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育文
試論初中歷史課中戰爭史教學
□任育文
初中的歷史課程,作為第一個能傳遞給學生關于歷史戰爭的課程,主要的教學宗旨就是要更加全面的為學生展現和還原歷史戰爭的場景,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歷史戰爭的學習,樹立更加正確和公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于初中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文章針對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關于戰爭史的教學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初中歷史;戰爭史;教學
歷史課程是一門具有一定傳承性的人文科學課程,能夠很好地向人們展示以往社會的發展狀態和發展規律,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歷史知識,還能夠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帶來一定的影響,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傳遞相應的歷史知識是本門課程最根本的教學任務,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效果卻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觀念比較陳舊,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實施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壓力還是存在的,學生和學校都把語數外等主科作為學習的主要任務,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對于歷史課程不夠重視,這就導致歷史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歷史課程學習的激情就更加缺乏了。而歷史課程在考試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可突擊性,也就是說,在考試之前對考點和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就可以了。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只能夠進行短期的記憶,考試結束之后學生就可能會忘掉,也就沒能夠學習到歷史課程的精髓。
2.教學設備簡陋,教學模式落后
在我國傳統的歷史教學當中,教師通常都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材,除此之外甚至連一張圖片都沒有,這就讓本身就很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更加的單調,可想而知,教學效果也是不明顯的。在這種乏味的教學中,不光是學生,教師講課時間久了也會越來越厭倦。
3.新課程教育改革沒有落實到實處
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分數仍然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顯然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素質教育與當前以分數為重的教育目標不能夠相適應,學校以及家長最關心的也是怎么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數,對于其他方面的問題卻不是很重視。而且因為歷史課程并不是主科,再加上教學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新課程改革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出實際的作用。
1.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有很多比較出名的人物,如鄧世昌、林則徐等,這些英雄人物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有的歷史英雄是為了反抗外來的壓迫,捍衛我們的民族利益;有的英雄人物則是擁有著忠貞報國的理念,為了民族的獨立和發展而奮斗。通過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動力
縱觀世界歷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戰爭和征服的史詩,歷史課程中大部分內容也都是和戰爭有關的,初中生對于戰爭通常都有著比較強的學習興趣。他們對于歷史戰爭都非常的感興趣,通常都喜歡看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因此對于歷史課程中的戰爭內容有著很大的興趣,也充滿好奇。但目前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是講解戰爭的背景和過程,分析其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這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
3.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初中歷史課程不管在教學中還是教材中,都是比較零散的。即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歷史人物、事件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但是學生并不能夠將這些零散的片段拼湊起來。即使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記憶,也只能夠維持短期內的記憶,并不能利用所學內容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在歷史課程的教學當中,對歷史戰爭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1.根據知識的內容,進行全程的教學
歷史上的戰爭一般都是具有組織性、計劃性的一種暴力的集體活動,戰爭給人們帶來的都是滅頂之災,是非常殘酷和殘忍的。而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的時候,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要從整體上來看,從戰爭爆發的原因,再到戰爭的過程,以及戰爭之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帶來的影響,展現出歷史戰爭教學的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比如,在講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根據本課程的內容制作相應的課程課件,下載一些與其相關的歷史影片并且組織學生仔細觀看,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事件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在觀看內容的同時思考學習過的內容。讓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珍珠港事件、慕尼黑陰謀等事件都能夠浮現在學生的記憶當中。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相關戰爭內容的圖片,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戰爭,對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情況進行分析,并且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找出相應的問題的答案,并且引出本堂課程中所要講述的內容。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對其進行提問,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2.根據戰爭實質內容,分析戰爭
想要讓學生對于戰爭的認識更加清晰透明,在進行學習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戰爭的本質,從戰爭的起因開始來了解戰爭,分析爆發戰爭的真正原因。教師可以一開始對反法西斯戰爭相關的一些場景進行呈現,如雅爾塔會議的召開等事件,結合一些圖片以及視頻等,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一下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大國之間瓜分國土時的一些場景。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播放一些比較和平的內容,包括我國一些著名的和平談判等,與戰爭形成強烈的對比,襯托出戰爭的殘酷和殘忍,讓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上進行一定的沖擊和震撼,使學生體會到當前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會更加的向往和平,反對戰爭。
3.通過對戰爭過程的分析總結戰爭的影響
對歷史戰爭的學習,可以從多方面去進行了解和分析,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戰爭,了解戰爭。不同的學生思維方式不同,對于戰爭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來要求學生去思考,從不同的方面和立場上來看待戰爭,真正了解到戰爭實質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對初中歷史課程中的戰爭史進行講解,能夠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優良品質和思想,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即使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也不能夠忘卻曾經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傷害,對于當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應該學會珍惜,避免戰爭重演。
[1]張桃英.初中歷史教學中抗日戰爭史內容演變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8):177-177.
[2]吳湖.綜合運用多維史觀的戰爭史教學設想——以人教版《解放戰爭》一課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6):32-35.
[3]張斌平.抗日戰爭史教育與當代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培養[J].歷史教學問題,2015,(5):132-134,131.
(編輯:楊 迪)
G633.51
A
1671-0568(2016)36-0051-02
任育文,甘肅省平涼市平涼鐵路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