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
(金陵科技學.外國語學院,南.210016)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秦丹丹
(金陵科技學.外國語學院,南.210016)
.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質量高低與否對提升國民素質、促進工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筆者從提升師資隊伍學識和師德修養、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及知識教學與管理教學并舉的教學思維三個層面,提出優化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新增200多所本科院校,約占全國本科院校的30%。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質量,對提升國民素質、促進工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結合個人教學,就如何促進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努力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①提出三點思考。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大學英語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關鍵。”[1][2]高校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不僅是其綜合素質的體現,更直接關系到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建設。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首先應著眼于大學英語教師素養的提升。這里所說的素養,既包括學識素養,還包括師德素養。
一位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具有駕馭英語的語言素質,在課堂上能適時應景地靈活運用語音純正的口語,為學生營造鮮活的英語環境;其次,他還需具備較好的課程專業知識,對英美文化風情、歷史文學等專業知識熟諳于心。在強調語言技能教學的同時,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注重內容教學。如一位英美文學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師,在講解error②這一詞匯時,不僅能講好教參上的例句,還可以結合個人專業,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向他們介紹十八世紀英國新古典主義派著名詩人亞歷山大·蒲伯的名句“To err is human,to forgive,divine.”;修習比較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分析喬治·奧威爾的名作Why do w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③一課的主題思想時,可以啟發學生聯想到我國宋代散文大家蘇軾《石鐘山記》一文的論點:“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滲透了教師外語語言專業特色、閃耀著教師個人智慧的英文課堂,將是生動、活潑、洋溢著人文主義關懷和智慧的新型英語學習課堂。筆者在課堂上,有一個為學生們翹首企盼的重要環節,那就是每日報導(daily reports):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站在講堂上,面對全班同學做三分鐘的英文演講,主題和內容自定。演講結束,教師會當堂用英文給出點評,以示鼓勵和欣賞。兩學期下來,這一課堂互動小環節培養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他們的語言輸出拓寬了渠道,更為師生互相了解、增進感情提供了契機。要保持學生對此樂此不疲的興趣,使每位發言者都盡其最大能力認真對待,教師的評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三分鐘之內,教師不僅要聽懂學生(包括語音面貌不是很純正的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并且同時要想好點評的話語。待學生發言結束后,要能夠用流暢的英文口語,即興給出中肯并且有價值的點評。當學生能夠聽懂教師的英文點評,與教師的觀點產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時,從中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已認知英文詞匯的重溫、對陌生英文詞匯的學習,知識面、視野的開闊,還有師生感情的拉近、自信心的增強等等。如果教師能與學生們一起帶著激情、帶著欣賞他們的心去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英文演講,并且用心對他們的表現給出點評,那么,對學生的成長所具有的良性效應是難以估量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教師是這樣的人,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以建立的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現,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新取得的成果。”[3]在科技、人文信息膨脹的今天,作為一位現代教師只“專”是不夠的,還得“博”,教師應該具備比較廣博的學識素養。“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出最重要的來講。”[4]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具有理想學識素養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能展示過硬的語言駕馭能力,同時還應具備較好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④素養。適當融入美育和文化,這比起機械的語言操練活動更有意義。
如果說學識修養是基礎,那么教學技能則是講好一堂課的魅力所在。教師不僅要愛教育,更要會教育。很多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由于教學進度的限制、教學任務的繁重,原本生動有趣、方式多樣的語言學習,被不知不覺簡化到只剩下單詞句型的機械講解與記憶、課后答案校對等這為數不多的幾個枯燥單調的環節。學生對教師提的基于課本內容的正誤判斷題,第一反應便是慌忙去文中找答案,沒有現成答案便不知所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萬世先師的教誨,其實同樣也應該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理念中。理想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是蘇格拉底“啟發式”教學法。蘇格拉底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針對學生的回答,揭示學生答案中的矛盾和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不斷總結和升華,從而一步一步教會學生邏輯更加嚴密地思考問題。作為大學英語教師,也應引導學生自己去探求答案、求索真知。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真理更重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倘若他們在大學里只是記住幾條真理、幾點事實,卻荒廢了思考的機能,那么從長遠計,我們的失要遠遠大于得。就大學英語課而言,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英語課堂里學會的,不僅是幾個單詞句法,更重要的是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在講授“Lessons from Jefferson”一課時,有這樣一道思考題“Why was Jefferson less famous than George Washington and Benjamin Franklin?”,學生在書中找不到現成答案便不知所措,跟蹤調查發現,很多教師接下來會打出幻燈片上的答案“Washington is well-known for his leadership in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 Lincoln is well-known for his role in abolishing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讀一遍便算講過這道題。