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百源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性
曹百源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以及新媒體的誕生,傳統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也面臨了嚴峻的挑戰。介紹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分析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論述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必要性,并提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措施,希望對提高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關注度有所裨益。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性
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曾經對于傳統媒體發表過看法,他認為,未來互聯網技術將會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特別是廣播電視等,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新興的互聯網等新媒體。目前,傳統媒體雖然受到了巨大沖擊,但消亡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從古至今,雖然有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傳統媒體始終都沒有被消滅,而是與新媒體共同發展,形成互利共生、相互競爭的局面。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傳統媒體不能再單單依靠公信力和權威性來生存。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與時俱進,努力開創廣播電視新聞的新時代。
由于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和沖擊,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時效性差。新聞的時效性是衡量新聞價值的關鍵因素。新媒體環境下,人們通過手機和電腦就可以接收到最近的新聞,接收和傳播速度要遠快于廣播電視新聞;二是內容單一,缺乏吸引力。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的語言較為單一固定,內容也缺少創意,對于新聞的報道范圍相對較狹窄,所以很難吸引到受眾的注意力。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可以無限創新,用各種方式來提高新聞的關注度,滿足受眾的需求;三是新聞結構編排老套。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排仍然采用傳統形式,廣告中插播新聞,新聞中插播歌曲、廣告,長此以往受眾就對這種新聞編排模式產生了厭倦。新媒體環境下,碎片化的信息不斷更新,多樣化的新聞編排方式讓受眾容易接受,受眾通過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就可以對新聞進行快速全面的了解。
廣播電視新聞主要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主持人將人物、事件和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新聞編輯單一的表達形式慢慢就會讓受眾產生收視疲勞。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讓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展現新聞節目的價值。受眾的需求在不斷改變,他們不再依靠單一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來獲取新聞資訊,希望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新聞信息。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是時代發展所趨,是充滿競爭的新聞環境所需,改革創新才能夠實現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4.1 創新意識,改變觀念
新媒體的出現,讓廣播電視新聞在技術上又處于下游,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努力鉆研新興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方式。盡管在實時性方面比不過新媒體,但是可以在新聞深度方面下工夫,還可以讓廣播電視新聞更富感染力,善于營造畫面感,不再單單依靠聲音來感染受眾。
4.2 創新編排,提升關注
科學創新的新聞編排方式不僅可以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提高關注度,還可以給受眾帶來新穎的感受。廣播電視新聞一定要在新聞的內容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讓新聞報道更具張力,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新聞編排要注重錯落性和生動性,如可以在新聞播報過程中加入專家的點評,新聞現場的實時聲效,將與新聞相關聯的內容一并報道,讓新聞更加飽滿。
4.3 創新渠道,持續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平臺,讓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傳播范圍也更加廣泛,大大提高了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增加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價值,從而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第一,廣播電視新聞應當要注重與移動終端的整合,增加廣播電視傳播渠道的同時,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第二,廣播電視新聞應當要加強與當地的其它媒體如,雜志、報刊等媒介的合作,共享采編資源,獲取更多的最新資訊。第三,廣播電視媒體要善于組織或策劃媒介事件,自身也可以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用來提升廣播電視媒體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廣播電視媒體的可持續發展。
以互聯網新媒體為代表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正在快速升級發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編輯和傳遞方式的不同,隨著新媒體逐步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已經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在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
參考文獻:
[1]陶海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3).
[2]邢燕.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媒體的轉型發展——以東廣新聞臺的創新實踐為例[J].視聽,2015(2).
[3]夏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性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
[4]白沛濤.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