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子軒
(瀘州天立學校,四川 瀘州 646000)
微信對傳統媒體內容使用的影響
寧子軒
(瀘州天立學校,四川 瀘州 646000)
本文從微信出現的背景入手,詳細分析和闡述了微信的特點,最后闡述了微信對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受眾關系的影響。
傳統媒體;新媒體;微信;影響
近年來,新興媒體逐漸占領市場,傳統媒體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挑戰。微信成為新興媒體的代表,抓住了發展的機遇,不斷壯大,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時對傳統媒體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微信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研發并推出的,是一種即時的網絡通訊工具,能夠傳播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文件,接受度高、涵蓋面廣是其一大特點。互聯網、智能手機、微信三者聯系起來打通了即時傳播信息的通道,推動了微信的快速發展。[1]
微信可以進行即時信息傳輸,同時還可以將信息進行分享。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及時性。微信可以進行信息的快速傳播,能夠實現聊天、視頻、文字傳輸,同時還可以分享朋友圈,將信息傳播給自己的好友。及時性的特點為其使用者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促進了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
第二,廣泛性。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到7.10億人,其中我國手機網民人數達到6.56億人。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催生了大量的微信用戶群體。
第三,個性化。受眾生活在一個數字時代,不同人接受的新聞內容完全由個人所決定,信息不再是編制好的強制性地傳給受眾,而是受眾自由選擇接受、個性化訂閱微信內容。
第四,快速性。微信可將看到的信息快速傳播,能夠第一時間將信息傳播給受眾。
第五,開放性。微信為開發者和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銜接渠道,可以輕松做到微信公眾號與各個站點之間的聯系,可以使得用戶快速轉到其他站點,促使微信的快速發展,從而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第六,集成化。微信可以將互聯網的功能進行集合整裝,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需要,如我們可以利用微信進行轉賬、消費與購買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互聯網的功能集成,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第七,娛樂性。微信的出現,促使信息的傳播更具娛樂性、多樣性、互動性,其娛樂屬性表現得更加出色。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娛樂屬性成為新媒體的重要屬性,音樂、視頻成為新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八,多元化。微信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多元化,人們可以通過任何形式,如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信息的傳播,可以改變原有信息的傳播方式,即可以將文字傳輸通過受眾轉化成圖像傳輸,可以將視頻傳輸變為文字傳輸。微信在時間及空間上不再受制于傳統媒體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新興媒體的多元化特征。[2]
傳統媒體與受眾是一種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對傳統媒體的內容沒有話語權,掩蓋了受眾的聲音。而新媒體——微信的出現,改變了現有的媒體市場格局,動搖了傳統媒體的地位,打破了現有的媒體平衡,對大眾的生活方式產生了的巨大影響。
(一)對傳播內容的影響
受眾可以在微信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平等對話,可以主動發聲,將自己的態度、觀點表達出來,也可以傳播笑話、格言、段子、相聲等,使新媒體的內容更加親民與接地氣,更容易讓受眾接受與認可。傳統媒體由于必須要保證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嚴肅性而受到發展的制約,為爭奪受眾的關注,官方媒體的微信平臺在內容的傳播上開始不拘一格,語言風格、選題標準都更加貼合網民。
(二)對傳播內容和形式的影響
微信的碎片式閱讀,提高了受眾的閱讀效率。碎片式文段耗用的時間少,體現的內涵多,改變了傳統的大篇幅的傳播形式。微信上的碎片信息、碎片分享、碎片評論被彼此的聊天所轉發、分享,這些碎片的連接,重構了碎片信息的價值化,形成了有價值的信息。微信的碎片化,促使書面表達的簡單化,更有利于進行私下交流。微信傳播具有即時性,可以讓受眾即時掌握現場信息,并能夠現場互動,受眾與傳播媒體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面。傳統媒體的時效性不如新興媒體,不能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
(三)對受眾關系的影響
在信息傳播上,受眾從服從到平等。[3]傳統媒體一直壟斷社會的意見與聲音,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格局。受眾的觀點、想法、判斷都可以通過新媒體表達出來,實現了受眾與媒體的平等關系。相對自由的微信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等級限制,使得傳播渠道多元化,體現了受眾的平等發言權。
傳統媒體建立的是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系,而新媒體不但建立了媒體與受眾的關系,還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可以通過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訴求與愿望,提高了受眾的社交能力。微信的出現改變了受眾的生活方式。微信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看電視一樣,受眾看的不是電視而是電視本身帶來的信息。微信的意義正是如此,它不但產生并傳播信息,還能使人們體驗到傳播信息的快感,彼此享受信息傳播的福利。信息的傳播不再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權利。
微信的及時性、廣泛性、個性化、快速性、開放性、集成化特點,決定了微信對傳統媒體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受眾之間關系的影響。傳統媒體可以從新興媒體的特點入手,借助新興媒體的特點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時,微信也要吸收傳統媒體的特點,如真實性和嚴肅性。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只有通過相互借鑒與融合,才能滿足媒體受眾的需求,更好地促進傳媒事業的快速發展。
[1] 喻國明.傳媒影響力:傳媒產業本質與競爭優勢[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30.
[2] 官建文,王棋.移動客戶端:平面媒體轉型再造的新機遇U1[J].新聞戰線,2011(09):24-27.
[3] 劉守華.揚子微博:傳播延伸到網絡世界[J].新聞戰線,2011(9):14-16.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21.
[5]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80.
[6] 柳玉婷.微信公眾平臺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0):196-198.
[7] 李春梅,李思齊.大學生手機媒體媒介素養教育研究[J].青年記者,2012(22):94-95.
G206.2
A
1674-8883(2016)21-0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