21-0187-01
徐晶(1980—),女,浙江衢州人,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專業,研究方向:新聞,民生新聞,新聞播音,民生新聞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