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白

提到杉樹林村,馬晨旭總是以“我們村”三個字開頭。
2015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科員馬晨旭剛剛來到凱里市大風洞鄉杉樹林村擔任“第一書記”那會兒,對這個大山里的苗寨直呼其名,而今卻喊得親切。
近一年時間里,馬晨旭在這里放飛夢想,奉獻辛勤和汗水,帶領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也實現著自身的人生價值。2015年11月,馬晨旭被確定為貴州省直機關“榜樣青年·第一書記”主題宣傳活動典型青年。
高材生來到貧困村
2015年12月1日,杉樹林村大霧彌漫,天氣寒冷。
馬晨旭的心里卻是暖烘烘的。他正和村民熱火朝天地修筑一條村組公路,有說有笑?!奥沸藓煤?,大伙出行和運貨就方便啦?!边@位一米八個頭的“第一書記”,惦記著村里大情小事。
在施工過程中,大伙遇到的諸如施工分工、水泥運貨等問題,他都現場幫忙協調。
馬晨旭是山東菏澤人,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2013年從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讀研期間,成績優異的他曾獲全額獎學金,并留學美國一年。畢業之際,馬晨旭原本有留在美國以及在中國“北上廣”等大城市就業的大好機會,包括中國萬科、百度等多家知名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為什么選擇的卻是貴州?”
“最初選擇貴州,是為了報恩?!瘪R晨旭說,他在北京大學的導師對他恩重如山,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對他照顧有加,他現在身上穿的一件白色襯衣都是導師送的。導師在彌留之際,希望馬晨旭結束美國留學生涯后,回到祖國欠發達地區工作,“牢記導師的希望,背上行囊,我來到了多彩貴州。”
2013年,在貴州人才引進計劃中,他以優異成績考進了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到了貴州之后,我才漸漸意識到,其實我骨子里早已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睆男≡谪毨Ъ彝ブ猩畛砷L,讓馬晨旭對貧困山區有了深厚的情感,早在讀研期間,他就通過兼職賺錢,支助過山區貧困學生。
2013年以來,貴州省在分三批選派近15萬干部成隊建制駐村幫扶的基礎上,把健全加強基層組織與促進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從機關單位選派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從派駐村實際出發,幫助加強基層黨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維護和諧穩定、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
一心一意要到貴州山區貢獻青春和熱情的馬晨旭,成為凱里市大風洞鄉杉樹林村“第一書記”。
杉樹林村是一個苗族村寨,距鄉政府駐地9余公里,全村共8個村民小組,600多戶,2600余人。“終于有機會到貧困山區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了。”踏上這個村,馬晨旭顯得有些興奮。
葡萄滿村“還差錢”
為做好駐村工作,駐村之前,馬晨旭特意看了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他決定和劇中的馬向陽一樣,把一腔熱血傾灑在自己的“大槐樹村”。
不過,初來乍到,滿懷激情的他卻連連受挫。首先是語言不通,村民講的是苗語,馬晨旭根本聽不懂,懂漢語的人也不太愿意搭理他;其次,通知大家來開會,沒人理會——“你還是個娃娃,辦不了什么事?!贝迕駥@個年紀輕輕的“85后”書記不抱期望,就連村干部也不心服。
在對杉樹林村進行的前期調研中,村民對這位新來的書記還未產生信任,有困難也不愿說,即使說也是遮遮掩掩。
“大家還不信任我,工作怎么能順利開展?看來我有些急功近利了?!北M管受挫,馬晨旭并不氣餒,他決定想辦法融入到這個村集體當中,取得大伙信任之后再謀發展。
“當務之急,就是要做一件立竿見影的事情來贏得村民的信任。”走訪過程中,馬晨旭發現有一戶人家的兩個孩子十分困難: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孩子們只能跟著伯父生活。了解詳情后,他下定決心幫助這兩個孩子。
說辦就辦。他當即給孩子的伯父買來4頭豬,讓這個家庭能夠負擔得起孩子的生活費用,同時又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解決了孩子的學習費用。
不僅如此,馬晨旭還十分關心村里其他留守兒童的情況。周末或過節,他經常到孩子家中看看,送去營養品,跟孩子們聊天。就這樣,從關愛留守兒童入手,馬晨旭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自此,馬晨旭開始為改變村里的貧困面貌努力?!按遄訛槭裁粗两袢匀贿@樣窮?”他決定找出“病因”,并給予“醫治”。就像寫研究生論文一樣開始展開調查,掌握一手資料。“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以前的論文是寫在紙上,這次是寫在大地上?!?/p>
以晚熟水晶葡萄種植為支柱產業的杉樹林村,是省級農業園區黔園云珠的核心區,家家戶戶都種植葡萄。然而,2011年至2014年,村民連續4年葡萄銷售困難,有農民反映幾乎沒有收入,部分農戶開始砍伐葡萄樹,多處葡萄地撂荒。
同時,通過詳細調研,馬晨旭發現,村里要解決的事情很多:黨建工作薄弱、環保意識差、基礎設施落后……
“如何利用主導產業精準開展駐村工作、加速同步小康進程,這是杉樹林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過程中努力求解的問題。”馬晨旭認為,葡萄的問題就是核心問題。
脫貧致富換新顏
葡萄銷售難,直接關系到村民的收益——這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
“只要解決了葡萄銷售問題,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馬晨旭在調研中發現,種植面積大、產量大的種植大戶往往銷售情況較好。由于種植缺乏技術、品牌等因素,小面積種植的散戶在銷售上遇到的困難較大。
馬晨旭以此入手,積極動員種植戶加入合作社,發揮種植大戶的帶頭作用,并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打造品牌。為解決葡萄銷售難題,他多方擴寬市場,奔赴三都、平壩、息烽、鎮遠等地引進商家。與此同時,馬晨旭還利用在百度公司工作時學到的電商知識,向村民傳授經驗,引導村民利用電商模式銷售葡萄。
2015年,全村葡萄順利售罄,平均價格比2014年高30%,最高畝銷售額從2014年的6000元/畝增長到13000元/畝,許多果農收入翻翻,半數人口脫貧。
葡萄熱銷之后,村民對這位書記信任有加,對杉樹林村“奔小康”信心滿滿。
乘著葡萄熱銷、工作“旗開得勝”這股東風,馬晨旭繼續推動村里其他方面的發展——
加強生態環保。鼓勵村民利用荒地種植核桃,并為農民爭取到補貼,植樹造林700余畝,與此同時,鼓勵種植戶在葡萄林中套種魔芋,將實驗田面積從100畝擴展到400畝,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增加收入。
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擴充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一名黨員推薦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以村集體修路為契機,開展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志愿服務,以行動檢驗、增強黨性;開展“微型黨課伴我行”活動,學習、宣傳黨的政策。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申報省級經果林項目,實施灌溉工程,努力改善園區生產設施水平;實施好“美麗鄉村·小康寨”示范點項目,為依托園區開展農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用好一事一議資金,通過自籌資金、協調資金等方式籌集資金,組織好村民投工投勞,幫助利用項目資金。
任職近一年,馬晨旭通過實際行動回答了“形成了主導產業的貧困村應該怎么辦”這一代表性問題。
駐村近一年,馬晨旭睡過地鋪、啃過干糧,半年時間瘦了40多斤,大伙有些心疼。“只要大家的腰包鼓起來,笑容多起來,我瘦一點沒關系。”一席話,把大伙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