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典

一張價值幾元的檢測卡,或者一個粉筆盒大小的試劑盒,即可精確檢測出食品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物質。讓食品安全檢測變得如此快捷、簡單的,正是貴州勤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方洋。
“幫助老百姓吃上真正安全的食品,這是我畢生追求的事業。”從早些年出口食品企業抗生素殘留的檢測,到媒體曝光的三聚氰胺,十幾年來,何方洋一直是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追蹤者”。
保食品安全,做良心事業。如今,何方洋的團隊已成功開發出藥物殘留檢測試劑盒等產品70余種,成為目前國內外食品安全檢測產品種類最多、也最齊全的研發生產單位之一。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你為何會選擇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進行創業?
何方洋:1997年,我正在中國農業大學生物物理專業讀研究生,一次在圖書館里翻閱報紙,一則關于歐洲檢測“瘦肉精”的消息讓我反復看了很久,回到宿舍后徹夜未眠。當時,食品安全檢測還沒有進入大眾視線,這使我第一次萌生了從事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想法。
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檢測產品最初起源于國外,但長期以來,我國食品企業及政府監管部門依賴于國外產品,國內快檢技術發展還相對滯后,加強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檢測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另外,中國加入WTO后,中國食品將與世界食品快速接軌,食品安全問題成為重要挑戰之一。
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無論是檢驗檢疫方法,還是食品安全法規都還有待完善。因此我選擇在食品檢測領域進行創業,并隨后開始了瘦肉精檢測產品的研發。
:創業之初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如何應對和解決的?
何方洋:開始創業時,資金和試驗平臺是制約發展的兩大瓶頸。好在食品安全是朝陽產業,目標有了,方法總會找到。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我曾經挖空心思,想了許多掙錢的法子。比如,當時許多研究生導師課題多得做不完,我就承包課題做。創業初期,我還走進了一所重點大學的實驗樓,用一個研究生的專業和商人的熱情,說服一個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將項目承包給他的實驗室,以解決實驗平臺的問題。
2005年,我研發出了氯霉素試劑盒。然而國人在高科技產品上對“進口”二字的迷信,讓氯霉素試劑盒很難進入大眾視野。我不得不像當初拜訪實驗室攬活那樣,再次背著試劑盒到客戶處現場實驗,達到國外試劑盒的標準后再賣,還要打個9折。終于,在唐山的一家公司接到了7000元的首筆訂單。
創業中,人才也很重要。公司最初的創業團隊絕大多數來自剛畢業的大學生,至今仍留任公司的占70%。創業初期團隊雖然人少,但凝聚力強。隨著公司慢慢成長,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也逐漸意識到,光靠凝聚力還不夠,只有構建一支學習型的團隊,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原動力。
到家鄉貴州“深耕細作”
:2011年,央視3·15特別行動節目曝光了雙匯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瘦肉精”事件不僅將食品安全問題推向風尖浪口,也讓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該領域的企業備受關注。
何方洋:事實上,“瘦肉精”事件曝光,在農業部全面抽檢“瘦肉精”之前,我們公司就已經“準備好了”。所謂“準備好了”有兩層含義:其一,技術上準備好了。早在2003年,我跟團隊成員就研制出了國內第一個瘦肉精單克隆抗體,開發出首例瘦肉精檢測試劑盒。檢測結果表明,其產品性能指標不遜外國產品,價位遠比外國試劑盒低很多。也就是說,在我們公司的食品安全“技術儲備庫”中,已經準備好了檢測的技術手段和解決方案;其二,產品已經準備好了。檢測產品的需求突然增加了十倍以上,企業排隊來公司提貨。
:區位優勢對企業選址很重要,2013年,你將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總部搬至貴陽,是基于何種考慮?
