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義
【摘 要】在當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激烈競爭的變革時代,創新已成為推動各項工作前進的動力。新聞攝影人應該努力加強業務探索,尋求創新。尤其是在新聞在線廣泛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之際,更要把新聞攝影推到一個新的臺階,讓新聞攝影更加真實完美,視覺沖擊力達到極限。
【關鍵詞】新聞攝影 攝影記者 新聞圖片 創新
在當今改革大潮中,創新標志著一個民族的進步,創新也是眾多人追求的目標。在各行各業中,創新已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新聞攝影也正隨著新聞事業的改革而發展著。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與興起,使平面媒體間的激烈競爭產生了新格局,信息傳播也顯現了新特點。尤其是當互聯網等新興傳媒在視覺上給人耳目一新的震撼時,平面媒體傳統的傳播方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此時,攝影報道的作用便突顯出來,人們對報紙的閱讀也隨之進入”讀圖時代”。那么在“讀圖時代”,新聞攝影如何才能做到創新和發展呢?
一、新聞攝影內容創新
新聞攝影是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進行瞬間形象攝取并輔以文字說明,予以報道的傳播形式。因此,新聞攝影就是新聞形象的現場攝影紀實,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新聞信息的媒介,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強調的是攝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實性與時效性。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新聞攝影工作者都要安下心來,深入基層,轉換思維方式,深入一線去捕捉新的角度。不僅要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也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事物,要勇于探索,開拓進取,從新聞事件內容的創新著手,要不斷拓寬新聞攝影的報道思路,提出新問題,捕捉新素材,抓住一個“新”字。
1.抓新鮮事物。新鮮事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給人指明前進方向,并有著強大生命力的事物。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各地在貫徹落實這些精神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許許多多新生事物,各行各業都會有新的變化和新的舉措,作為一名新聞攝影記者應該深入下去,用自己手中的鏡頭去記錄它,去記錄社會生活中各條戰線涌現出來的典型的人和事,進行深入采訪拍攝。
2.抓新熱點新聞。通常指的是在社會發展中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例如房價、環境、股市、養老、交通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民生。在每一個領域中不斷地變換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新聞來自基層,來自群眾,來自社會生活,只有把身子扎進去,才能發現好的新聞題材,才能拍攝到好的新聞照片,才能采寫到具有轟動效應的獨家報道新聞,讀者讀起來才有親切感。
3.抓社會上出現的新問題。新問題的攝影圖片一般是指在社會上一定范圍內存在的不足或者弊端。這類新聞照片要以事實為依據,把真實作為第一生命。不加主觀渲染,不予有意夸張,往往帶有輿論監督的性質,但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矛盾,反映本質。它不僅要求攝影記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過硬的攝影基本功,還要具有一顆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敢于堅持真理。一句話就是要具有拍攝的勇氣和膽量。
二、新聞攝影形式創新
新聞攝影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新聞信息的媒介,應以“活”取勝。進行新聞攝影報道形式的創新,要做到新聞性、藝術性、可讀性的有機結合。那么怎樣才能充分傳遞出新聞信息、最佳信息、最新信息呢?怎樣才能把看似平淡、枯燥的日常工作轉變成讀者感興趣的新聞報道呢?
