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秋
(大理州廣播電臺,云南 大理 671000)
全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應對策略
李杰秋
(大理州廣播電臺,云南 大理671000)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傳媒進入了全媒體時代,隨之產生的深刻變革給播音主持帶來重大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本文結合全媒體的突出特征,探討在新的傳媒語境下播音主持的幾點應對策略。
全媒體;播音主持;應對策略
近年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得互聯網、各類移動智能終端APP的普及和應用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日益緊密,媒介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進入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是在信息、通訊、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各種新舊媒介形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借助文字、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各種表現手段進行深度融合,產生的一種新的、開放的、不斷兼容并蓄的媒介傳播形態和運營模式。”[1]傳媒界與社會都在思考如何應對這個變化轉型的新媒體時代產生的深刻影響和全新要求。這也對直接肩負表達時代狀況責任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戰。
全媒體時代下,音頻、視頻、文字和圖片的高度整合性,具有很強的視聽性。音視頻傳播方式整合了三網,即廣電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三網合一,是無線的、互動的、海量資訊的方式傳播,實現了媒體融合,和廣播電視傳統媒體的單向大眾傳播有本質的區別。
(一)多種媒體融合使信息傳播方式實現多樣化
全媒體網絡平臺集文字、聲音、圖像和Flash于一體,集合視、聽覺于一體打造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信息產品。多種媒體的融合使用讓播音主持的工作平臺延伸到了網絡、手機、移動影視設備等新媒體播出平臺。
(二)個體參與性強
由于智能手機和電腦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構筑的話語平臺上參與即時發言、互動,體現出高度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互動性是全傳媒的突出特征,大量的互動直播方式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及時現場無稿播音,對播音主持人的綜合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瞬間報道呈現大眾化趨勢
如今實時新聞事件由身處事發現場的普通大眾在第一時間發布到網絡上已不鮮見。普通大眾由“受眾”成為了新聞報道的參與人,甚至是“新聞源”,新聞、信息瞬間報道呈現出大眾化趨勢。對這一趨勢的把握能力是全媒體對播音主持人提出的又一個新要求。
(四)信息資源海量無限開放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借助全媒體人們可自由選擇時間、地點,自由獲取所需信息資源,打破了原來的“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限制。海量信息的無限開放發送使主持人的競爭平臺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地方到全國,甚至跨越國界擴展到整個地球村的傳媒領域。這對播音主持人的競爭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全媒體的從業環境發生了極大變革,對播音主持的思想觀念、播音主持技巧、審美訴求和播音主持人的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媒體人只有不斷調整、提高自身的綜合素志和修養才能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
(一)擺脫傳統媒體的思想束縛,培養全媒體時代的播報能力
全媒體時代媒介平臺傳播方式的豐富性要求播音主持人不僅要做好攝像、錄音、播音主持等相關工作,還要具備記者的采編能力,能現場組稿、攝影、播報,同時還要具備利用不同媒體終端發布信息的技能,還應有巧妙地引導受眾參與、及時點評引發受眾的思考與共鳴,增強與受眾互動的能力。所以播音主持人應注重個人的能力訓練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注重培養符合音視頻結合的播音主持技巧
全媒體集多種元素于一個多功能公共平臺,可進行即時的多形式的多元互動交流,所具備的優勢是傳統媒體所不能比擬的。越來越多的音頻、視頻資源或二者的結合資源的涌現就說明音視頻的播音主持的市場需要。這就需要媒體人除了具備文字、圖片或圖像的編輯能力和相應的網絡技術能力之外,還應該具備符合音視頻結合的播音主持技巧以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
(三)立足當今文化語境注重“藝術走入生活”的審美訴求
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大爆炸的情形之下,受眾的審美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對播音主持的語言、樣態的要求與傳統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播音創作中,播音主持應使用受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實現無障礙交流,以喚起受眾的接受愿望。模擬受眾的在場感,設想“在什么場合說”“怎樣說”和“對誰說”。“播音主持語言作為一種典型的媒介語言,不僅具備藝術創作的審美屬性還應注重大眾的傳播屬性。”[2]讓藝術走進生活以契合現代的生活節奏和人們的審美需求,最終實現藝術語言和生活用語的水乳交融。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播音字正腔圓的規范。相反,科學的發聲吐字、精準的表達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關鍵在于如何調整語氣、語調乃至語態特征,由呆板的播報語體向口頭語體過渡,真正實現傳受雙方交流的貼近性,讓播音藝術走進生活”。[2]
(四)注重提升自身內在素質和修養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張揚個性、百花齊放、多元共存的新時代,節目類型呈現分眾化和小眾化特點,以一種去中心化的形式運作。播音主持人只有具有鮮明的、獨特的個性風格,才能吸引特定的受眾群。但是提倡主持人個性化是在正確處理個性與共性的前提下的個性,是符合播音主持共性和節目特點的個性。在受眾參與性增強、信息傳播呈現大眾趨勢的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肩負著更加重大的社會責任,更應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和修養,增強喉舌意識,傳播社會正能量,以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影響并引導社會輿論。
盡管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對播音主持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和挑戰,只要播音主持人具有很強的新聞敏感度、思想具前瞻性,反應敏捷、敏于發現、善于思考,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接地氣”、知民情,并且不止步于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能,與時代同步就能迎接時代的挑戰和要求。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作為與科技發展聯系極其緊密的傳媒業,受到的沖擊是巨大的。在全媒體語境下,信息的傳播載體、內容和傳播的渠道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傳播速度實現了瞬間傳播,受眾面、關注面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傳播引發的互動效果非常顯著。播音主持人要在日益發展的傳媒業環境中有效促進信息溝通,真正成為信息傳播的喉舌、開關性節點,除了要夯實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更要積極更新、完善專業技能與素養。只有思想觀念與專業能力與時俱進,播音主持才能同時代發展的脈搏同步躍動。
[1] 王庚年.關于全媒體的認識與探索[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2(11):8-11.
[2] 戰迪.試析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征[J].中國電視,2011(11):40-43.
G222.2
A
1674-8883(2016)12-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