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堅 劉學斌 張 朋 陳 包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生態變遷:一個政府經濟行為的分析
——以古敢鄉為例
王 堅 劉學斌 張 朋 陳 包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前言
我們通過對古敢鄉的田野調查,了解到當地的一些實際情況,以及水族鄉政府對于當地經濟發展所作出一些貢獻,其中有基礎設施和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程,當然這些工作都或多或少的促使了當地生態環境的變遷,影響了當地人民的家庭經濟狀況。
從鄉里領導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間,古敢鄉政府排除中小學D級危房4000余平方米,完成860戶農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設和80戶農村危舊房屋改造,完成15個村安全飲水工程,完成29個自然村電網改造,農村電網改造覆蓋率達78.8%。新建自然村水泥路27.5公里,砂石路11.47公里,改造維修土路30公里,硬化村莊道路18.2萬平方米。修復水毀工程12件,新增灌溉面積1300畝,改善灌溉面積5800畝,改善鄉容鄉貌。同時森林覆蓋面積達到47.35%。”在政府的帶領下,村里的經濟情況也發生了好轉村里的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均增長13.5%,人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在十二五期間政府進一步改善鄉里的整體風貌,力求建設更好的生態環境。首先積極籌措資金,重點完成了19公里,長6.5米的公路建設。準備建設35千伏變電站。不斷完善農田水利改造,落實農業灌溉問題,修建40個“愛心水窖”。進一步增加鄉里種植覆蓋面積,力爭達到4000畝。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我們在調查相關數據后,發現,在十二五期間,古敢水族鄉的生產總值由2011年1.03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84億元。從2011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608元到2014年8300元。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十年間,古敢鄉政府改善了鄉里的生態環境,進而帶領人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因地制宜的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之路。然而雖然古敢鄉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對資源的大規模開發。而此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的發展勢必又會成為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水族鄉的人民雖然會在經濟的高速增長之下收益,隨著他們被卷入市場體系的程度加深,他們會不會再次不惜犧牲生態換發展,也是一個我們應當考慮的問題。我們隨機走訪了水族鄉內的50戶人家進行訪談,另外還對這50戶鄉民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
問題1:戶主的民族

選項人數比重%A 漢族2346B 水族1734C 其他1020合計50100
問題2:文化程度

選項人數比重%A 小學1326B 中學2142C 高中714D 其他918合計50100
從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本問卷調查對象的民族成分,以便我們在討論生態與文化以及生態與經濟的問題的時候更好提出相應的對策,因為不同民族對于生態環境的認同是不同的,在古敢水族鄉如果占35%的民族對于生態環境的好壞持有無所謂的態度,那么我們在談論生態與家庭經濟的關系的時候勢必要更加謹慎的去分析其中的問題。
問題3:家中有幾口人

選項人數比重%A 1人24B 2~4人2652C 5~7人1428D 7個人以上816合計50100
問題4:家庭中勞動力的數量

選項人數比重%A 1人48B 2~4人2346C 5~7人2142D 7人以上24合計50100
問題5:勞動力人均年收入

選項人數比重A 2000元以下24B 2000~6000元1224C 6000~9000元3162D 9000元以上510合計50100
對于3~5個問題主要是想證實鄉民的家庭收入的真實性,因為根據鄉鎮府的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300元,從我們調查的數據可以推算:從問題4可以看出家中勞動力占最大比重的應該是2~4人,因此我們估算為3人。
問題6:年平均支出多少錢

選項人數比重A 5000元612B 5000~10000元714C 10000~15000元2958D 15000元以上816合計50100
通過了解鄉民的收入與支出金額才能更好的考察古敢水族鄉鄉民的家庭經濟情況,并將其最終與生態環境綜合考慮,以得出可能性的結論。
考慮到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但是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其原有的植被以及鄉民所習慣的地形地貌。因此可能在進行施工建設的時候與村民發生矛盾或者沖突,從調查情況來看,只有極少數的人民對于當前的政府行為有抵觸的情緒,大多數鄉民還是能夠理解和接受政府的行為,認為政府的行為是能夠帶動起走向富裕的。
就現在鄉民家庭實際情況與預期做對比,來觀察鄉民是否對于現如今的家庭經濟情況仍然不滿意。問卷的結果也顯示了確實,在當今的生態環境下,鄉民更加看重的確實是經濟的發展,這也就是說明了,發展經濟帶動鄉民致富是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去保護生態環境的。因此我想著也為我們解決生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即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以及破壞的生態環境上,我們可以試著去改變當地人民的一些經濟、生活情況以此為開端繼而才能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總的來說,政府的經濟行為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響。但是如何引導人們積極的適應新的生態環境以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這將是政府不可回避的問題。而這種人為的影響生態環境的行為在帶來經濟的增長的同時,又能否使人們自覺的去保護環境,這又將是我們接下來去研究的問題。
K901
A
1672-5832(2016)07-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