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婷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404100)
重拾真愛
黃 婷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404100)

學校附近有一座教堂,在某一個星期天的清晨,我走進了她。
教堂里一群老奶奶在虔誠地做禮拜,她們的臉龐平靜安詳,洋溢著滿滿的歡樂喜悅。悅耳動聽的歌聲布滿整個教堂。主講師微微一笑,開始這一個禮拜的講課。這一期的主題是“重拾真愛”。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主題。我們經常把愛掛在嘴邊,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愛呢?我們是否真正明白?每個人對于愛的解釋各不相同。在《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中,愛是這樣的: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久不息。這是對愛的一種解釋,我認為這段話將愛理解得很透徹。愛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一種態度,有了它,我們就有了一顆靈動的心,我們就有了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就有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愛是如此的重要,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卻又離不開。似陽光,明媚溫暖,照亮我們的心。又像微風,輕柔溫和,吹散我們的煩惱。
那么,為什么要用“重拾”這一個詞呢?難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愛丟棄了嗎?也許,當今社會真的變成一個沒有愛的社會了。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新聞,一名出生僅13天的男嬰被人發現遺棄在朝陽區一家養老院門前,在包裹男嬰的被子里人們發現了一張字條。大概有三個意思,一個是孩子的出生日期,還有孩子有先天性的腭裂,最后是父母表達養不起才出此下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最深沉的,可是,這一對父母卻不是如此。在他們的心中,孩子并沒有那么重要,是隨時可以丟棄的。
《哥林多前書》 第十三章同樣說到:我若能說 萬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鼓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愛是永久不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于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于無有。愛是如此的獨特,卻它不可。在這個時代,‘重拾真愛’真的刻不容緩。內心有愛,才會去愛他人,愛社會,愛世間萬物。重拾真愛,我們就應該打開心靈的窗戶,拭去心上的塵埃,讓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我們的內心深處。
黃婷(1994-),女,廣西南寧人,重慶三峽學院,漢語言文學(文秘與行政管理方向)專業。
G122
A
1672-5832(2016)05-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