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宇
(杭州電視臺 影視頻道,浙江 杭州 310014)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導演應具備的素質
吳欣宇
(杭州電視臺 影視頻道,浙江 杭州310014)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手機、博客、微信等新媒體不斷涌現發展,不僅沖擊著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還為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新媒體環境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與此同時,也要求電視節目編導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積極思考,開拓創新,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提升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在激烈競爭的媒體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編導的素質進行研究,以便為我國的電視編導人員提供努力的方向。
新媒體;電視編導;素質
作為電視事業的一種特殊職業,電視編導的工作貫穿于文藝節目的構思到直播的全過程,并在其中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承擔著直接的責任。電視編導主要采用現代電視技術中諸多的表現手法,將節目策劃人與撰稿人在文學臺本內容中深邃的思想、精美的構思、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進行設計加工,并將其轉換為大眾可見的熒屏藝術形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我國媒體日益多樣化,多種媒介不斷融合,對電視媒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電視逐漸喪失主導地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賦予了視頻節目另一種傳播途徑,導致電視收看的環境也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家庭電視,電視觀眾也改變了原先的被動和單一的局面,并向主動和多元化方向發展。對此,電視編導人員應充分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動態,以編導出讓觀眾耳目一新的電視節目,從而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對此,有必要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導演應具備的素質進行研究,為電視傳播媒介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
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新媒體是一種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這種媒介不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有效拉近了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關系,并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受眾主導型
與傳統媒體“主導受眾型”相反,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充當信息的發布者,通過多種信息,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這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自媒體”。新媒體通過對觀眾進行細分,滿足觀眾的多樣化信息需求,進一步根據其個性化的特點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擺脫了傳統媒體中受眾被動接收內容的局面。
(二)多元化
新媒體融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內容涵蓋面廣,表現形式多元化,包括網絡論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為新聞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傳播平臺,使其不受實體存儲空間限制。
(三)交互性強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廣播信息可以做到實時發布,使得信息傳播者與接收者掌握的信息趨向平等,也使二者關系逐漸走向平等,受眾不再只是片面地接收某家媒體的“一面之詞”,而是可以通過新媒體互動發聲,影響信息傳播者。
(一)技術的革新
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傳媒需要采用各種高新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是一個技術和產業融合的系統工程。網絡知識技能的更新和網絡科學技術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專業化的技術維護、技術設備的及時更新以及廣播電視傳媒數據庫的不斷完善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經營理念的改變和節目內容的創新
隨著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眾對于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時代變化和市場形勢要求,廣播電視業需要努力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豐富服務功能,創新業務形態。另外行業管理體制也在不斷改革,努力完善節目生產體制,使得新媒體環境更能有效促進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快速發展。
(三)傳播方式的改變
新媒體具有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特點,這種彈性與包容性的、多元化的傳播方式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只有通過產業融合、技術改進、業務開拓和服務創新,才可以符合新媒體個性化、互動性、雙向性的傳播特征。
(一)思想道德素質
廣播電視編導人員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積極的職業態度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熱愛廣播電視事業,并且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為觀眾服務,傳播先進文化,做好本職工作,具有挑戰精神,不會輕易向困難屈服,團隊協作能力較強。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信息鋪天蓋地,良莠不齊,電視編導人員需要從海量信息中進行逐一篩選,去偽存真,不能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絕不可制造噱頭,從而拋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捏造或者歪曲事實,背離正確的政治取向。
