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輝 廖清亮
(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聚焦使命任務從打牢學員基礎素質入手
孔令輝 廖清亮
(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武警院校作為部隊指揮生長干部培養的源頭,學員“五年磨一劍”的鑄鋼爐,必須始終注重打牢學員基礎素質入手,著力培養學員適應指揮員的素質本領,才能實現武警部隊著眼“兩個靠攏、一個合格”育人才的根本目標。
習主席指出,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的生命線,這是黨領導人民軍隊特有的政治優勢,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牢青年學員“三個絕對”政治基礎,是聚焦強軍培養人才的第一要求。武警部隊各院校在落實學員思想政治教育上下了很大氣力,收到了實效。但同時,一些院校在開展教育中,也出現教育方向和側重點把握不準的問題。有的單純強調對青年學員理論基礎和政治素養灌輸,“惟政治性”搞教育,出現創新理論學習、主題教育“高熱”,基礎教育、經常思想教育“遇冷”的氣象;有的片面強調隨機教育,對重大教育活動不夠重視,管理和教育界線模糊,以管代教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些都是導致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差的硬傷。以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看,學員在入學前的初高中階段接受的品德教育是相對弱化的,所以,不乏一些新學員終日沉溺于懸幻、虛擬,甚至是色情等低俗嗜好,榮辱價值觀混淆,基本道德素質缺失,如果不能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引導,這種“嗜好”很可能會伴隨其走過四年軍校生活,甚至會侵蝕其軍旅一生。對青年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從培養基礎道德入手,逐步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最終升華為堅持的政治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如《大學》里講的一樣,先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后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我們抓指揮生長干部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徑,更是未來第一任職的現實需要。
今天的學員是明天的指揮員,是戰場的主導力量,其領導能力不僅關系著第一任職能否平穩著陸,也影響著將來使命任務的完成。自2012年以來,武警院校逐步走開學歷教育合訓與任職培訓相結合的“4+1”組訓模式,培養學員由單一的初級指揮專業向文理工兼容的多學科專業轉變,青年學員在校期間軍、政、德、智、體得到了綜合性培養。但從屆首合訓畢業學員基層代職、任職情況看,還是出現了許多“水土不服”的現象,有的甚至“折羽”“觸礁”。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雖然院校重視了對學員內在素質的教學培養,但卻忽視了學員內在素質向實踐性轉化的環節,導致的就是學員專業知識有余、領導能力欠缺,所學知識技能無法應用到管理實踐當中。關于軍官的領導能力培養,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視,孫子兵法中提到,為將者,要做到智、信、仁、勇、嚴;西點軍校把學員的領導能力培養列入課程計劃,與文化、軍事、體育課程并行;俄羅斯等一些國家軍隊全面推行教官制,培養學員直指一線帶兵;解放軍部分院校正在逐步走開模擬學員旅、模擬機關育人管理模式,這些都為我們抓好學員領導能力培養提供了有力參考。各院校應始終著眼武警部隊“多能一體、有效維穩” 戰略要求實際,有重點的加強學員領導能力培養塑造,在領導藝術訓練、溝通能力訓練、合作能力訓練、管理能力訓練、壓力承受能力訓練、沖突處理能力訓練和思想管理訓練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研究,特別是要在現行的管理課教學、連隊化管理、學員代職實習等實踐性教學基礎上搞好拓展深化,充分賦予學員崗位實踐的信任和職責,使學員的內隱性素質盡快向實用性指揮領導能力轉化。
戰斗作風是戰爭精神力量在軍人身上的集中體現,優良的戰斗作風是青年學員從課堂走向戰場,贏得勝利的必備素質。目前,院校教學與“兩個靠攏”還有一定差距,在培育學員戰斗作風上缺乏重大實踐性鍛煉,導致學員怕苦怕累、貪圖享樂、追求享受的特性比較突出。抓學員優良戰斗作風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用先進軍事文化引領,通過軍事文化傳播,引導學員增強聚焦打仗的凝聚力,強化心理素質,提高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戰斗意識,為學員優良戰斗作風生成提供源動力;要以強化軍事實踐推進,抓好經常性科技練兵、實戰化訓練演練、學員到一線部隊見習、使命任務遂行載體運用,為優良戰斗精神孕育提供平臺;要通過人文教育培養,結合哲學、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讓教員在對古今經典戰例分析、愛國將士、英雄人物渲染中,為優良戰斗作風培育提供強大的內驅力和充足的精神養料;要通過規范化管理促動,從學員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抓起,通過規范化的管理,培養學員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嚴謹的組織紀律觀念、規范的作風行為舉止,為優良戰斗形成提供堅強保障。
E251
A
1672-5832(2016)07-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