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琴,唐文軍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外語系,湖南 長沙 410000
?
井上靖《蒼狼》成吉思汗征服欲的無意識解析
黃碧琴,唐文軍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外語系,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從心理學角度,以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對《蒼狼》文本進行解讀,對該作中主人公成吉思汗的無意識心理進行分析,揭示井上靖所說的“不竭征服欲”之謎乃是源于成吉思汗無窮無盡的無意識。
關鍵詞:井上靖;成吉思汗;無意識;征服欲

1959年問世的《蒼狼》,井上靖稱其為繼《天平之甍》、《樓蘭》、《敦煌》之后的第四部歷史小說。《蒼狼》主要描寫的是成吉思汗征戰的一生。1961年,該作在日本文壇引起了一場著名的“狼的爭論”。在國內,也有一些關于《蒼狼》的文章與評論發表。一部《蒼狼》在日本和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雖然國內外有很多關于井上靖《蒼狼》的論文出現,但還沒有發現對作品所刻畫的人物進行詳細研究的論文或論著。
一無意識與征服欲
井上靖在《<蒼狼>的周圍》一文中這樣寫道:“在《蒼狼》的創作過程中,我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我要寫出我所理解的成吉思汗……我最想探尋的,就是成吉思汗那無窮無盡、不知疲倦的征服欲望到底是從何而來的?這是一個難解之謎?!彼€說:“之所以萌生想寫某一歷史人物的欲望,對我來說,主要是對這個歷史人物有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如果我對某個歷史人物完全不理解,那么我就認為自己和他無緣,一開始也不會萌生寫這個人物的欲望;相反,如果非常了解某個歷史人物,那就更不會有寫這個人物的念頭。我之所以想寫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因為我對這個人物有一點理解,卻又有難以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他強烈的征服欲的根源是什么?這是一個秘密?!盵1]這個秘密是什么?井上靖沒有直截了當說出來,而是以《蒼狼》為題創作了這部作品。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別人看不見摸不透的內心世界。要進一步了解一個人,必須從他的精神世界著手,才能進行深入的剖析。
井上靖在描寫成吉思汗一生的過程之中,從其出生到沒于征戰,直接著墨成吉思汗的話語雖不多,但十分注重描寫推動成吉思汗各種欲望的內在心理活動。可以說,《蒼狼》是探究成吉思汗 “無窮無盡,不知疲倦的征服欲”的無意識心理的文學嘗試,也是對歷史人物成吉思汗的精神世界進行深度剖析的文學范本。根據《蒼狼》中對成吉思汗的各種心理描寫,結合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把成吉思汗的征服欲發展階段融入無意識結構圖中,我們能夠直觀清楚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征服欲之謎(如圖1)。

圖1 成吉思汗征服欲圖解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核心理論是無意識理論?!鞍研睦砩顒澐殖梢庾R的和潛意識的,這是精神分析所依據的基本前提?!盵2]弗洛伊德把一個人的心理結構分為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個層次,無意識(潛意識)占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無意識不會進入意識層面,它主宰著個人內心深處被壓抑的、自身沒有清楚意識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但是,無意識在個體清醒的時候會改頭換面、沖破阻力跑到意識層面上來,即通過前意識進入意識層面。無意識的內容包括各種本能沖動和壓抑的心理活動,在這些本能沖動和壓抑的心理活動中產生了肉體和精神的各種欲望。無意識內的欲望和沖動代表著一種巨大的本能力量,是一個人的動力基礎,是一個人的行為決定因素,具有自然向上的動機,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會轉化成顯意識的內容,從而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趨向。
二成吉思汗潛意識里的征服欲
根據井上靖在《蒼狼》中對成吉思汗的心理描寫,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天生具有不為自己所覺察的征服欲,即完全處于一種無意識(潛意識)的原始狀態的征服欲。井上靖在《蒼狼》第七頁對成吉思汗的出生有這樣的描寫:嬰児は母親の掌の中で、それまでそこに預けていた自分の小さい手指を、恰もそれが自分の意志でもあるかのように自分で開いたのである。嬰児は碑石(獣骨の玉)の形をした血の塊りを、勲章でも握りしめるようにしっかりと握りしめていたのであった[3]P7。(嬰兒放在母親掌中的小手,似乎具有本身的意志,自動伸展開來。原來他像握著勛章一樣握著髀石一樣的血塊兒。)[4]P2