(二)科技文化素質
在以網絡化為特征的新媒體環境下,手機視頻、平板電腦、微博、微信、博客、網絡電視等的出現推動并加速了網絡媒體與傳統電視的深度融合。廣播電視編導人員應該積極借助并熟練掌握網絡新技術,探索編導工作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下的新規律,才能提升節目制作水準。同時,還應保持對新時代社會和生活的高度熱情和敏感度,憑借良好的文化知識和素養使節目創作弘揚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文化走向。
(三)審美能力
審美是廣播電視藝術中最為本質的特性。優秀的廣播電視編導必須擁有較為獨特的藝術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可以透過事物的表象挖掘其本質,并借助廣播電視媒介向受眾傳遞其可以接受的審美感受和藝術享受。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內容需要編導運用一定的表現手法,有時要求一些新奇、完美的造型、構圖和色彩。因此,電視編導應具備一定美術基礎,通過與攝像、舞美、燈光等部門人員協調合作,以嫻熟的造型技巧創造完美電視畫面形象。應避免節目的庸俗化和媚俗化,創造真正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并充滿內涵與影響力的廣播電視節目,為社會創造豐富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吳欣宇(1987—),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影視頻道節目部導演、導播。
(四)專業素質
廣播電視編導應具備深厚的文學和影視知識,并能熟練運用廣播影視視聽語言和制作技術以及各類節目策劃和創新的能力等。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應能夠撰寫分鏡頭腳本和串聯詞,具有導播的能力,即能夠準確地進行鏡頭切換,使畫面完整流暢,節奏感強,并能完整地表達電視節目的主題與創作意圖。熟悉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獨立組織并完成編輯、配音、合成等工作。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思維,再根據受眾喜好組織、編排、策劃、制作電視節目內容,進一步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
(五)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
廣播電視作品的完成需要團隊的積極合作和編導的正確引導,在新媒體背景下,各種社交軟件活躍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上,為廣播電視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威脅著廣播電視的收視率和口碑好評。如果電視編導人員沒有處理好與觀眾的關系,將對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此,電視編導人員應向社會學習,從社會生活中挖掘靈感和主題,適應新媒體的環境,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為電視節目的宣傳造勢,與觀眾進行良性互動,讓觀眾通過電話連線、發微信、發微博等等交流方式參與到節目的制作中,從而激發其對節目的興趣,也方便編導出符合觀眾需求的電視節目。通過建設電視臺網站進行網絡直播,與各新媒體終端合作,在微博、微信、各論壇建立實時文字圖像直播區和討論區,讓受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來自電視臺和節目的相關信息。此外,電視編導在進行節目的編排時還應具備心理學方面的一些知識,以方便更好地與嘉賓做好溝通,如跟嘉賓做一個提前的“節目預熱”這樣就能避免節目拍攝過程中的冷場,從而降低了節目拍攝的難度。
(六)學習和創新能力
一名合格的廣播電視編導應具有極強的策劃創作能力,不能純粹模仿收視率較高的原創節目,阻礙廣播電視編導職業的良性發展。目前,我國各大衛視已經有了自己明確的定位,如浙江衛視定位“選秀”,安徽衛視定位“電視劇”,江蘇衛視定位“情感”,廣西衛視定位“女性”,湖南衛視定位“娛樂”等,這種不同的定位方式是為了滿足競爭的需求,也是對新媒體誕生的迎合。例如,在目前草根英雄、平民英雄缺乏的形勢下,浙江衛視大打親民牌,做到與普通民眾在一起實現平民的明星夢,出奇制勝,取得了收視成功,這就是創新能力的功勞。因此,電視編導人員在努力吸收這些衛視和經典電視節目制作經驗的同時,還應保持強烈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善于發現新穎素材,并做到廣泛搜集,力求創作出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優秀節目,也可以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煉,進一步充實節目的內容,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和關注度。
電視是一門需要各崗位、各工種之間共同努力與配合的綜合藝術,需要各部門的協調與合作,電視編導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電視節目的制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對電視編導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本文在介紹新媒體的特點及對電視行業的影響下,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編導應具備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專業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以及學習和創新能力等,為電視編導人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指明了方向,這對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利于電視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1] 馬婉琦.論新媒體視野下的電視編導職業素養[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1):153-155.
[2] 柳楊.全媒體時代電視編導的創作技巧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163+172.
[3] 褚婉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編導的職業素養[J].新媒體研究,2015(04):107-108.
[4] 王璞.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應具備的素質[J].科技傳播,2015(11):174+184.
[5] 李秀玲.新形勢下電視編導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121.
[6] 于悅.淺析電視編導應具備的素質[J].新聞傳播,2011 (06):91.
[7] 王心皓.新媒體視閾下廣播電視編導的職業素質探析[J].才智,2016(04):260.
[8] 王悅月.新形勢下電視編導的能力與素質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6(01):166-167.
J911
A
1674-8883(2016)1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