拍攝的視角要新,就要求我們事先了解好他們的工作流程,掌握好他們的工作性質,把握好拍攝環境。例如想把會議報道拍活,可以跳出會議活動現場,跳離領導,去尋找讀者最關心的會議新精神、新信息,從材料中調取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角度;從會議活動中找新聞源,再進行深入采訪拍攝,挖掘出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
每年“兩會”報道是最為典型的會議報道,當然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要聞報道,對新聞攝影報道也有嚴格的要求和審核,多數情況下要按要求來拍,但近年來不少媒體在表現形式上不斷求新,從會場到工作現場、從會議室到休息室、從飛機場到火車站等,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再比如說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低頭族”,在地鐵里、馬路上、公交車上長時間手不離手機,會不會對眼睛造成影響,過馬路會不會產生危險等。我們都可以通過換個角度、換位思考的方式去剖析現象,提出觀點,這就是新聞。與常人看問題不一樣的新聞,別人看到的是正常現象,而你看到的是問題,是現象背后的新聞。
攝影報道形式的創新是每一位新聞攝影記者一生的追求。這需要攝影記者安下心來,對社會的某些現象,運用新聞攝影人的專業眼光去歸納、解讀。比方說街頭流浪人員、無家可歸者、游醫等一些社會問題,對于這樣的報道,我們還可以從時間上來觀察其變化,不要急于就這個現象來報道這個事情,用相機記錄下現實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后,再來看他們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記錄下來的這一變革過程,往往就是一個好的新聞。
三、新聞攝影的思維意識創新
讀圖時代的到來,我們看到的是新聞圖片在報紙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占有的地位越來越高。新聞圖片不再僅僅是美化版面的一種編輯手段,而且開始擔負起傳遞信息、傳播觀點的職能,并且在傳遞信息、傳播觀點方面越做越好。時下卡片機、手機拍照功能的盛行,攝影似乎已經沒有了門檻,誰都有條件進行拍攝,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要想成為一幅攝影作品,真正吸引人眼球,用自身的攝影語言去打動人,并經過時間的檢驗成為精品,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聞攝影。那么,怎樣才能在新聞攝影上走出一條新路,拍攝出更多好作品。
1.攝影的思維要打破常規,求新、求變。創新就是要求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再局限于邏輯的、單一的線性思維,是開放的、敞開的、發散性的。它來自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的思維形式,是需要不斷地學習與積累,在感悟中形成。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學習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對于黨報的新聞攝影記者加強政治理論和政策方面的學習這很重要,但新的攝影語言和技法的學習也同樣重要。攝影是一門視覺藝術,需要很高的審美修養。審美從哪里來?要靠知識積累,靠多讀書。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有自己對世界、社會、人生等方面的獨特認識和思考。有了這些墊底,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就會不斷創新。endprint
2.攝影題材的策劃千變萬化。媒體白熱化的競爭要求攝影報道必須有策劃的觀念,新聞媒介激烈競爭產生的新格局有兩個特點:①是新聞資源的壟斷不再可能,獨家新聞難覓,策劃可以提升媒體的獨特性;②是受眾對于新聞信息已從“量”的需求轉向了“質”的追求,必須通過策劃來提高報道的質量。可以策劃的攝影報道主要包括:重大新聞攝影題材的策劃、突發事件后續報道的策劃、常態新聞的策劃等。由于策劃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還可以分為這樣一些層次:報社的策劃、部門的策劃、記者編輯的策劃等。
重大新聞攝影題材的策劃主要是對重點題材、難點題材和熱點題材三個方面題材所進行的策劃。①重點題材的策劃。每個時期的中心宣傳報道任務都會涉及到一些重點題材的報道。首先,我們要找切入點。切入點應該從讀者的視角去觀察,通過了解,從中發現其變化。由于轉換了視角,開闊了眼界,使攝影記者感到有大量的選題可拍可寫。②難點題材的策劃。難點題材是指對新聞報道來說存在困難或阻礙的題材,這一類題材往往以批評報道居多。如何巧妙地獲取報道所需的信息,如何克服困難刊發報道,又如何使報道最后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這的確需要周詳的安排和思考。所以,難點題材的策劃,主要在于尋找報道的突破口。③熱點題材的策劃。熱點問題是全社會都關心的問題,熱點題材是所有媒體都關注的題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熱點題材的策劃是最能“考”策劃功夫的。既然所有競爭者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新聞素材,那么,如何做出富有特色、別出心裁的報道就是策劃的重點。
突發事件是新聞報道中常常面對的一種報道題材,由于它發生得突然,所以我們往往不能在一種有準備的情況下從容應對。但當突發事件發生之后,我們還是有機會針對該事件的特點,預測它的發展,通過策劃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報道。
常態新聞(主要是社會新聞)題材的策劃。記者大部分時間面對的是日常新聞,也就是常態新聞。這一類新聞以社會新聞居多,它們往往是相對平淡、相對靜止、相對孤立的,不像重大新聞和突發事件那樣具有讓人“一見鐘情”的魅力。這一類新聞,更加需要記者與編輯主動地策劃,主動地思考,從平淡中挖掘出精彩,從靜止中演變出運動,從孤立中衍生出聯系。
總之,新聞攝影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思維意識創新都要建立在新聞事實的真實性基礎之上,真實是新聞攝影的生命。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激烈競爭的時代,新聞攝影只有在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拍攝出的作品才能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單位:遼寧日報社)
【參考文獻】
《新聞攝影學》、《新聞戰線》2015年第一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