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紅
(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淺析綜合材料在水墨畫中的運用
宋巧紅
(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現代繪畫藝術(材料的和媒介的引入,使得繪畫更好地走向綜合材料的運用階段。綜合材料的運用在水墨畫創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為中國畫創作帶來了新鮮血液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復合材料;創新;寫意畫
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中,很多著名畫家創作出有突破性的畫作,是與對國畫繪畫材料的革新有關的。歷史上的鐘繇、張芝喜歡用鼠毛做的刷子,而李唐、范寬的筆法效果是利用了狼毫所做的筆。東晉的的顧愷之畫風無人不知,后人稱贊其線條如春蠶吐絲,而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得益于其對絹的使用。因此繪畫材料的變革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使其產生無限可能。接下來本文就從兩個方面來淺談一下綜合材料在水墨畫中的運用。
2.1 國畫材料的演變。我國古代水墨畫材料使用比較固定,多以墻壁、絹帛、紙為以附物,用礦物性、植物性顏料和墨繪制,而且用的材料多數是畫者自制材料,直到清代中葉才有了專門的顏料鋪。現代中國畫顏料大都使用礦物性顏料、植物性顏料、金屬性顏料、人造性顏料等。而繪畫載體也是層出不窮,各種木質物、布、麻、滌綸、絹、宣紙等等。有些畫家還開始運用其他液體溶劑或輔助材料等新材料為手段來作畫,創作出原來國畫顏料和宣紙所達不到的特殊效果。
吳冠中這樣說:“各種材料都在演變,畫家可以運用任何手段來完成自己的情感表達。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方式或繪畫材料語言。”水墨畫作為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歷史產物不斷的創新發展,在現代許多畫家采用新時代的新材料與之結合所創造的作品呈現出新時代的風貌。
2.2 現代國畫中的材料的運用。有的畫者用高麗紙和水粉色相結合的手法來創作水墨畫而并非運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中的礦物色和水色,根據高麗紙滲透性較慢的特性,在紙上重復疊加且不留筆痕,可以保留水墨畫中需要表現的比較逼真的動植物,再加之色彩鮮明的水粉色使畫面更加具有魅力。有的畫家采用水墨色結合丙烯以及水粉顏料在絹本上相互碰撞暈染的效果來呈現煙雨朦朧效果的寫意畫;有的畫家用金粉、銀粉來點綴一些比較耀眼的小細節,在太陽或燈光的照射下會顯得十分華麗。
現代水墨畫者們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一些特效,例如在水墨里加入適當的洗潔精或者洗衣粉,畫到宣紙上會形成越發斑駁的效果,邊緣線更加濃重,尤其是在畫荷葉時我們完全可以用此辦法畫荷葉上的水珠。如果想營造一幅朦朧美的寫意畫,我們可以把豆漿噴灑在畫面上,會立刻呈現出特殊的點狀效果,再在豆漿上罩染一層其他顏色,有深有淺,美不勝收!當然,每種材料都有其不同的屬性,所以運用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畫面中所表達的特定觀念和理念是不相同的,所以新材料的運用能夠促進繪畫者思維和創作的空間發展,可以使水墨畫變得豐富多彩,使畫面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
3.1 豐富了現代水墨畫的視覺效果。當代水墨畫在表現技法上常常使用一些新材料或特殊材料來烘托一定的特殊藝術氛圍增強畫面的視覺感受。由于材質,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 等各不相同,因而可以產生粗燥感,光滑感,軟硬等感覺,然后結合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的使畫面產生各式各樣的效果,欣賞者通過視覺性質感來欣賞不能觸摸到的質感和美感。
3.2 藝術是自由奔放的,繪畫手段可以多式多樣。世界是絢麗多彩的,藝術也是自由奔放無界限的,沒有明確的制約和限制,無論是出神入化的油畫、筆酣墨韻的國畫、艷麗的水粉畫還是特別的丙烯畫等等,只有表現手法的差異,在其本質上都是相通的,一致的。因此,畫家們在創作水墨畫的時候,加入適當的廣告色、日本色、丙烯等做出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那是畫家們很好地運用了繪畫藝術的包容性。在繪畫世界里的包容性允許我們不斷嘗試新的畫種,不斷創新,不斷打破陳規,呈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個性繪畫語言。把傳統的水墨畫中的豐富的“墨彩”與西方的“色彩”相結合,發揮其優勢互補的功能,這種方式既可以表現鮮明的色彩感覺,又不會失去水墨的韻味,使之相互滲透達到最佳效果。當代水墨畫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大趨勢下,把外來的優良的繪畫形式或新材料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更能找到其自身的獨特發展道路。
3.3 綜合材料的運用要保持一個“度”
中央美術學院胡偉教授說:“我作畫時習慣準備很多材料,可能只用一兩種或是不用,但他們可以調動我的情緒,使我產生表達的欲望。”無疑,綜合材料的運用,可以讓畫者的情感通過畫面的效果流露的更加自然真切,更是給水墨畫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在運用新材料時要有“度”,不能為了體現技法而運用技法,不能為了特效而制作特效,那樣的話就會使畫面產生做作,俗氣,死板的感覺,也失去了國畫的本質,就不能稱之為國畫了。所以,我們在面對傳統與創新,本土與外來藝術的融合與滲透時,應當保留中國傳統水墨的優良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中國水墨畫的內在精神意韻,不能為了創新而丟掉了水墨畫本來的精髓和內在精神,所以這個 “度”要把握好。
在繪畫中,綜材料的使用使得水墨畫的特性更加徹底的釋放出來。對我們學生而言,進行新材料的研究運用,更加能喚起我們創作的動力,切身去感受不同材料帶給我們的靈感啟發,開發我們的創作潛能力。在傳承和發揚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運用綜合材料和特殊技法來豐富和擴大繪畫語言的表現能力,也能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水墨畫。
[1] 張建軍.中國畫論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7.
[2] 洪惠鎮.中西方繪畫比較[M].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25.
[3] 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3.
宋巧紅(1992-),女,山東青島人,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
J304
A
1672-5832(2016)06-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