但更為理想的教法則是教師應繼續啟發學生:“You may answer the question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that is,what contributions has Washington made to his country? And how about Benjamin Franklin?”并不是所有的問題與答案之間都具有現成的連接,很多情況下,需要的是Edward de Bono⑤所提倡的側向思維(lateral thinking)。而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便是為學生們思維方式的這一轉換提供啟發。具有理想師德素養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能展示科學的教學技能,同時也能展示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發自內心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人生價值理念時,這對其學業上將會產生極大地積極效用。有一位同學的英文演講主題為“Don’t Complain”,演講結束后,筆者對其主題思想給予高度肯定,并結合本校學生存在的情況進一步闡發開來,“So do not complain,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time and do something useful and practical. Do not complain,and first and foremost,do not complain about our university. Because this is the place you have earned for yourself after so many years of strenuous studies,because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you shall spend your finest hours……So learn to love our university,learn to love her. Do not ask what our universit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our university!” 這樣,通過一次次地點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積極向上、高尚正確的人生價值理念,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道德和理想。
大學英語教師素養的提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真正要使學生學有所得,促進大學英語課程建設與發展,則呼喚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讓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調查發現,很多大學英語課堂是教師一言堂,學生要么機械地照抄幻燈片上的例句,要么開小差、手機上網看新聞、做其他科目的作業。在有的大學英語課堂上,因為學生人數上百,教師為了趕進度,甚至連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一傳統環節都幾近取消。一節課從頭到尾,幾乎全是教師一人在說。教師的講解固然非常重要,但若是教師一言堂,不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反饋的話,教師則很難了解自己講課的效果。脫離了學生的講課,必然是死氣沉沉、收效頗微的教學。認識到這一點,大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努力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如此,語言習得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語言輸出。大學英語教改方案的負責人認為,“在中學階段,要著重語法、詞匯和閱讀方面的教學。在大學階段,要解決聽說能力的培養問題。而在研究生階段,則應以專業快速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為主”[5]。在教師的督導下給學生一個語言輸出的機會,這不僅是語言習得之必需,更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知道每天學生面對的是無窮無盡的生詞詞組,不斷地進行語言輸入;而英語課結束后,則幾乎沒有使用所學詞匯的機會,背下的單詞很容易就忘掉。筆者反復地告誡學生“重視語言輸出,一定要有意識地使用你所學的單詞”。在課堂上,不僅時刻穿插對學生的提問,檢查其所學情況,而且每次課都抽出六分鐘給兩個學生做Daily Report,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展示自己所學。當學生被給予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筆者發現,學生們是如此聰慧可愛!他們的生活是如此豐富精彩!有的學生唱英文歌,語音純正音色優美,唱完后還用英文簡短地表達了自己對這首歌的思考;有的學生做了精致的幻燈片,邊發言邊配以相關圖片和音頻展示;有的學生帶著努力克制了但還是難以掩飾的羞怯和激動走上講臺,演講之好出乎意料;有個學生講他的家鄉,言語間流露出一個在外求學的孩子對故園深深地眷戀之情;有個學生講她中學時代過早離世的好友,她用英語幾近完美地把她的情愫表達了出來,哀婉的神情、凄訴的語調,全班人都不禁為之動容;有個大一的學生背下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就職演說,帶著打印漢語譯文的幻燈上來,展示的是漢語,表達出來的是英文……筆者一次次驚訝地感嘆:給學生自由,他們會讓你驚嘆!為了在這三分鐘內表現出最佳的自我,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精心準備。在準備過程中,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學到的東西,往往比真正在一節課上學到的還要多得多!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決定學有所得亦或是學無所得的關鍵。教師,起的只是導向作用。教師一言堂的課堂,缺少師生交流,教師將永遠難以知道學生有哪些本領,他也將永遠難以愛上他的學生們。近年來的心理語言學研究對英語教學也很有啟發:人們在對話時,交互配合,自動協調,自動對焦,相互啟動,協同語言使用,使得對話暢通進行。互動導致協同,協同產生學習效應。[6]要學會說話,非要與人對話不可,要應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交流互動條件。只要教師指導有方,善于引導,多加鼓勵,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一定是生動活潑、緊張有序、為學生翹首企盼的新型大學英語課堂。
大學里分工明確,但這是否意味著大學教師只管走上講臺授課呢?其實,知識教學與管理教學很難分出涇渭。與學生除了上課就沒有更多交流的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能及時進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導,不能及時給予鼓勵啟迪,書是書,生活是生活,這樣的師生關系,遠遠不是理想的師生關系。蔡元培先生主張“完全人格教育”。他認為,人生來就有吸取知識,修養德性的能力,“只有培養發展人格才能實現”人的發展至善的可能性。他把人格的培養作為教育的目的,這對中華民族新一代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7]37這樣一種完全人格教育,是那些板起臉來講授圣賢之書的先生們難以企及的。當學生發現,老師真的在用心教自己,且能及時給予所需要的精神食糧,開導思想困惑,那么他們在學業上則會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學好英語不容易,尤其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艱難的求學道路上,需要的是師長不斷的鼓勵和肯定。大一下學期,筆者注意到很多學生對日益繁難的英語、似乎永遠背不完的單詞表現出較松懈的學習態度,有一次上課前,我用聊天般的口吻告訴他們: The other day,I got a phone call from one of my former students. He told me that he is now in Germany. Do you know why? You know,after graduation,he landed a good job in IT industry,yes…Though he had no experience nor any family background,he alone was singled out and sent to Germany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counterpart corporation. You see? Of all the candidates of equal qualifications,he alone proved to be the most proficient at English. So he was chosen and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全班同學都流露出羨慕之情)…Therefore,you guys should redouble your efforts at English learning.” 認識到學好英語對他們的切實益處之后,全班同學再次投入極大的學習熱情。
