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京
(清豐縣廣播電視臺,河南 濮陽 457000)
淺談如何做好新聞報道——以電視新聞報道為例
王玉京
(清豐縣廣播電視臺,河南 濮陽 457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各項事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大眾傳媒事業也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目前,新聞報道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比較豐富。隨著新聞報道的高速發展,人們逐漸開始重視新聞報道工作的質量。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新聞報道工作,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本文闡釋了目前電視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做好新聞報道的舉措。
新聞報道;思考;對策
在電視新聞的制作環節,新聞報道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新聞報道,必須按照一定的報道原則,采取恰當的報道技巧,從而才能實現和大眾之間的良好溝通。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也逐漸提高,所以,電視新聞編輯要把握好報道的技巧,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不斷擴大新聞的影響力。
(一)批評報道多于正面報道
對于電視新聞來說,主要是為了客觀地陳述事實,并深度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價值。但是,很多報道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一味注重吸引眼球,所以題材制作比較簡單,淪落為大眾化傾向。這些電視新聞節目雖然也會引發觀眾的共鳴,但是其未能對新聞報道進行深度挖掘,只是報道了表面信息,或者只是一味揭露事件的陰暗面,從而使得報道的路越走越窄,而過度揭示社會陰暗面,也會對大眾形成一種誤導。
(二)在提煉主題時缺乏建設性的觀念
在報道新聞事件時,首先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再從事件中提煉出符合新聞事件和具有普遍意義的主題。但是,一些電視新聞報道往往未能深入提煉新聞主題,或者提煉的觀點比較普通,缺乏建設性,從而不具備現實指導意義。
(三)評論多于事實,事實缺乏表現
目前,很多從業人員缺乏職業意識,尤其對于深度報道缺乏必要的認識,評論的內容比較冗長,甚至超出了新聞事件本身,而且畫面往往缺乏現場感,從而難有建設性的評論內容。另外,很多工作人員缺乏鏡頭感,影響了新聞報道的表現水平,不利于再現真實的新聞場景。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難以把握好整體,從而不能給出恰當的評論。
(一)養成“新聞嗅覺”,發現新聞價值
新聞敏感主要是迅速發現新聞并對其進行判斷的感知能力,也是新聞記者迅速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記者要在眾多的新聞中發現新聞事實,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準確對新聞素材進行取舍,探究新聞的本質。新聞嗅覺可以衡量新聞記者的敏感程度。其具體的表現為:是否可以正確判斷新聞事件的政治意義;是否可以預判新聞引發的受眾關注度;是否可以在很多相近題材的新聞事件中,識別有代表性的新聞事件;是否可以在突發情況下,挖掘新聞背后的價值;是否可以準確判斷客觀對象的真偽,并從中推斷其發展趨勢。例如,2013年12月11日,在宜賓市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一部紅外線相機抓拍到了一只大熊貓的活動蹤跡。因此,這也是在川南地區首次發現大熊貓的身影。這個消息一出,很多媒體都對此投以極大的關注,并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報道。所以,一個具有高度新聞敏感的記者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之后,可以準確鑒別新聞價值的大小,從而在人們習以為常的事件中發掘新聞價值。所以,電視新聞記者要保持“新聞嗅覺”更多地深入基層中,尋找有價值的新聞點,然后去追蹤有價值的材料,并迅速反應,深度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含義。
(二)善于營造“現場感”,增強傳播的效果
通過電視新聞,可以還原新聞現場,報道事發現場的具體情況,從而使受眾了解國家大事或者身邊小事。新聞報道具有現場性,所以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深入現場,將現場的氣氛、場景攝錄下來,還要將當事人的聲音和態度傳達給受眾,從而可以更好地還原現場的情境,給受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電視受眾不能深入現場,但通過新聞報道,可以最大化地保證電視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現場感,記者除了需要通過手機拍攝視頻外,還可以借助監控錄像等資料,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三)善于借助“動畫特技”,提高報道的質量
通常來說,電視新聞報道可以通過聲音、動畫、文字的綜合形式,實現對信息的傳遞,具有強烈的現場感,而且視覺沖擊力也比較強。但是,它也存在一個顯著的缺陷,如對于突發事件,其主要通過事發后的現場和記者的采訪報道來進行描述,往往沒有現場感,只能依靠受眾進行自我還原,難以滿足受眾探尋現場的欲望。但是,依靠動畫特技可以模擬真實的場景,通過“動態”的效果,展示現場的狀況,其不受真實事物的限制,具有一定虛擬性的同時,也具有延展性,可以實現對新聞事件的還原和報道。
(四)不斷進行創新,提高工作水平
新聞更新的速度快、內容多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要不斷進行創新,轉變新聞報道思路,摒棄固有的理念,善于抓住新聞熱點,從而獲得新聞報道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鼓勵他們積極提供有效素材,以此提高電視新聞的觀看效果。要做好新聞報道,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不僅要關注以上幾點,還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運用犀利的觀點,追求新聞報道的深層含義,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媒體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廣大受眾對新聞報道的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信息的需求,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新聞記者要大力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新聞記者要培養自己的“新聞嗅覺”,發現新聞價值。新聞記者還要善于營造“現場感”,增強傳播的效果。另外,新聞記者還要善于借助“動畫特技”,提高報道的質量,同時不斷進行創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從而讓電視新聞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增強新聞的影響力。
[1] 李鍵.關于做好電視新聞報道的幾點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5(01):27-28.
[2] 宋義澤.從深度上突破——對進一步做好民生新聞報道的幾點思考[J].中國地市報人,2011(11):29-31.
G222
A
1674-8883(2016)21-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