“似乎具有本身的意志”,這已經說明它只是一種無意識本能,一種天生的本能表現。生的本能表示了存在的力量,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展現了向上的力量?!镑率北旧硪彩且环N力量和精神的象征,同時也暗示了成吉思汗的征服欲還處在自身毫無知覺意識的狀態。
根據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對成吉思汗而言,他的出生就是一種無意識行為。他的出生不是由他自己決定的,是無意識中本能的遺傳。成吉思汗的出生是一種本能,生的本能,作為嬰兒的他只是為出生而來到人世,還不具備了解自身的知識。他的出生只是延續種族的一種無意識本能,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點。他究竟是誰的兒子?作為嬰兒的他并不關注也無從知曉,他只是作為生命個體而存在。
七歲時的成吉思汗對本部落祖先的傳說毫無興趣,卻被蒙古族源的蒼狼白鹿傳說深深吸引。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鉄木真も、この蒼き狼の話から大きい感動を受けた。鉄木真は自分が狼と牝鹿の子孫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に満足であり、そうでわない他部族のことを思うと、そうした他部族の者が哀れにも卑しくも思われた[3]P19。(鐵木真也被蒼狼的傳說深深打動,他對自己是蒼狼與牝鹿的后代心滿意足,覺得不具有此血統的其他部族可憐又可悲。)[4]P9蒼狼與牝鹿是蒙古族的圖騰,蒙古人崇拜它們,這種崇拜作為一種遺傳特質被成吉思汗繼承了下來;但這種特質是成吉思汗自身無法意識到的,只是作為一種潛意識存在于他的意識深處。作為圖騰的狼,身體敏捷,能自由飛躍,具有神通力,所以成吉思汗為自己是蒼狼的后代而自豪,實際也暗示了他征服欲的原發性與暗藏的沖動性。
成吉思汗最后成為蒙古高原王者,對部下論功行賞之時毫不吝嗇,對自己的母親卻沒給予太多。這引起了母親的不悅,他卻毫不在乎,因為他認為“彼女はいかなる時でも自分と共に、モンゴル族と共にある筈であった[3]P245(母親無論何時都應跟自己在一起,跟蒙古族在一起)。”[4]P145這也體現了他潛意識里面的征服欲。他認為自己與母親永遠是一個整體,盡管自己已從母體分離出來,但母親還是屬于自己的一部分,自己也是屬于母親的,把自己完全留給母親勝過任何的財寶。正是潛意識決定了他的行為。
三成吉思汗前意識與意識里的征服欲
根據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潛意識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情況下會轉化成前意識(模糊意識)甚至意識(顯意識)行為,受到的刺激越大,轉變成意識的可能性就越強。小說多次描寫了成吉思汗被壓抑的心理,以及被反復壓抑后形成的意識的自覺行為。
成吉思汗6歲時就沉默寡言,很懂事,雖然也希望母親疼愛自己,卻總是把母親的膝蓋與懷抱讓給弟弟妹妹。他也盡量避免和別人打架,如果有人故意挑釁辱罵自己,他首先克制和忍耐,直到對手罵完,自己再狠狠出手將對方往死里打。從對母親的親近態度來看,他在無意識里認為自己與母親共為一體,母親是屬于自己的,但是作為長子,又不得不愛護幼小的弟弟妹妹,所以壓抑自己獨自擁有母親的征服欲,這種壓抑也導致了后來處處想著母親“終會跟自己在一起”的意識行為。對他人的挑釁,一般人會立即針鋒相對地還擊,但6歲的成吉思汗卻是首先采取克制的態度,把自己的還擊欲望壓抑在心里,自己的征服欲被對方刺激,處于 “潛意識”與“前意識”之間,還不是一種自覺行為,壓抑自己的同時就是在權衡要不要還擊,以及權衡以何種程度還擊。當他一旦出手還擊,征服欲就完全變成一種自己清楚的顯意識了。此時的他以強悍的霸氣來彰顯自己被壓抑的沖動,這使得他在勸架的大人眼里不是一個6歲的孩子,而更像是成年人。
成吉思汗9歲時初見孛兒帖,就感覺她與自己是牝鹿與蒼狼的化身,并且對未婚妻部落的馬術與箭術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成吉思汗已經感覺到孛兒帖對自己的鐘情,而自己模糊的前意識里的征服對象不只是女人,還有他的敵人。他自小聽父親講述自己部落真正的敵人是誰,聽未婚妻的翁吉剌部人說金國是何其的富有,時常想起蒼狼從遙遠的西方遠渡大漠而來,是它與東方美麗的牝鹿相會而繁衍出蒙古族的;于是,此時成吉思汗在前意識里認為自己是蒼狼的后代,一定要有蒼狼的敏銳及能力,必須成為各方統帥才能體現蒼狼的價值。
13歲失去父親后,尚年幼的成吉思汗擔負起了照顧一家7口人的重任。不久,他們一家人被族人遺棄,生活變得非常艱辛。次年,同母弟弟別克帖兒因與弟弟哈撒兒不合,違抗一家之長成吉思汗的命令,否定其蒼狼的身份認同,這使得成吉思汗多年壓抑的征服欲變得越來越清晰:誰反對自己,誰就是自己的敵人。于是他竟然與哈撒兒聯手,射死了同母弟弟別克帖兒。如果說以前成吉思汗的種種忍耐是征服欲的被壓抑,即處于前意識狀態的話,那么可以說從此事件之后,被壓抑的前意識里的征服欲就浮到水面,變成了意識即顯意識里的被喚醒的自覺性的征服欲了。被喚醒的意識里的征服欲具有極大的攻擊力,從成吉思汗此后有計劃有謀略地向外擴張的戰爭事例,可以看出其無限膨脹的征服欲是如何由無意識狀態被激發而完全進入一種意識狀態的。
成吉思汗被壓抑的潛意識逐步被喚醒之后,其征服的欲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并不是從一出生就想到將會成為蒙古高原的唯一王者的,從小說里的許多細節來看,成吉思汗成為王者主要是由當時的外部環境使然的,是自然環境與人為因素合力造成的。自然環境與人為因素變成了刺激其征服欲的重要原因。
