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華
(嘉禾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郴州 424507)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
雷光華
(嘉禾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郴州 424507)
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可以有效地體會和理解文章的內容,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本身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整體的角度去掌握主要的內容。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的有效性探索進行一定的闡釋,同時期望此次闡釋可以對其教學的實踐有一定的益處。
新課改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新課改的進程在不斷的加快,逐漸的人們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不過傳統教學思想已經在部分教師心里根深蒂固,導致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部分的效率處在較低的層次。因此,強化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改的理解,多角度重新去看待閱讀教學是所有的高中語文教師的必修課。[1]
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方面的能力就必須先提升閱讀的有效性。閱讀是對文章的一種解讀,教學則是學生與教師同文章之間交流。在我國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曾經提及,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學生以及課文三者間的交流。這種交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向且相互依靠缺一不可的,是一個動態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教師的角色既是閱讀者,又是體系的促進者與維系者。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態度以及他們對于語文閱讀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最大程度上感受到語文閱讀所帶來的快樂。[2]
有效閱讀的教學就是一個評價課程的準則,它是在提升語文閱讀的質量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有效閱讀教學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實現,首先是效率,其次是效果。對于整個班級來說,起碼做到讓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在此過程學生應該是積極的,對于某些疑問能夠提出質疑,同時還能夠主動的動腦思考,這就是閱讀教學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標準。同時做到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把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悟以筆記或者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再參加閱讀討論。這是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閱讀能力評價的標準。
2003年發布了一個新的關于語文課程的標準,這使得對于語文的教育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方面的開展語文課程的育人能力,充分提升學生們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質,令學生具備較為強大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語文的審美、探究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了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于是我們看到了非常令我們開心的一面,語文教學終于打破了傳統的死板以及不變通這些問題,教學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課堂上的展示方法的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老師的傳統意識也漸漸的發生了改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頻繁,隨著教學的不斷地擴展,不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都增加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在這些前提下,我們又重新思考,在這些熱鬧的背后,學生究竟有哪些收獲呢?隨之,新的問題就有出現了。例如,閱讀教學的目標過于模糊,太過于重視課堂的生成化,從而忽視了語文的最本來的意義。許多人也都說,語文課再也沒有“語”。
1.激發出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興趣帶來的動力才是最大的。因此,閱讀興趣也就成為了達到良好閱讀能力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們要在激發學生們對于閱讀興趣這一方面作出努力,讓學生們在進行閱讀時,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情。使學生們對于閱讀產生較為濃烈的興趣,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去讀、愿意讀,并在閱讀中發現樂趣。學生們只有對閱讀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才會對閱讀這一內容持之以恒,長此以往。學生們對于閱讀就變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要求,從“要我讀”發展成“我要讀”,只有當閱讀達成一定的境界的時候,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將隨之提升。并且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老師們需要全方面的考慮學生們的年齡以及他們的心理特點,依據文本的主要的內容,對學生們采用相符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們發展閱讀興趣不斷地激發。[3]
2.“授之以漁”的教學方式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古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它的基本的意思也就是說與其直接贈給他人魚肉,還不如教會他人捕魚的方法。中國還有一句古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令學生們在閱讀教學時能夠吸取有效的閱讀方法,并且注重閱讀的效率。好的閱讀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采取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們才能在語言的海洋里遨游,吸收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從而令閱讀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閱讀教學中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僅僅進行枯燥乏味的講解,而是應該讓學生們真正的掌握語言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又可以游刃有余的結合到學習中,當習慣變成自然,在每次閱讀時,不論遇到的是怎樣的文章,都能手到擒來。例如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案例:老師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閱讀的方法,他每天給學生留一篇自己提前選好的文章,并且出幾道相關的題目,題目的難度由簡單到復雜不等,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盡情的作答,隨后老師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詳細的講解,最重要的是這位老師挑選的文章都是比較有意思的小故事,且難度系數不高,學生們對此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日復一日的練習,學生們對于閱讀技能的掌握也逐漸變得熟練,逐漸把這種技能變成了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從這則案例中看出,通過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學會怎樣去閱讀,才能真正的達到閱讀最高的境界。在閱讀的世界里,變得游刃有余。
總的來說,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的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再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閱讀的水平,設定一個相對合理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采用多重教學方式授課,使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材料能夠從正確的方向理解,并且帶有較高的積極性,最終才能使高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1]劉大為. 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4(02)
[2]宋祥,徐蘊琦. 農村高中語文教師知識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基于部分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農村高中教師的調查[J]. 現代教育管理. 2016(08)
[3]王玉. 讀韻尋眼 體境悟情——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