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

初冬時節,驅車行駛在黔東南州三穗縣的六洞河岸,“塘沖水庫”幾個字格外醒目。塘沖水庫是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的水利工程之一,此前獲水利部水利稽查專家組高度評價。
在距離塘沖水庫300公里外的貴陽市棗山路,中鐵五局貴州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順忠把眼神飄向窗外,凝視著天空。“四年前,我們就是從這里出發,從零起步,攻堅克難,逐步成長為貴州水利工程建設的一支堅強鐵軍。”對于公司的成長,張順忠感慨萬千。
創新與時俱進,責任薪火相傳。中鐵五局貴州公司念好“苦、忍、拼、創、遠、忠”六字訣,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貴州水利工程建設的新篇章。
市場延伸
從交通大咖到水利新銳
作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區,貴州水利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導致有水留不住,水來是災,水退是旱,水利工程事關百姓福祉。
“要像解決交通問題一樣解決好水利問題。”以2010年國家批準《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為標志,貴州全面打響了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的偉大戰役。
時間緊,任務重,在這場大會戰中,涌現出許多令人稱贊的施工單位,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是其中之一。
2011年,按照中央國企改革部署,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正式組建成立。公司堅持經營開發的龍頭地位不動搖,以創新經營拓市場,推動工程建設再上新臺階。
塘沖水庫是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的水利工程代表。
工程建設之初,就遭遇三大難題:一是大壩頂部作業平臺進行壩頂加寬處理后為10.221米,施工時設備之間的干擾較大。二是直線工期僅3個半月,受氣候影響大,技術難度高。三是設備物資投入大,工作面狹窄,協調難度大。
建設者們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一次又一次攻破難關,創新優化了一整套施工方案:
——根據當地巖石破碎的地質情況,在隧道的進出口處采用了大管棚進行支護,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數。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次開挖的爆破試驗,確定最終的爆破參數,避免后期二次混凝土的浪費。
——根據洞口尺寸運用農用車自制了一臺平行鉆爆臺車,加快施工進度,比之前用普通技術開挖加快30%。
同時,還自制了一臺圓形一次成型臺車,保證了施工洞口質量的達標和外觀的平滑。
在各項施工技術創新的保障下,塘沖水庫2012年底開工,2013年6月完成導流洞安全貫通并保證截流工期,提前完成了業主下達的工期節點目標。
2015年10月,塘沖水庫大壩施工完畢,標志著該項目沖砂、放空兼導流隧洞、引水隧洞、溢洪道等主體工程全部完工,正式進入工程收尾階段。
近期,國家水利部、貴州省水利廳的專家組成員到項目現場檢查時表示,塘沖水庫的建設大氣、有水平,是近期檢查的十幾個項目中外觀及質量最好的水利工程。
成績來之不易。
大壩填筑施工過程中,塘沖水庫項目總工程師劉胡敏為做好現場技術服務保障,在妻子臨產前一天才趕回家里,孩子生下來才三天又趕回工地,繼續堅守崗位。
在施工一線,像劉胡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踐行了水利人“苦、忍、拼、創、遠、忠”等職業道德,為貴州水利工程建設奉獻了青春和汗水。
品牌打造
從進度為先到質量為王
青山垂暮,寒風凜冽,中鐵五局石阡獐子溝水庫項目工地上卻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石阡縣獐子溝水庫是中國煙草總公司援建銅仁市的首個水利工程,該工程以灌溉、鄉鎮供水為主,兼有周邊農村飲用水等功能。
步行在陡峭險要的便道上,安全標語、交通指示牌、高風險源警示牌等遍布工地的每一個角落,為這個幾百米深的山谷增添了幾分色彩。
“安全與質量并不矛盾,安全是生命,質量是根本。”項目經理朱小亮說,作為施工單位,在與效益、成本、利潤等各項經濟指標相對比時,必須將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
水庫項目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工程質量非常重要,而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還要滿足群眾的利益,保障工人的安全。因此,安全、質量、速度的統一,是中鐵五局貴州公司的追求。
作為項目施工單位,中鐵五局貴州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在施工過程中建立安全機制,強化安全責任,全員落實目標管理,強化懲處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在獐子溝水庫項目施工現場,放眼望去,工程車穿梭其間,工地上滿是腳手架、鋼構、木板等各種設備和材料,身著橘黃色工作服的建設者們揮汗如雨,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令人振奮。
“高空作業必須進行安全防護,這個規定要嚴格執行。”發現施工人員沒有按規定系安全帶,項目安全員堅持看到施工人員系上安全帶才放心離開。
為了確保安全施工,項目部建立了安全質量管理體系,不定時開展安全質量知識培訓,以技術手段促進安全質量管理的有效落實,加強原材料進場管理,并結合工會開展群安員活動,將群安員作為安全質量監督的第一道防線。
文化營造
從無處安放到溫暖之家
“支部建在工地上,一線職工有了家。”中鐵五局貴州公司石阡獐子溝水庫項目部的謝成綱萬萬沒想到,在工地上也能過上“組織生活”。
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如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改革創新的思想作風,行之有效地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對項目推進至關重要。
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凡工程建筑都具有極強的人員流動性,這給建筑施工企業黨的建設特別是基層黨支部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如何結合項目流動性大的特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工作,使之在項目推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中鐵五局貴州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范永說。
近年來,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根據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將黨支部建在工地上,真正做到“哪里有項目,哪里就有黨組織”,不僅增強了凝聚力,還推動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工地有了黨支部,我們員工也就有了歸屬感。”謝成綱表示,平時生活工作上有什么需求,項目黨支部都會及時幫助。
有了黨組織的協調監督及黨員的先鋒作用,黨支部成了黨員與工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溝通互動平臺,對項目的有序推進具有積極作用。
把黨支部建在項目工地上,不僅在推動項目進展中起到積極作用,更讓施工一線的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
“下班后,項目黨支部會組織我們打羽毛球、釣魚、唱歌、看書,豐富了我們的娛樂活動,非常有歸屬感。”謝成綱說。
記者在獐子溝水庫項目部采訪時發現,領導干部與普通員工一樣,不分門別類,所有人排隊吃飯,有說有笑,十分融洽。
朱小亮說,自黨建工作開展以來,工地黨建氛圍逐步加強、黨員意識有效提高、職工對黨支部對所從事工作的認同度、使命感明顯增強。
工地黨支部作為最貼近職工的基層黨組織,不僅為工地勞資雙方的溝通互動搭建了平臺,同時也為工地和諧、團結做出巨大的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的多個項目榮獲“交通建設工程平安工地施工標準化示范標段”“安全標準工地”“紅旗項目部”等榮譽。
作為國企改革的新生力量,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正異軍突起,成長為一支強大生力軍,為貴州水利工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