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河
農村職業學校“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周成河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職業學校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效果、滿足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的重要模式,農村職業學校作為最典型的職業學校類型,其實現“政、校、企合作”對于社會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首先對“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積極作用進行闡述,詳細分析了“政、校、企”三方在農村職業學校中的職能表現,最后對“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辦學策略進行了探討,從而確立了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途徑和改善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措施。
職業學校;政、校、企合作模式;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改革的深入,對于職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得以發展,農村職業學校作為以農村人口為基礎的職業教育體系,在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當前的社會發展及其人才需求模式來看,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合作的辦學模式是最為理想的職業發展模式,但想要實現政府、學校、企業的三方聯合并非易事,為了能夠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在為我國職業教育事業進步提供助力的同時,促進我國社會職業人才需求得到滿足,做好對農村職業學校 “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變得至關重要。
政、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作為當下最為流行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其在農村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能夠為學校發展、企業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持。
1.有利于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隨著科技型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型人才日益受到重視,這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最基礎的教育動力支持,如何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在農村職業學校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村經濟狀態的特殊性,其在辦學資金、師資、人才輸送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起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農村職業教育,能夠大大改變職業院校的現狀,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最好的支持,從而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及其效果,為滿足社會對職業化技術型人才需求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2.有利于提高就業競爭活力
就業難一直是大學生畢業后所面臨的主要發展問題,雖然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率要強于一般大學生,但其實際就業效果也不甚理想,這對于職業教育發展極為不利。職業教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其并沒有真正擺脫傳統教育影響,仍然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而導致實踐技能無法得到有效教學而導致的,以至于學生所學技能難以到達企業的用人需求,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發展。“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有效實施,能夠發揮出企業的作用,學校可以通過對企業實際用工需求的把握,來對教學內容予以調整,通過 “零距離”人才培養模式,來合理配置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地融入企業的工作氛圍當中,在為企業創造利益的同時也為自我職業價值的實現創造條件。
3.有利于促進人才全面發展
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下,全面素質人才已經成為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然而,職業教育作為以職業技能為第一目標的教育行為,其很有可能因為過于重視職業教育而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以至于學生成為 “一項專能”的專業人才。由于這種專業人才并不符合企業對全面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其并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在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教育院校能夠通過對政府政策的充分認識,以及與企業之間的充分合作,來對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完善,在利用職業院校與企業不同資源優勢的同時,構建起 “實踐為主、理論為輔”雙向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專業技能以及其他素質方面都有所提升,成為真正被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素質技術人才。
在 “政、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開展之前,我們必須要對政府、學校、企業在合作辦學中的職能予以明確,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三者在合作辦學中的實際作用。從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來看,政府、學校、企業的職能表現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的主導與政策支持
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最基本事業類型,需要政府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來給予支持和幫助,為其進步創造條件。在 “政、校、企合作模式”當中,出于對政府權力、職能角度分析,其應當在合作模式中占據主要引導地位,為“政、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開展指明方向。在實際工作當中,政府要根據對當地實際情況以及人才發展需求的分析,來制定出切實有效的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在法律、財政、科研等方面都給予指導支持,在為職業學校發展頒布幫扶政策的同時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進行聯合,為企業與學校搭建起合作平臺,為政、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構件打下基礎。
2.企業的參與與吸納作用
企業作為人才專業發展的主要陣地,其在 “政、校、企合作模式”當中的參與性及其對職業教育人才的吸納效果,會對 “政、校、企合作”模式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從當前的企業發展模式來看,對職業院校人才吸納積極性不足的情況是影響 “政、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與企業的人才吸納能力有限相關,另一方面與職業學校不重視與企業的合作有關,這種不重視主要表現在學校對學生的實習不夠重視,合作企業每年要接納的實習生數量要遠遠大于其承受力,這使得企業不堪重負,也無法保證實習效果。基于這方面的考慮,職業學校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態度,重視企業在合作辦學中的地位,合理的安排實習,在給予企業良好的人才供給支持基礎上,為學生創造良好實習效果。當然,企業也必須要對合作辦學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提高自己在合作辦學模式中的參與度,發揮出自己對人才的吸納作用,為 “政、校、企合作辦學”效果打下基礎。
