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用服裝講故事

我大約是2001年開始從事影視服裝設計工作的。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yè),最初并沒有從事影視服裝設計,期間經歷了很多曲折,最終在影視服裝設計行業(yè)扎下根來。既是順理成章,也是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yè)以后,進入社會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產生了做自己的服裝品牌的想法,就嘗試自主創(chuàng)業(yè)。我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與家人溝通又跟大學里創(chuàng)業(yè)的前輩取經后,就“摸著石頭過河”踏出了第一步,把自己的品牌在業(yè)界推了出去。
從零開始做好一個品牌的難度,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光有好的創(chuàng)意是遠遠不夠的,雄厚的資金、成熟的團隊、科學的經營管理、強大的宣傳和推廣都不可或缺……僅憑好的質量是不能立足市場的,必須把品牌樹立起來,名頭打出去。這些對于稚氣未消的我來說,確實是挑戰(zhàn),遺憾的是,我敗下陣來。創(chuàng)業(yè)失敗讓我真切感受到了這個行業(yè)的不易,也因為這次失敗開始進行反思。最后決定讓自己沉淀下來,在社會這所大學里多多學習。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進入到了影視表演這個行業(yè)。憑借專業(yè)知識和積累的工作經驗,我慢慢深入影視服裝設計工作。影視服裝設計跟日常生活中的服裝設計有很大的不同,影視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僅歷史、科幻類影視劇的服裝比較特殊,就是貼近我們現(xiàn)代生活、題材背景非常普通的電影、電視劇中的服裝設計,也不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翻版。
做影視服裝設計,首先需要揣摩劇本。要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分析、摸清每一個人物的性格、背景、命運等,根據(jù)角色的情緒變化、身份變化、有時是一個轉折點之后完全的性格改變,相應地做出服裝調整。還要考慮到故事發(fā)生的歷史、地域背景,甚至考慮到服裝跟這場戲布置的那個場景搭不搭配,天氣情況、季節(jié)變化、能不能完成一些表演的動作要求、做動作時配這身衣服好不好看、能不能把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各種各樣的因素。
2015年我擔任服裝設計的電視劇《燃情大地》(張魯一、江鎧同主演),描敘的是戰(zhàn)爭年代馬家三兄弟在戰(zhàn)火中生存、成長的故事。馬家就是時代的縮影,他們的服裝必須飽含時代感,體現(xiàn)當時的歷史人情狀況,既要符合他們各自的身份,又要讓觀眾有代入感、真實感,有說服力,這就是在影視服裝設計中應該做到的“寫實”。
劇中三兄弟雖是一家人,性格卻完全不同,命運也迥異,在后來各自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身份地位經歷都有很大區(qū)別。所以如何在服裝上把他們的不同表現(xiàn)出來是很重要的,這就要在設計時做到“寫意”,也就是說在服裝設計中有很多暗示性、傳達一些含義的東西,用這些來豐富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大哥馬中秋(張魯一飾),是繼承了祖?zhèn)骷覙I(yè)的刀匠,性格上有著傳統(tǒng)匠人的沉穩(wěn)、堅毅、正直和堅韌不拔。同時他又是很重視家庭的大哥,還是對心愛的人十分溫柔包容的人,很善良,很溫暖。所以在服裝上給他設計了很多毛衣、毛呢料的衣服,并采用簡潔利落的剪裁風格。一方面粗獷的面料,符合他比較樸實又非常男人的氣質,另一方面毛衣是很有溫暖感的服裝,能表現(xiàn)他內心的溫柔善良。
二哥馬除夕(孟召重飾)和樸實能吃苦的大哥不一樣,在哈爾濱讀書期間接受了拋家棄子的父親的接濟,過上了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生活。在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他的性格比較溫文爾雅,有翩翩佳公子的感覺,另一方面他有點脫離當時的現(xiàn)實,比較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相應地我采用符合那個年代的時髦感的、精致一些的面料,做了很多裁剪款式講究的西裝、浪漫的風衣和大衣,面料和色彩的搭配都是比較柔和的,體現(xiàn)角色“暖男”的個性。
老三馬谷雨(鄧倫飾)是比較特殊的,他的身份背景比較復雜,在后期身份和個性都出現(xiàn)非常大的轉變。小時候他是家里最受寵的孩子,淳樸善良、天真爛漫、洋溢著青春和活力,設計時刻意用到可愛的毛衣、背帶褲、麻料的襯衫,塑造一個陽光少年的形象;到后期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日本人軍官,性格上走向殘忍冷酷,這時候我就用到深沉的細紋的面料,采用很多冷色搭配,以及比較冷峻的制式款式裁剪來表現(xiàn)他,以豐滿人物形象。

