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編者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與我們的生活如何息息相關?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干部群眾對“十三五”有什么期待?我們特邀了一名縣委書記、一名鎮黨委書記、一名駐村“第一書記”、一名商務干部、一名鄉村文化傳承人,暢談他們對未來的愿望與希冀。
侯美傳:創新讓群眾過上美好生活
歡迎大家來丹寨做客,當你來到丹寨,你會發現丹寨的縣城和鄉村,處處都是新面貌——
我們在縣城邊新建了一個10平方公里的金鐘經濟開發區,10公里長的大道連著縣城和開發區,10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茅臺集團的4000噸藍莓果汁、2000噸藍莓利口酒廠將于2016年全面建成投產。
廈蓉高速、凱羊高速和貴廣高鐵、滬昆高鐵建成通車,縮短了丹寨到凱里、上貴陽、下兩廣的時間。上午坐高鐵出發,到廣州吃中午飯,這是大家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興仁鎮建成了一個10多平方公里的省級農業示范園區,18家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落戶建基地、辦工廠,輻射帶動了一大批貧困農戶脫貧致富,部分群眾還在園區得到了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和入股股金。一車車黑毛豬、土雞蛋、藍莓飲料、硒鋅茶葉銷向兩廣。
丹寨縣城變大了,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城市道路變寬變長了,一些多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已找不到回家的路。萬達集團投資數億元的丹寨東湖旅游風情小鎮主體工程正在開工建設……
以上變化,得益于“十二五”期間,丹寨以開放開發為引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未來五年,我們將繼續以脫貧攻堅為全縣工作的總領,以創新為抓手,重點抓好區域發展創新、產業創新、平臺創新、科技創新、社會扶貧創新等各項工作,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努力工作,向丹寨17萬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預計到“十三五”末,一座8萬人的宜游宜居宜業移民新興縣城將全面建成,一個100億元產值的國家級工業園區初步建成,一個50億元產值的國家級農業園區初步建成。
到那時,丹寨群眾會發現:那個曾經貧窮、偏遠、落后的丹寨,如今山清水秀、四通八達,縣城變大變美了,園區做強了,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業,城鄉環境更美了,縣城居住條件和環境更好了,游人更多了,大家的公共文化生活更豐富了,坐在家里通過電商就能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就能買到全國和世界上任何商品,丹寨已與全國、全世界連在一起。
真心希望通過我們黨員干部五年的不懈奮斗,讓3.4萬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子。五年之后,無論走在縣城、還是鄉村,我們都能看到群眾的一張張笑臉。
喻正榮:協調讓城鄉奏響“二重唱”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墨沖鎮初步建成了“布依民族文化城”,成為都勻市的“后花園”;建設了三條主干道,暢通了城鎮的交通;成立了以“道芬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代表的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改善了鄉村面貌。
用一名話來形容:鎮區似城市、鄉村是景區、農民變市民、田地變銀行。這是墨沖通過推進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所取得的成果。
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出臺,為墨沖指明了下一步發展的方向:一是提出“正確處理城市與農村的重大關系”,這是墨沖發展的機遇所在;二是從“建設一批特色小城鎮”的具體要求中,我們的“布依民族文化城”獲取了建強做大的信心;三是 “推進產城景一體化融合發展”,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走“做大鄉鎮,做美農村”發展道路。
“十三五”期間,墨沖鎮將堅持以“一城、兩園、三特、四景”發展規劃,實現鎮區與鄉村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初步建成“特色小鎮”,全面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大力增加就業機會,努力讓美麗鄉村更美。
我相信,通過五年的發展,墨沖鎮的老百姓會有三個明顯的感受。第一,自己的生活質量變了,不再向往城市,這里一樣可以享受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公共服務,這里一樣可以工作就業、品味文化;第二,自己世代居住的環境變了,鎮區繁榮興盛而井然有序,鄉村風光優美而生活恬靜;第三,自己更愛自己的家鄉了,因為大城市里的人都到這里來生活休閑、康體養生,自豪感每天都是滿滿的,生活時時都是甜甜的。
我也希望,五年后,漫步墨沖,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小鎮里,布依民居整潔古樸,民族飾品琳瑯滿目,民族歌舞歡快飛揚,民旅餐飲高朋滿座;鄉村中,山清水秀、滿院綠蔭,生態農業觀光型鄉村、運動康體健身型鄉村、休閑度假養老型鄉村、農家特色養殖型鄉村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胡麗華:綠色讓村莊邁向小康
在普安縣紅星村的發展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著綠色的發展理念,任何一項經濟建設都是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開展。
舉個例子來說,紅星村有很多核桃樹,有些村民也會將核桃撿起來拿去賣,但都是“小打小鬧”。我來到紅星村后發現,這種老樹結出來的核桃很美味??墒?,由于銷路不暢,很多核桃都爛在樹下,有的村民甚至想砍掉核桃樹來燒柴,既浪費自然資源,又破壞生態環境。
如何讓核桃林變為富民的“綠色銀行”?我與村支兩委的同志們商量,成立了合作社,將核桃收集起來大規模銷售,實現“變廢為寶”。我找了專業人士設計了包裝,將收集的核桃運到貴陽,沒想到銷路很好,第一次就為村里帶來了近萬元的經濟收入。
