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總工會法保部
心系來廈員工 共創美麗廈門
——福建省廈門市總工會農民工服務和維權工作紀實
□福建省廈門市總工會法保部
在福建省廈門市的180萬的職工中有六成是農民工。廈門市曾入選“最受農民工歡迎十大城市”之一。廈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工工作,農民工代表馮鴻昌成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并于2015年當選為福建省總工會副主席,洗腳妹劉麗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近年來,廈門市總工會扎實開展“心系農民工、真情解憂難”為主題的系列關愛農民工活動,從“衣、食、住、行、養、醫”各個方面,推出許多維護和服務農民工的品牌活動,如“醫療互助”“職工洗衣房”“職工好食堂”“平安返廈”“職工春晚”“來廈員工聯誼會”“新廈門人集體婚禮”“新廈門人綜合體”等關愛農民工系列活動,切實將工會的溫暖和關懷及時送到農民工身邊。
目前,廈門市37個鎮街和8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職工服務站,打造“會、站、家”一體和幫扶、維權、服務“三位一體”服務平臺建設。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的辦理和補助金申領、工會會員卡的辦理和發放普惠、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和檔案管理等已成為廈門市總工會各項農民工工作推動和落實的重要載體。
用“互聯網+農民工的思維”在廈門工會網開設網上十二項辦事服務直通車,工會微信號吸引微信粉絲35萬人,拓展了移動互聯網宣傳服務的新平臺。當前,廈門市總工會正在加快推進智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工會信息化綜合平臺兩個服務平臺建設。
一是創新工會法治隊伍及普法工作。開展以“弘揚憲法精神,工會普法在行動”為主題的普法教育。通過“依法維權工會在行動”法制宣傳月、發布侵害勞動者權益典型案例、法庭大課堂、“三分鐘學法”課堂、“工會是我家”電臺專題互動節目等形式,深入開展農民工法制文化建設與宣傳活動。“法庭大課堂”、法庭開放日已先后舉辦32場,3000人次參加。推動百位市區兼職勞動監察員、勞動法律監督員、勞動爭議調解員、勞動關系調解員、人民監督員等工會法律服務隊伍建設。目前已有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員2200多名。

二是健全農民工維權體系。繼建立“一室兩庭”后,2015年1月推動廈門法院設立全國首個“勞動法庭”,并在思明、同安區六區總工會設立勞動法庭駐區總工會巡回審判點。審結勞動爭議案件結案率99.5%,案件平均審理時間較以往縮短了4.2天。出臺了《方言服務團工作制度》為民工設立綠色訴訟通道。以“12351”熱線、主席接待日為主要載體,搭建工會信訪維權平臺,為農民工提供調裁訴一體化維權的相關服務。依托市、區、鎮街職工服務中心(站),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室,并在同安工業集中區進行試點,在300人以上企業普遍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三是依法做好農民工法律服務。
源頭參與《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促進條例》調研、立法及宣傳,抓好工會“兩會”代表“關于規范規章制度建設”議案、提案的落實。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建設。2015年共簽訂工資集體合同8300多份,覆蓋企業54950家,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專家指導團、專兼職指導員隊伍和志愿者隊伍,推行工會“一函兩書”制度,在群體性勞動爭議中,建立向有關職能部門提交意見函、向企業出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建議書制度。
四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進工作。舉辦百場規范規章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公益講座。為企業在規章制度中易引發勞動糾紛的問題進行宣傳輔導,今年7月12日,福建省首個將勞動爭議前置性化解在源頭的勞動法務工作站在廈門同安工業園區授牌成立。工作站以20家企業為切入點,將勞動爭議常見問題“把脈問診”,開出藥方,提供解決方案,為園區15萬農民工、1500家企業建起一道“防火墻”。
一是構建幫扶網絡體系,竭誠為職工服務。建檔困難職工5217戶,其中困難農民工1626戶。將農民工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作為慰問重點。在近5年的兩節“送溫暖”活動中,募得送溫暖資金2200多萬元,先后對一萬余名農民工進行走訪,努力實現“全覆蓋、不遺漏”的工作目標。廈門市總工會的“金秋助學”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17年,募集資金超千萬元,幫助8000多名困難農民工子女圓了大學夢。2015年首次推出“平安返廈”活動,持工會會員卡的來廈農民工春節返廈可補助50~300元車票款。參與“平安返廈”政策單獨申請的企業有5000多家,惠及農民工達202963人,補助款項達3011萬余元,同時推動80萬來廈農民工入會。該市總工會15年深入農民工聚集的工業集中區或大型企業,為農民工獻上精彩的 “情系兄弟姐妹”綜合性法制文化及娛樂活動。
二是加大職工醫療互助力度,拓展農民工幫扶功能。廈門市總工會在福建省率先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活動,率先將農民工涵蓋在此項活動之內。本著“獻愛心,獲保障”的宗旨,近3年以40%的速度逐年遞增,已有230萬人次參與該活動。近年又新推出安撫金、住院補貼累計、大病補助等3項補助政策后,現已有60萬人參保,近4.5萬名職工從中受益,補助金額近1.1億元。
三是加大為農民工辦實事力度,推動企業改善民生。連續4年推出為職工辦實事項目。在企業設立100余個女職工哺乳室、216個職工洗衣房、為環衛工人開設愛心屋、為公交司機送保溫飯盒、22萬農民工“平安返廈”補助票價、27家“職工好食堂”、十屆800對“新廈門人集體婚禮”,520場周末講壇。為619人進行心理疏導及免費心理咨詢。
據統計,廈門市總工會五一職介所,舉辦現場招聘會近320場,為求職者提供近380萬個就業崗位,向用人單位推薦求職人員近20萬人次;5年來舉辦A類比賽項目109項,B類比賽項目203項,有65萬人次的農民工參加勞動競賽,其中有3300多人技術比賽晉升了技能等級,獲得技術資格證書。現有農民工勞模工作室5家,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建立70余家職工書屋,建立市總工會流動電影隊深入來廈農民工聚集地放映電影。在自貿區建立學習娛樂一體化的“新廈門人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