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奐蘋 王宏敏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法解析
□王奐蘋 王宏敏
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在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仍舊存在短板,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師生的課堂與實踐需求,教學質量及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探索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對我國對外漢語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當前,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灌輸式”教學,即對所授知識的重點和考點進行著重講解,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此,若想從根本上提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將互動教學模式融入課堂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所謂課堂互動模式主要迎合的是現代化教學發展的需求,以“民主課堂,創新方法”為教學理念,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原則,強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掌握學習方法,而非教師利用傳統方法傳授知識重點與考試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單一地傳授知識,應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這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教學過程。首先,在教學模式上不能用以往的教學經驗局限教學思維,必須跳出這個框架,但考慮到課堂中若沒有一定紀律,學生就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熱情和行為,就會影響課堂秩序,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在互動課堂中,教師應當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適當地安排教學活動,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能夠合理控制課堂氣氛與秩序。師生互動模式具有非線性、開放性、非確定性、親和性、針對性等特點,通常在課堂中會出現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雙方站在不同的角度與立場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理解。不僅如此,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學生提出問題的自由度較大,而不是教師通過教學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問題。這種情形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更具有針對性。這是一種極為民主的教學方式,使被動學習的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課堂由教師主導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了教學過重中的人際合作,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對提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長遠的意義。
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更為迅速,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其教學語言是學生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兩種教學形式,一種是大眾化教學——課堂教學,一種是個別教學——一對一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除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外,還涉及課堂外的教學實踐活動,但本文主要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互動特點及具體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口語課
口語課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應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語言,這是一個不斷試探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反饋的過程。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法,讓學生能說、敢說,最后會說。從根本上引導其逐漸偏離日常語言,將對外漢語知識有效輸入給學生,使其更好地吸收。
2.精讀課
在精讀課上,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對話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吸收和理解。對外漢語的課堂教學對象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對于漢語水平不高或者是零基礎的學生而言,這是能夠獲得對漢語深刻理解的重要來源。同時,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格外注意自己對語言和語法的使用,這會對學生的漢語習得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3.聽力課
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對一地進行交流,讓其他的學生感受老師的口語情況,對于較難的部分由教師多次朗讀。還可以對某個同學進行特定的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教導全班學生進行學習。聽力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對于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學生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識和內容。同理,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分為3個階段:零起點、初級和中級。對于零起點的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考慮到語速問題,因此在聽力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聽力內容的難易,如同教授幼兒一樣,在語言發聲和口型上必須采用夸張的變聲和變形,再加上適當的停頓,確保學生能夠聽懂。
4.寫作課
在實際課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簡單題目,如“我的家庭”等,讓學生進行寫作,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生活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到我國文化和生活習慣中來,才能真正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
1.課前精心準備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當對課堂中能夠進行互動的教學階段進行合理安排,將學生適當地分為幾個小組,以語言水平和學習能力為指標,把學困生安排到各個分組當中,這樣既能夠平衡學困生的自卑心理,又能夠使小組中的學生互相幫助,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互動。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因為對外漢語課堂中的學生基本為留學生,漢語對于這些來自各國的留學生而言,與母語相比會有極大的差異,會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一種恐懼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表現得十分有親和力,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有充分的交流,也需要適當的眼神交匯,這能夠有效地安撫學生的情緒。學習內容上的準備,也應該符合該課堂中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適度的拔高空間,但必須要考慮實際情況。
2.課中合理安排
課堂教學,這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采用師生互動方法的關鍵環節。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課堂視作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并將這種意識傳達給學生。與此同時,課堂也是一個共享資源、共享信息、彼此交流的平臺,應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導地位。這就要求教師采取一些可行方法,如增加課堂上的游戲環節,通過身體語言猜詞匯,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教師與某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在講臺中隨意抽詞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輔助作用,提示學生對不熟悉的詞匯進行正確地表達和發音),將有字的一面展現給所有學生,而無字的一面朝向自己,每個小組再選出一個人通過身體語言向抽卡片的同學傳達紙板上的詞匯,耗時最短、猜對詞匯最多的小組獲勝。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
3.課后及時總結
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學生已經對教學內容有了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課后復習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記日記,內容主要是學習心得、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對知識的總結,也可以是教師的意見或建議。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日記進行批注和回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進一步激發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1.角色的轉變
在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要明白自己不再是一個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的角色,而轉變成為一個被學生提出不同問題的角色,這是從“提問者”到“被提問者”的轉變。只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夠證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知識點進行了充分的思考與吸收,這也是開放性課堂中的一種典型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技巧,能夠將知識點講授透徹、傳達清楚,并且能夠迎接學生對自己的挑戰。
2.心理的轉變
教師常常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祖國花朵的“園丁”,但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需求,這將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對外漢語教學本身就具有跨國籍、跨文化的特殊性,相較于對本國學生的教學,對外漢語更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于留學生而言,漢語是一門全新的語言,他們的母語同漢語有著極大的差異,在語言理解上也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產生困難。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贊美學生,不同階段的教學雖然有不同的標準及要求,但對學生微小的進步也不能吝嗇夸獎。一旦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會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信心和效果。因為筆者采取的是互動方法,在課堂中學生很有可能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教師有所不同,這是正常現象,教師不應該因為面子問題而與學生爭論不休,對學生的觀點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如果在課堂中不能夠讓學生與自己的觀點達成一致,可以在課后再與其深入溝通和交流。
本文通過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互動模式在其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方法和作用。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互動,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1]鄭莎.對外漢語口語課堂新手教師與熟手教師生互動對比分析[D].北京:北京大學,2009.
[2]張海濤.對外漢語課堂中師生互動言語的篇章分析[J].語言與翻譯,2012,(1):73-77.
[3]孫寧.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模式探究[J].華夏地理,2016, (5):50.
[4]魯亦斐.對外漢語初級口語課堂師生互動模式中的教師活動[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5]黃衛萍.對外漢語課堂的師生互動模式探究[D].鄭州:鄭州大學, 2012.
[6]陳泓妃.淺論對外漢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J].金田,2013,(11): 148,90.
[7]王曉華.國際型師生關系與獨特的對外漢語教師角色[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2):102-107.
(編輯:易繼斌)
G642
A
1671-0568(2016)36-0073-02
王奐蘋、王宏敏,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