成吉思汗妻子被篾兒乞人奪走,此事加劇了他的征服欲的膨脹。27歲成為蒙古部族汗王之后,隨著自己的實力漸漸強大,他開始計劃逐漸消滅比自己強大的對手。31歲他率兵襲擊盟友札木合的部隊,但吃了敗仗,敗北激發了潛意識里的斗志。35歲時與盟軍脫窩里汗打敗宿敵塔塔爾,40歲與脫窩里汗盟軍粉碎了札木合的主力。42歲應脫窩里汗之邀進攻乃蠻,同時把矛頭對準盟軍殲滅了脫窩里汗的克烈部。44歲第三次進攻乃蠻,殺掉了曾經幫助自己奪回妻子后又被逼投奔乃蠻的昔日盟友札木合,從而成為蒙古高原的唯一王者——“成吉思汗(偉大的君主之意)”。至此,他終于可以證明自己的蒙古族身份——蒼狼的后代。
是不是成了蒙古高原的唯一王者,成吉思汗就會滿足呢?并非如此。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認為,人的顯意識只是整個人的意識結構里的冰山一角,絕大部分的潛意識與前意識都如冰山沉于水中。只要有足以刺激潛意識的外部條件存在,就會不斷地有潛意識轉化成前意識以及顯意識。人的欲望的溝壑難填,也正是源于此。人的潛意識無極限,被激發出來的征服欲也無窮盡。
成吉思汗46歲時派長子出兵北方,那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的第一次向“國”外擴張。47歲進攻西夏,49歲攻占金國的大同,53歲占領金國的中都,57歲到62歲期間,成吉思汗的遠征軍西達里海,東到興安林,北及西北利亞,南達印度。64歲發現北伐的長子未歸,他懷疑長子叛逆,于是發兵征討“逆子”,途中得知心愛的長子逝去的消息乃改攻西夏。65歲于進攻西夏的途中病逝。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不斷征戰的一生,他出生時手中的“髀石”隱喻了其一生征戰的命運,是潛意識里無法逃離的象征。這種潛意識里的東西不僅左右著成吉思汗,還再次傳遞給了長子術赤。狼的秉性是攻擊與殺敵,成吉思汗如果是狼的傳人,一生就免不了殺戮與戰爭,狼是成吉思汗的精神追求,變成狼也成為其生存的意義。當某種行為變成習慣之后,意識(顯意識)又會轉變成一種無意識(潛意識)?!昂蠎椁侠碛嗓胜筏仆蝗缛扦黏长丹欷?毫無理由突然挑起戰爭)”、“成吉思汗は戦闘の中に身を置いているか、出なければ包と共に移動しているのでなければ、心の落著きというものを持つことはできなくなっていた(成吉思汗如果不把自己置身于戰斗之中,不和蒙古包一起移動的話,仿佛自己就不安心?!弊髡呔暇笇Τ杉己苟啻慰此坪翢o來由發動戰爭的心理描寫,以及最后寧愿病逝于對外征戰的途中而不愿讓部下立即告知他人自己病逝的消息的內心活動描寫,都鮮明地揭示了其征服欲由無限膨脹的狀態再次回到一種不知根底的無意識狀態。
參考文獻:
[1]井上靖.『蒼き狼』の周囲[M].東京:講談社,1973.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M].車文博,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
[3]井上靖.蒼き狼[M].新宿:新潮文庫,1965.
[4]井上靖.蒼狼[M].馮朝陽,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7.
(責任編校:余中華)
Analysis of Genghis Khan’s Unconsciousness of Conquering Desire
HUANG Biqin, TANG Wenj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410000,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ext of Gray Wo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through the unconscious theory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ghis Khan’s unconscious mind in the novel,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Genghis Khan moved towards expansion and conquest under the effect of unconsciousness, and unveils the mysteries about his inexhaustible conquering desire .
Key Words:Inoue Yasushi; Genghis Khan; unconsciousness; conquering desire
作者簡介:黃碧琴(1972— ),女,重慶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外語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學。唐文軍(1969— ),男,湖南綏寧人,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教學。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圖分類號:I31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1-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