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清
(貴州省威寧縣牛棚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淺析時事媒體教學對政治教學的特有作用
楊慧清
(貴州省威寧縣牛棚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眾所周知,政治課教學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它本身還擔負著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政治課教材本身的相對穩定性與社會發展的動態性,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際風云變幻莫測,理論與實際難免“脫節”,教材中的某些內容難以及時地反映和體現最新的時代內容,因而在政治課教學中加強時事學習,正確運用現代媒體教學是提高畢業班考生考試成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政治教師要想在政治課中成功推行素質教育,與時俱進,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正確運用現代媒體教學,更需要時時加強時事學習。多年的教學經驗,加強時事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我明顯地收到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首先,加強時事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教材概念抽象,理論深奧,原則性強。在傳統教學中,“枯燥的道理,空洞的說教”一度成為思想政治課的代名詞,怎樣才能使新時代的新教法結合新教材的概念、理論和原則,與時俱進,學以致用,去灌溉學生的心田呢?這應該是每一位政治教師必須時時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期”,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萌芽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期。加之我們已快速進入網絡時代,中學生思維敏捷,興趣廣泛,關注社會,對課本之外的精彩世界很想了解,更感興趣。其實,學生的心理帶有很大的社會時代性。緊跟時代脈搏,加強時事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實質上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找準切入點,提高興趣點,開啟學生那因定勢而時常封閉的心理,更是現代教師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
其次,加強時事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更能使學生“易學”、“樂學”、“會學”。時事媒體教學,圖文并茂,音形皆俱,可以拓展學生視野,減輕學生視覺疲勞,豐富教學內容,使抽象的概念簡單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易學”、“樂學”、“會學”。譬如,我在教授“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時,結合最新時事例舉了“薄熙來一案”并放映了相關視頻。然后,師生一起得出了“法律的特殊性”重要結論:“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任何公民,不論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社會地位等有何差異,法律對他們都具有同等的約束力;我國現行法律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和要求,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任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然后,例舉并分組討論“你所知道的相關案例并加以評說”。這樣,學生記得牢,理解透,學得樂,學會了用,達到了“教為不教”的教學目的。
再次,結合時事媒體教學,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推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在教授課文中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重要內容時,首先結合重要時事:我國每年三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及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然后,播放會議的相關視頻,會議選舉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查批準了《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并提供了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其他決議。此后,同學們分組討論全國人大的職權。通過學習分析,學生們更加明確,全國人大行使國家的立法權;討論和決定全國性的重大問題;選舉決定或罷免國家主要領導人。同時,讓同學們在快樂的學習中比較我國的其他制度:如我國的根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等內容。時事媒體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多種知識,快速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又何樂而不為呢?
徐虎、李向群、洪戰輝、羅陽、張麗莉、高淑珍、劉洋等當代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跡,為學生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他們的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社會主義道德風尚。這時,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不再是抽象的理念,已經成為看得見、聞得到的活生生的形象了,這些能夠吸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們對自己和對世界的深思,迫使他們認識自我和思考未來,進而達到思想覺悟、理性認識、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時事媒體教學,行之有效;與時俱進,現實感強;反映時代脈搏,激發學生興趣,更能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生命力。本人認為,時事媒體教學不僅是畢業班可以這樣改進,而且其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也可嘗試。
g6
A
1672-5832(2016)01-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