這就是影視服裝設計的職責:為表現(xiàn)、強化角色性格而服務。我很多時候會跟導演、演員進行溝通,跟他們談劇情、談角色,讓他們看我設計的服裝是不是角色在特定時間地點應該穿的。影視服裝設計不僅在設計一件服裝,更是在參與設計一個角色。為了一頂帽子、或一雙鞋子、或一個小小的配飾,都要反復琢磨推敲,經過層層的篩選試樣,以塑造出最飽滿最真實可信的人物。影視服裝設計師不僅僅是設計衣服的人,更是一個用衣服講故事的人。

從事影視服裝設計到現(xiàn)在,我用服裝“塑造”的角色,連我自己也數(shù)不清了。常常有人問我:你做過最滿意最喜歡的人物是哪一個?每當聽到這個問題,我的腦海里就像是放電影一樣,那些人物一個一個地都浮現(xiàn)出來了。像是《風箏》(2013年柳云龍、羅海瓊、李小冉主演的諜戰(zhàn)題材電視劇)、《二炮手》(2014年孫紅雷、海清主演的抗日題材電視劇)、《炮神》(2015年于震、劉小峰主演的軍事題材電視劇)等等,里面的人物每一個都好像是昨天剛剛做出來的,那么地清晰;但似乎每一個都有那么一點遺憾,總覺得還能設計得更好,還能用服裝讓他們的性格更加豐滿。套用一句廣告詞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可能是每個設計者都有的通病吧,永不滿足,永遠意猶未盡。對于我來說,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

影視服裝設計行業(yè)在中國發(fā)展越來越成熟,我國的設計教育也日益普及和完善,我想,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業(yè)中來,在此我想給這些年輕人一些真誠的建議。

要從事服裝設計,最首要的還是愛好和興趣,愛好與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你可以從你喜歡的風格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欣賞品位,也可以從服裝的歷史去了解服裝,服裝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悠久,因為人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要穿衣服的。
比如北京的民族服飾博物館、上海的中國服飾博物館、紡織服飾博物館等等,當然國外的服裝歷史也很豐富,這些都很值得去了解,管中窺豹你會發(fā)現(xiàn)從服裝的歷史里就能看到一個時代的歷史。這對服裝設計尤其是影視服裝設計是很重要的,從事影視服裝設計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題材和時代的影視作品,你要了解各個時代的人穿什么、怎么穿,設計工作才能高效順利地進行,做出來的東西才真實可信,人物才會鮮活。

第二,是一定要掌握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做服裝設計師手藝上的功夫一定要熟練,比如素描、工藝、制版、剪裁等等;另一方面也要跟上時代,CD、CAD之類的電腦技術應該成為讓你的設計工作變得輕松快捷的工具,而不能變成絆住腳的障礙。你不一定要全都會,但選一二項感興趣的去學習、去深入地掌握好,對設計工作一定是有幫助的。
第三點就是要有耐心和信心。很多人可能最初會因為感興趣、因為愛好而選擇服裝設計,但要把這個愛好堅持下去,做成事業(yè),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服裝設計行業(yè)有它獨特的樂趣,也有許多艱難辛苦的地方,如果你熱愛這個行業(yè),一定要腳踏實地堅持下去,這樣你才能成為你想象中的樣子。

先天天賦和后天積累究竟哪個更重要?天賦對于任何設計師來說都很重要。對服裝設計來說,這里的天賦更多的是對藝術和美的理解,不一定要非常會繪畫,也沒有人天生會做衣服。但色彩運用的感覺、創(chuàng)意構想的迸發(fā)……這些可能都是與天賦息息相關的。
但如果沒有后天積累的話,再好的天賦也是會荒廢的。我所接觸到的優(yōu)秀設計師,可能其中很多人擁有天賦的基礎,但他們無一不是在漫長的年月里長久地持續(xù)著繪畫、攝影、服裝、音樂、文學、旅游等某個愛好,經年累月地進行著生活的積累,很難說他們是靠天賦走到了今天,還是堅持不懈的積累造就了他們的天賦。對努力的人來說天賦是翅膀,但后天的努力才能讓天賦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就像“設計”二字,“計”所屬的謀略層面完全屬于后天所得。所以我覺得,只要堅持自己對設計的熱愛和努力,那就足矣。
文字整理:黃雪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