何方洋:2012年,我作為工業強省思想庫專家應邀來貴州,聽聞我做的是生物科技食品安全,又是貴州老鄉,各級領導積極挽留,希望我返鄉創業,幫助貴州在食品安全這一新興產業上做大做強。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再者對于家鄉貴州的發展,我一直十分關注,并希望能夠為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家鄉人能夠找到致富的方法,從根本上擺脫目前的經濟困境。
2012年年初,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國發2號文件,我對故土愈發眷戀。家鄉發展前景好,在外漂泊多年,是時候回家了。貴州勤邦是創新創業的“試驗場”,我將終其一生在此深耕細作,悉心經營。
:除了勤邦生物外,你還搭建了太食王婆商城、創客空間,這些項目看來很有價值。
何方洋:這些項目跟食品安全檢測有關。我搭建太食王婆商城,就是在貴州各地篩選安全食品,搭建營銷平臺APP,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及電商減少農副產品流通環節的中間費用和成本,補貼到綠色生態生產追溯、食品安全檢測和分級標識產生的成本中,這樣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安全食品。并且,農副產品上市之前,都會被貼上二維碼“身份證”,其中記錄了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太食王婆商城一邊可以幫助農家賣出一個好價格,一邊幫助老百姓尋找到放心的食品,一邊還可以向農民普及科學用藥的知識,一舉三得。
而“創客空間”則可以幫助年輕人完成創業理想。創客來加盟電商吧,我們會為其量身定制,提供配送、宣傳、訂購、信息等服務,把創業的門檻拉到最低,成功率抬到最高。此外,我們還將利用貴州大數據平臺,努力擴展菜農交易途徑。利用產業扶持地方經濟,同時從源頭改善食品安全,利用電商交易平臺的優勢,促使安全食品產業升級。
大數據改良農副產品流通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你認為怎樣才能確保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何方洋:我個人的“食經”包含了4個階段的內容。第一階段是“吃飽”,這是數量生產的問題;第二階段是“吃好”,這關系個人口味;第三階段是“吃安全”,這是更高級別的要求;而最高級別的,則是“吃健康”和“吃營養”。
當前,老百姓對食品的需求已經從第一、第二階段轉化過渡到第三、第四階段。保證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要從源頭上來解決,食品是種出來的,因此菜農在種菜的時候,需要保證生產出來的菜是合格的。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責任、企業的責任,同時也需要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只有生產企業、管理部門、消費者三者合一,再加上各項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才能確保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幫助老百姓吃上真正安全的食品是我畢生追求的事業,但鑒于中國的具體國情,食品安全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中國的食品安全應該有自己進程,不能盲目執行歐洲標準。步子太快了產業鏈會崩潰,太慢了老百姓也會受不了。
:當前,“互聯網+”思維已經逐步深入到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你們公司是怎樣運用“大數據”相關技術,逐步改良升級傳統農副產品流通的方式的?
何方洋:我們的做法一是信息的展示。在我們即將建設好的電子顯示屏上會集中顯示各地的交易數量、價位,能很直觀的感知市場是否平穩。當然,這背后也會有一堆分析報告產生,展現形式就是各種折線圖,餅圖,趨勢圖夾雜的文字報告。
二是流程優化,成本降低。我們鋪設的銷售網點,也是貨品采收點,就近獲取當地優勢品種,經過我們與他人合作開發的一套軟件系統,將各種參數錄入其中,比如品種、數量、價格、采收位置、配送位置、運輸方式等,能很好的計算出配送里程、運輸費用等,最后綜合得出運輸此貨品是否具有比較優勢。隨著鋪設網點的增加,數據會得到更好的優化,進而反向引導和推動“一地一品”格局的形成,用銷售、市場的力量來反推和改造當地生產,更加強化當地優勢品種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另外,通過時間的調節,還能充分利用配送的車輛在回程過程中拉取當地優勢品種,進而減少運輸成本。
:2015年,你被評選為“十大杰出貴商”,你心中的貴商精神是什么?
何方洋:我理解的貴商精神就是要有創業精神,確定目標,鍥而不舍。其次要擁有創新的意識,創新意識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一句話,我們既要有能吃苦的創業精神,又要擁有創新的能力。(責任編輯/姚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