3.學校的指導與培養作用
職業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其在 “政、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的態度,會對合作辦學效果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為此,職業院校必須要對自身作用予以正確認識,為合作辦學目標的實現做出努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除了要充分研究、學習政府的幫扶政策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教學效果,保證自身的辦學水平能夠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提升。與此同時,還要深刻認識到企業在合作辦學中的作用,通過與企業合作關系的有效構建,來為職業人才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還要根據企業需求來適當共享學校的科研資源,讓企業在合作辦學當中不僅能夠收獲高水平人才,還可以在生產技術水平上有所突破,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吸納學生的能力,以良性循環來促進企業與自身的良好發展。
從當前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來看,想要實現 “政、校、企合作辦學”發展目標,就必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為合作辦學創造優質的空間:
1.依托政府智能,構建合作平臺
依托政府智能,構建合作辦學平臺是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第一要素。在實際工作當中,政府要發揮出自己在合作辦學中的紐帶作用,來實現對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有效連接。具體措施包括成立 “政、校、企合作辦學委員會”、制定 《政、校、企合作辦學制度》、舉辦 “政、校、企合作辦學人才推薦活動”等。其中,“政、校、企合作辦學委員會”是由政府相關人員、學校相關人員以及企業相關人員所構建的專門服務于合作辦學工作的組織,合作辦學的所有政策推廣、會議召開、問題討論都由委員會來負責和完成,為了保證合作辦學每項工作的有效性,所有工作內容必須有政府、學校、企業三方負責人同時通過才可生效。《政、校、企合作辦學制度》是專門服務與政、校、企合作辦學工作的規范內容,其由 “政、校、企合作辦學委員會”來予以制定,對合作辦學行為進行指導與約束。“政、校、企合作辦學人才推薦活動”是加強合作辦學效果的重要活動,其能夠更為全面、深入地展示職業學校學生的風采,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選擇機會,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機會。
2.調整專業結構,滿足企業需求
調整專業結構以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是農村職業學校 “政、校、企合作”辦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措施。職業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其只有保證自身的專業設置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一致,才能確保所培養出的專業人才能夠被企業所吸納,如果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那么無論其人才培養效果多么理想,其也不會被企業所接納。為此,學校必須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在深刻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當下需求和未來發展目標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專業結構的設置。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職業人才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中,因此學校對企業的未來發展關注度要遠遠大于企業當下的需求,切忌以當下需求為主,等到人才可以入職后,發現人才水平落后于企業需求的情況,這樣不但會影響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效果,還會耽誤人才的發展,故要特別注意。
3.借助企業平臺,推行工學結合
借助企業平臺,推行工學結合也是提升 “政、校、企合作辦學”效果的主要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企業可以在自己人才吸納優勢的基礎上,構建起一個科學、良好的實習平臺,在幫助人才適應專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自身選擇人才提供支持。因為職業教育是分階段進行的,所以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來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實習階段,實現工學結合目標,讓職業院校學生能夠真正地做到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以確保學生所學習技能都能夠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避免學生出現遺忘的情況。出于對企業與學校之間的空間特點分析,建議企業可以在學校當中設立一些生產部門,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內就可以實現對職業技能的應用,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綜上所述,農村職業學校的 “政、校、企合作模式”發展,不僅是滿足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徑,更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進步,改善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當中,為了確保政府、學校、企業之間合作的有效性,三方都必須要發揮出自己的角色作用,以優質的職業教育環境、科學的職業教育方法以及穩定的職業人才需求來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最基礎的支持,使我國農村職業教育能夠得以快速發展,在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為滿足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1]吳國勝,許毓坤.政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辦學特色探索 [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6):6-10.
[2]王艷.基于“四位一體”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3.
[3]陳芳.校企合作在職業技能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4]劉思鍶.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5]劉國強.縣級職教中心“校企合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6]馬建松.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創新 [J].職教通訊, 2011,(22):49-51.
[7]林培勇.職業院校校企、校校、政校三位一體創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探究[A].中國職協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C]. 2013:10.
(編輯:郝 嬋)
本文系省級課題“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過程管理與質量評價研究”(編號:G2013C019);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湖北省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與對策研究”(編號:2015GB272)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23-0037-03
周成河,碩士,湖北省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土壤改良及植物營養與施肥、生態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