在一定意義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遠比一時的好成績更重要。英語四級考試報名期間,大一學生對學校規定的大二才能報考四級的要求有些不理解,甚至產生一定的情緒。他們頻繁地問老師能不能現在報考四級,為什么不能報考。這種情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踏實的學習心態。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覺得作為英語教師,及時開導他們、幫助他們戒驕戒躁、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及時告誡他們:“Now I’ve been asked time and again whether we can sign up for CET-4 in this semester. You know,I can fully understand your burning desire to pass it. And I’m proud of your eagerness and ambition. Still,I cannot but tell you that any freshman,according to the school authority,is not entitled to sign up for CET-4. You have to wait,wait until this fall. Luckily,we’ve offered you a stage to demonstrate your English proficiency,that is,NEC. It’s just round the corner,and the majority of our students have signed up for it. Now,are you wellprepared for it? It is definitely a worthy contest for you to compete for! So what you have to do at present is to lay down as solid a foundation as you can. Let’s see who can pass CET-4 and CET-6 the very first time you’ve signed up for them! You are eager to pass it,but wait,are you sure you can pass it? (學生們會意地笑了)Please remember,more haste,less speed! And do no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Be patient! OK?”意識到學習需要靜下心,需要戒驕戒躁,去除了心理障礙,學生們又繼續在學習英語的征程上堅定地前行了。適時的教學管理,正確的思想指引,有利于好學、團結、奮進班風的形成,有利于知識教學的良性發展。
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生產的過程,是發現規律、創新知識、轉化應用、生產實踐的過程。因此,現代社會的人才可大致分為兩類:理論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理論型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主要承擔發現規律、創新知識的重任,他們富有創新能力和研究興趣;應用型人才,則主要承擔轉化應用、實際生產的任務。因此,應用型人才的學業成就評價不僅重視對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側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分析、理解與應用,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合作精神培養等等。[8]如何更好地組織大學英語教學,不僅需要過硬的語言基本功和較好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一顆對教育職業的忠心和善于運用教學技能的頭腦;不僅呼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知識教學與管理教學并舉的教學思維,更需要每位大學英語教師課前課后的體會心得,用心教學,在實踐中前進。真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將落實到每位大學英語教師的課堂實踐里。
注釋:
①這里的“高校公共英語教學”,指面對非英語專業學生所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以區別于“高校英語專業教學”。
②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unit 2 Lessons from Jefferson。
③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unit 3 Why do w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④這里的“外語語言文學專業素養”,是按照教育部對學科的劃分,對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所包含的語言學、英美文學、翻譯學等不同學科方向所對應的專業人才應具有的專業知識的總的界定。
⑤Edward de Bono:法國心理學家,歐洲創新協會將他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1960年代末期提出“水平思考”方式,改變了日常人采用“垂直思考”方式容易出現的問題。他的“6 Thinking Hats“TM(6頂思考帽)思考法至今被采用。
[1] 劉潤清. 論大學英語教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323.
[2] 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79 .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86.
[4] 東風蘭. 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偏激現象[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9(5):36-39.
[5] Pikering M J & Garrod S.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04,(27):169-226.
[6] 錢煥琦.中國教育倫理思想發展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7] 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4- 7.
(責任編輯:.旻)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English in Application-Orientated Colleges
QIN Dan-d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16 China )
.The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how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ies and help language learners to achieve a fruitful study in application-orientated colleges. The author proposes three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ollege English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faculty, establishing students-oriented teaching mechanism and emphasizing equal importance to students’ knowledge-imparting and character-forming .
application-orientated colleges.college English.teaching.research on strategy
H31...
.
1674-8689(2016)02-0051-04
2016-03-02
秦丹丹(1983-),女,安徽岳西人,金陵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