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余來
謹防以職代會代替會員代表大會
◎ 陶余來

陶余來 漫畫
筆者在企業調研工會工作時,常常遇到工會負責同志興奮地大談職工(代表)大會如何定期召開,以此顯示企業工會工作開展得如何有聲有色。而繼續深入了解后發現,企業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卻沒有像職工(代表)大會這樣受到重視,許多機關、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存在以職工(代表)大會代替會員(代表)大會的現象。不僅顯得相當不嚴肅,而且容易引發法律糾紛,出現嚴重后果,必須引起各級工會高度重視。
筆者以為,兩會混淆容易導致職工(代表)大會無效。
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是工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為了強化印象,不妨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工會會員(代表)大會類似黨的代表大會,黨員、會員討論黨內、工會內的家事;職工(代表)大會類似人民代表大會,討論的是企業的事、政府的事。二者性質、任務不盡相同,代表的構成也不盡相同。
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是企業的工會委員會,企業工會委員會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暫時沒有成立工會的企業,可以設立主席團,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但企業如果成立了工會組織,就必須嚴格依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以企業工會委員會作為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
一些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沒有將企業工會委員會作為工作機構,程序非法,導致職工(代表)大會開而無效。由于職工(代表)大會聽取企業關于經營方針、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生產經營的重大決策、職工培訓計劃等內容的工作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形成決議,如果程序非法,會在今后的企業發展中埋下巨大的法律隱患;遇到企業關停并轉或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改革,職工(代表)大會決議一旦被視為無效,所作決定推倒重來,不但危及企業發展,影響職工重大切身利益,甚至危及社會和諧穩定。
反過來,職工(代表)大會代替會員(代表)大會也會使工會工作決議無效。
與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的內容不同,提交會員(代表)大會審議的內容主要是:工會的工作報告和工作計劃;工會經費的收支情況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工會的重大活動和職工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選舉基層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選舉出席上級工會代表大會的代表;討論通過罷免、撤換不稱職的工會委員會委員、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或出席上級工會代表大會的代表;民主評議工會工作和工會干部;工會委員會提交的其他重大問題等。把職工(代表)大會與會員(代表)大會議題混為一談,導致會員(代表)大會決議同樣失效。
但現在的事實是,企業絕大多數職工都是工會會員,許多職工代表同時也是會員代表,因此為提高效率,減少企業負擔,往往“兩會”結合召開。
那么,“兩會結合”應注意什么問題呢?
筆者以為,凡是“兩會結合”的代表大會,會標上應寫明“第X次工會(代表)大會暨X屆X次職工(代表)大會”,或者按會議性質分別用會員(代表)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的會標。另外,盡量使職工代表的任期,同會員代表任期一致起來。但由于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是企業領導制度的組成部分,所以延長職工代表任期應征得有關黨政方面的同意,同時要注重建立健全對常任制職工代表的監督制約機制。
“兩會結合”時,會議應分階段進行。如果召開的不是職工大會,而是職工代表大會,那么非職工代表的會員代表只能列席職工(代表)大會,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審議通過工會工作報告、民主選舉新的工會委員會時,如有非會員的職工代表,只能列席會議,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兩會結合”,因各自的具體職責范圍不同,應分別做出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