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哲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廣播電視臺)
?
新媒體時代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報道路徑
杜振哲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不僅是傳播地方黨委政府重大決策、會議精神、政策文件的主要平臺,同時也是基層群眾獲取黨政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分析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現狀的基礎上,探討改善和創新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
時政新聞報道是對黨和國家最新政治活動,以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趨勢的重大事件進行報道,主要宣傳黨政機關的重大決定、政策文件、會議活動內容等。當下的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過于模式化、概念化,缺乏吸引力、親和力和號召力,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報道形式固定
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局限性較大,長期以來,在新聞稿件編排工作中形成了固定模式,從而造成時政新聞報道死板、單調。特別在對本地區重大事件進行報道時,猶如照本宣科,易使受眾喪失收看興趣。例如,在報道本縣舉行的重大會議時,時政新聞欄目慣于套用固定結構模式,即對會議類型、出席會議領導、重要講話等進行簡要介紹,缺乏對該類新聞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延伸報道。
1.2 報道視角單一
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同質化問題較嚴重,為避免新聞報道失誤,往往只是闡述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從多層面多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讀或評論,甚至一部分報道語言過于書面化、概念化,沒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受眾真正了解新聞報道所要傳播的信息。
1.3 報道信息量少
縣級電視臺受資金缺乏、人才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制作時政新聞類節目時只能投入較少資源,直接導致新聞信息收集量不足,報道內容模式化,難以吸引各層次受眾收看。此外,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缺乏對聲音、圖像、色彩、文字、語言的綜合運用,沒有對報道內容進行精心編排,而只是對領導講話、會議要聞、主要政策信息進行簡單羅列,造成新聞報道面過窄,降低了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2.1 擴充新聞報道信息容量
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節目要合理擴充信息容量,使其滿足多層次受眾的收看需要。時政新聞節目不僅要報道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決策、重大會議、領導活動等內容,還要增加經濟、民生、社會、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新聞內容,使時政新聞節目成為當地的要聞總匯,增強媒體的綜合報道能力。在新聞報道體裁上,可靈活運用新聞特寫、記者述評、長短消息、小專欄、系列報道等形式,逐步實現時政新聞資訊化,兼顧不同層次受眾的收視需求,提高信息傳播率;在新聞報道內容上,針對縣級電視臺主要受眾為基層干部群眾的特點,應篩選出受眾關注度高的新聞信息作為重點內容進行重點報道,將時政新聞報道鏡頭對準基層干部以及群眾的生產生活,提高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在新聞報道形式上,縣級電視臺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報道內容進行簡化、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報道本地區政府工作報告時,由于工作報告篇幅較長、專業性較高,增加了受眾理解報告內容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縣級電視臺可通過漫畫人物、示意性圖畫等形式轉化報告內容,對報告內容進行拆分與歸類,將其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聯系起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基層群眾真正理解報告信息的內涵。
2.2 基于民生視角解讀時政新聞
在以往的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中,報道語言刻板,解讀視角宏觀,使節目與受眾之間產生了距離感。為了有效緩解這一現狀,縣級電視臺可立足于民生視角解讀時政新聞,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隨著我國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時政新聞題材與民生有直接關系,包括教育、醫療、就業、收入、環保、房價等方面,若從民生視角解讀這些事件的新政策法規,勢必更能引起受眾的關注。同時,時政新聞節目還要及時反映群眾對政府的建議,引導群眾關心國家大事,為群眾參政議政提供平臺。縣級電視臺要高度重視本地區發生的事件,在符合重大時政新聞報道規范的基礎上,增強新聞報道的靈活性,摒棄文稿中的陳詞老調,增添新聞報道的親和力與貼近性,讓時政新聞節目成為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向群眾傳達黨委政府執政為民的意圖,為推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3 創新時政新聞節目形態
新時期,縣級電視臺要轉變時政新聞節目在受眾心中程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形象,不斷優化新聞的內容構成,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從而創新時政新聞節目的發展路徑,提升節目影響力。縣級電視臺可推出輿論監督欄目,對新聞事件進
行深度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在新聞報道中可連線特約評論員點評該新聞事件,豐富新聞事件的解讀視角。電視媒體要合理編排社會關注度高、影響民生的新聞事件,如違法建筑、就醫難、車輛非法改裝、污水排放、市場環境整治等事件,并對這些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及時報道。為引導輿論、吸引受眾注意力,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可嘗試以動態消息+深入調查+評論的組合方式進行報道,并在后續節目中關注并跟進新聞事件的發展,從而形成完整的專題報道。縣級電視臺還要精心策劃線下活動,將其融入到新聞節目中,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與困難。此外,時政新聞節目還要積極報道送溫暖、獻愛心、充滿正能量的好人好事,使時政新聞節目內容更加貼近群眾生活,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4 借助新媒體豐富時政新聞報道形式
縣級電視臺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整合網絡、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不斷豐富時政新聞報道形式,增強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全面性。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縣級電視臺可開通官方微博,讓受眾可以在終端設備上觀看有關時政新聞報道的簡要內容,并設立受眾互動交流版塊,提升欄目對年輕受眾群體的吸引力。電視臺要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新聞視頻資源,篩選并編排新聞內容,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并及時發布到官方微博上,讓受眾可以隨時觀看、反復觀看。另一方面,縣級電視臺可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專屬網站,將單一新聞向專題節目延伸,提升時政新聞報道的價值。電視臺可開通視頻網,將新聞節目上傳到視頻網上供受眾點擊觀看,同時電視臺也可與網站等傳播媒介合作,在新聞節目播放前植入商業廣告,實現電視媒體的市場化運作。
總而言之,縣級電視臺是宣傳地方時政新聞的主流媒體,在推動方針政策落實,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創建社會輿論氛圍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縣級電視臺必須重視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類節目的持續發展,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新聞節目形態與報道形式,擴充新聞報道信息量,多從民生角度解讀時政新聞,從而推動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特色化發展,增強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史春麗.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研究——以《溫縣新聞》為例[D].重慶:重慶大學,2014.
[2]金宇.立足本土創特色 創新發展塑個性——新媒體形勢下縣級電視臺的發展對策[J].新聞窗,2015(6).
[3]陳增偉.淺談新形勢下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策略[J].中國報業,2014(2).
[4]陳捷.新舊媒體融合視閾下縣級臺電視新聞節目如何突圍[J].新聞研究導刊,2015(4).
[5]侯月飛.縣級臺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轉型路徑探索[J].新聞傳播,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