現在紅星村的核桃已有了自己的品牌——“紅星核桃”,還有專業的網絡策劃團隊聯系我們,商討關于電商銷售的事宜。
環保與經濟緊密結合,綠色新理念帶給紅星村一條新的脫貧路。我們著力打造紅星茶、紅星雞蛋、紅星中藥材等生態產品。這些產業的發展,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美了村莊,又富了百姓。
目前,對于紅星村的村民來說,脫貧仍然是最大的心愿。前段時間,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扶貧是頭等要事,將繼續加大扶貧力度,增加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引進省外的專業團隊和先進技術,根據每個貧困區不同的自然條件發展相符的生態產業。這讓村民們非常高興,紛紛表示對未來有信心。
作為紅星村的第一書記,我也繼續為紅星村爭取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扶貧資源,與村支兩委、全村村民共同籌劃和努力,借著政策的東風,結合綠色理念,發揮自然優勢,將生態資源建設成為我們最核心的經濟增長點。
五年后,再回到紅星村時,我希望看到泥濘的山路變成整潔的公路,村民都在新修好的居民樓里看著電視、喝著本地產出的紅星茶。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新修的小廣場里跳著廣場舞。不時有車輛進出紅星村,他們是來茶園游玩的游客,紅星村電商站有游客進進出出,他們購買了許多紅星核桃和紅星雞蛋。村民們的年收入全都翻倍,人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鐘發輝:開放讓貴州更加自信
作為一名商務工作者,我有幸見證、參與了助推我省經濟開放的一些工作。貴州省商務廳每年都會組織企業參加境外知名展會,尤其是從2010年以來,赴境外參展的企業的數量大幅上升。在政府連續幾年組織“央企招商”、“貴州香港活動周”等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動后,貴州知名度迅速提升,生態、文化、旅游等資源的后發優勢得以彰顯。貴州,已經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通過持續不斷的對外交往,我們的政府和企業在對外合作方面也越來越成熟自信,老百姓也在開放的過程中享受到許多實惠。
舉幾個例子吧!第一個例子,是關于企業“走出去”的態度。許多進出口企業在剛開始參加境外展會的時候,拿訂單的心情十分迫切,盲目和外商簽訂供貨合同,最后不得不按照合同規定賠償。現在,我們的企業出境參展就十分有經驗。例如2012年,貴州省貿促會組織近50家企業100人的團隊赴香港參加博覽會,其中安順、貴陽兩家生產竹蓀和靈芝的企業非常受關注。而企業負責人卻很“淡定”,他們不僅考慮代理企業的規模,還綜合考慮對方銷售策略、企業價值觀等方方面面。最后,這兩家企業都在香港找到比較穩定的合作伙伴。
第二個例子,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隨著電商的發展及我省經濟進一步開放,貴陽綜合保稅保區封關運行,貴安新區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大量外國的產品出現在我們的購物貨柜上,我們的市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展望“十三五”,我們應該抓住用好國家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高鐵經濟帶等國際國內區域格局,優化開放經濟發展環境,建立寬進嚴管的市場準人和監管制度,減少和放寬外商投資準人限制,重點擴大服務業和制造業對外開放,以開放帶來動力,帶來繁榮。
我相信,屆時的貴州將建成面向東盟、南亞、中亞、歐洲的經濟走廊,與歐美、日韓、港臺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戰略地位大大加強,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市場化程度將大幅度提高。貴州本土企業將進一步得到成長,貴州也將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我們老百姓也能第一時間分享到國家經濟開放發展、市場資源有效整合帶來的紅利。
秦發忠:共享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記者要我說幾件印象深刻的大事,我數了數,難忘的還真不少。
這五年,我對儺雕文化的研究愈發深入、藝術造詣愈發精進。雖然我文化程度不高,寫出來的論文念起來都是“白話”,可是,話粗理不粗。多年積攢的經驗、用心思考的觀點,都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同,有一篇論文還發表在《中國文化報》上,并被載入《中國人類學特刊》。
第二件難忘的事情,是我們這些民間藝人共同成立的儺雕協會,不斷發展壯大,舉辦了許多培訓和比賽。目的很簡單,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愛上儺雕藝術。這幾年,我們真的費了很大的心思,都是些民間藝人,精力和資金有限,但是大家還是憑著對傳統技藝的熱愛一直堅持,不僅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學習,還努力推動民族文化與世界接軌。
最后一件嘛,就是我的儺雕博物館即將完工,傳習館也開始動工,這兩個館,可以說凝聚了我全部的心血,多年的積蓄也都投入其中。不過,我有信心。中央不是提出“共享”的理念嘛,省里還把“民族文化”“振興傳統工藝”“落實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寫進了十三五規劃建議,儺雕文化及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所以,我的“十三五”規劃已經明確,要在“十二五”的基礎上,繼續做好三件事情:博物館開館、傳習館建成、舉辦個人儺雕巡回展。
五年之后,我相信,儺雕藝術博物館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他們會在周官旅游、食宿、消費,讓這里成為熱門景點。這樣一來,周邊的鄉親們可以做旅游產品、餐飲、旅館,開農家樂,共享傳統文化帶來的成果。
不僅如此,我的傳習館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文化學者、大學生、留守婦女、殘疾青年等等,都來學習儺雕技藝。我會給他們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傳承技藝、指導論文、幫助研究,我們一起做強文化品牌、提升儺雕產品的附加值。
而我的儺雕展覽,一定會打出品牌和影響力,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貴州、安順、周官,有這樣古老而迷人的儺雕文化。(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