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姍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淺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對播音主持基礎教學的重要意義
耿 姍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播音主持基礎課是本專業課程設計體系中的核心級專業必修課,既是學生專業水平的功底,又是其向上發展的助推力。因此,此課程除了教學理念上需重視,教學內容要平衡之外,更要結合時下的媒體環境和“95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科學多元的教學手段來教育引導學生學好、學精。本文論述了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播音主持基礎教學具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任務驅動;播音主持;語音發聲;教學法
(一)播音主持基礎課仍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體系的基石
播音主持基礎課是本專業課程設計體系中的核心級專業必修課,其重要地位相當于建筑物的基座,既是學生專業水平的功底,又是其向上發展的助推力。學生既要在課程內實現音準聲美,又要學會稿件的表達方式;既要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又要在入學之初就樹立對行業的認知和培養職業化的行為習慣。所以事實上,對于基礎課的學習雖是1年完成的,但卻貫穿整個本科4年的專業學習過程,而其作用力更是伴隨學生的職業生涯。因此,播音主持基礎課在整個課程設計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二)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仍需齊抓共管
不同于其他年級的專業課,播音主持基礎課的授課重點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技能操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講授時值與技能訓練呈1∶1的比例。同時,這一點在考核方式上也有所體現。以筆者所在的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為例,該課程期末考試的分數比例為:理論筆試40%~50%;技能口試40%~30%;平時成績20%。
(三)學生學習方式與能力仍需引導與提高
首先,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學生選擇專業的初衷有極大的差別,可分為愛好型、鍛煉型、應考型等類型,這也就注定了他們在語音發聲能力、語言表達欲望、知識文化內涵、上升空間、學習能力水平上有很大的不同。教師要實現統一的授課標準,達成一致的教學目標,就必須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尋求學生進步的平衡。就算學生個體的專業水準有高下,也要盡可能保證其個人學習成果實現常態化的進步。
本專業的學生既是媒體從業者,又是媒體的消費者。一方面,要生產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又生活在輿論空間和社交平臺中消費文化?,F狀是學生較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已是普遍現象,網絡和手機終端是“95后”大學生認知世界的常規平臺。有圖片不看文字、有動態視頻不看靜態圖文、有秘籍錦囊不看體系原理已成為他們常規的信息接收方式。其造成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后果:審美趨向不明。既不能明確什么是大眾審美,又沒有專業獨到的審美水準,容易跟風趨同或者刻意求異。這就迫切地需要教師訓練他們的耳朵,其難度不亞于訓練口齒。
(一)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解析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不同于教師單向信息輸出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也不同于師傅帶徒弟的經驗式教學模式,它是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方法。這些任務往往具有雙重性:教師以任務為引導,學生通過任務來學習。任務可按學生的學習方式分為三類:模仿型任務、擴展型任務、開放型任務。它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方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對播音主持基礎教學具有促進意義
第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播音主持課程體系中,高年級的專業課教學多以技能操作為主,學生上手練習的機會較多,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較高。但在播音主持基礎教學階段,學生是剛入學的新生,往往是學習之初興趣盎然,1個月后開始出現倦怠、浮躁或懷疑的不良情緒。一是傳統教學手段較為單調,往往是信息單向傳輸缺少互動,或者經驗式教學造成內容缺少新意;二是近年來藝考輔導班將大量專業知識填充到其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誤以為基礎課自己入學前就學過了;三是學生考學初衷不同,很多學生是為了上本科而選擇了這個專業,所以考上了就懈怠了。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以任務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技能操作,都能在他們自己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幫助學生及早樹立職業化意識。大一新生往往缺少對播音員、主持人和其他專業對口的口語傳播職業明確而全面的認知,把自己仍當成普通學生看待,其看似成熟的處事方式多是基于交友廣泛、網絡參與度高等的“類社會化”現象,缺少對社會深層次的常識性認知。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使學生主動地收聽、收看主流媒體的主流節目,樹立正確的傳播意識,深度挖掘自身的從業潛質,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盡早以職業化意識完成任務,以傳媒人的視角來理解、剖析社會現象。
第三,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相長。教師雖然是任務的下達者,對任務擁有設計權,但事實上,教師同樣可以在學生任務實踐過程中得到信息補給。播音主持藝術是實踐型專業,一線的實踐經驗和行業動態都會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學生作為文化產品的直接消費者,其敏感度有時并不比教師低,他們相互之間對于對方的任務成果有著更為直觀的感受力。因此,教師也經??梢栽谒麄兊娜蝿粘晒杏兴斋@。
第四,促進教學與一線的對接。當前是“大屏小屏”的媒體環境,廣播電視與手機網絡平臺共享消費者的休閑時間。通過微信朋友圈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熱衷于手機直播和制作網絡電臺節目,可見他們是非常有傳播欲望的。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恰好能將學生的精力正確地引導到做好節目、做好直播的方向上來,避免學生因短視心理或貪圖小利而走錯路,從學專業伊始就“立好根、扶正苗”。同時,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任務成果本身就是文化產品,也可產生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在播音主持基礎課程中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大有裨益的,其不但符合當前媒體環境對從業者一專多能的要求,同時也改進了此課程傳統教學方法中與當代學生接收信息方式不同的問題,使學生“困而知學”,吸收知識的效果更佳。
[1] 楊洪雪.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及過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06(30):129-130.
[2] 朱利民,趙利敏.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8):246-247.
G222.2
A
1674-8883(2016)21-02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