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清
(長春工業大學 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淺析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的成功之道
王雨清
(長春工業大學 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130012)
《歡樂喜劇人》是一檔由東方衛視和歡樂傳媒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明星喜劇競賽真人秀,深受觀眾的喜愛。本文將從該節目的定位、節目形式、編排等方面,淺析它的成功之道。
《歡樂喜劇人》;節目定位;節目編排;成功之道
在各種戶外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的電視熒幕上,《歡樂喜劇人》以獨特的制作方式和獨特的節目定位脫穎而出,不僅贏得了較高的收視率也獲得了良好的觀眾口碑,成為眾多綜藝節目中的一匹黑馬。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歡樂喜劇人》現身說法,詮釋了如何成就一檔成功的綜藝節目。
作者簡介:王雨清(1993—),女,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新聞與傳播專業。
一檔節目的好壞,首先取決于該節目對自身的定位是否準確。節目的定位會一直跟隨這個節目,并成為該節目品牌化的一個保證。
《歡樂喜劇人》是一檔由東方衛視及歡樂傳媒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明星喜劇競賽真人秀節目。同樣是標榜真人秀的綜藝節目,但不同于其他戶外真人秀,該節目全程在演播廳內進行,拉近了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更加具有感染力。以競賽的方式評定喜劇節目,不但使得節目更具刺激性,也激勵了參賽者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喜劇內容。
《歡樂喜劇人》旨在網羅各路民間喜劇人才,用語言的幽默力量傳遞人間快樂笑聲,以綜藝的形式推出,通過相聲、小品、曲藝、脫口秀、表演等節目樣式進行,產生了一批批極具喜劇天分的人才。該節目從第一季到第二季,一直延續著一個節目宗旨——“搞笑,我們是認真的”。用認真的態度,不同的表現方式,創造出全新的喜劇節目內容,為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
該節目自身定位的獨特性和準確性,不僅為國內喜劇人提供了一個展示喜劇才華的平臺,更創造出了許多經典的作品,讓人回味無窮。
傳統綜藝節目都是以節目制作方單向傳輸為主,觀眾所扮演的是一個節目的“看客”角色,被動地接受所傳遞的信息,不能直接參與其中。《歡樂喜劇人》則創新性地采用觀眾投票的互動方式進行競賽,節目賦予了500位現場觀眾打分的權利,盡可能地為這次比賽建立了一個相對公平的機制。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選擇自己中意的喜劇節目,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放權給觀眾,真正的以受眾的喜好為準則的節目形式,便于更好地服務于受眾。
除此之外,喜劇演員在表演節目的過程中,還常常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與觀眾進行零距離接觸,同觀眾一起制造“笑料”,讓受眾親身參與到喜劇節目的表演過程中,真正做到“與民同樂”。這樣,在加強受眾參與度的同時也為節目內容增光添彩,更具親和力。
除去節目定位和節目形式的獨特外,《歡樂喜劇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節目編排上,主要包括“主持人”“參賽者”“參賽的喜劇節目”等的特殊性和個性化。
(一)主持人風格
連續兩季《歡樂喜劇人》的節目主持均采用的是非專業的節目主持人。由第一季的“國民大叔”吳秀波,到第二季的“相聲名嘴”郭德綱,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明星。選用跨界藝人充當節目主持人,不僅具有創新性,也極具冒險性。所幸的是,兩季的主持人無論在節目主持上,還是在于觀眾互動上,甚至在與喜劇演員的配合上都表現得十分突出,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吳秀波作為專業的影視劇演員,在表演上的造詣絕對無可挑剔,再加之他在受眾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一個溫和可愛的“大叔”,讓人不由地產生一種親切感。他溫暖的笑容加上與喜劇演員之間的互相調侃,給節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采用影視演員當節目主持人,在不知不覺中便獲得了該演員粉絲的關注,加之“大叔”形象深入人心,也拓寬了該節目的收視人群。
郭德綱是眾所周知的相聲演員,本身就是專業喜劇演員身份的他,主持喜劇類的綜藝節目,提高了觀眾對節目內容的期待度,更具說服力。加之,相聲演員與生俱來的幽默細胞,隨時隨地都能夠創造出一些笑料包袱,郭德綱在主持的過程中就不時會拿觀眾、演員來打趣,使得原本很正統的報幕極具個性化,生動有趣。其主持人語言的幽默風趣與喜劇演員在臺上的表演渾然天成,使整個節目的氛圍也一直處于高漲和期待的狀態。
吳秀波與郭德綱雖然處在不同的演藝領域,但是二人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十分具有幽默感,主持方式靈活多變。而對于一個喜劇類的綜藝節目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此。
(二)參賽嘉賓陣容
不同于其他大眾類的競賽節目,《歡樂喜劇人》所邀請的參賽嘉賓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喜劇明星,一些觀眾經常在晚會上看到的耳熟能詳的人物。這樣的編排設定不但表現了節目制作方的誠意,也符合大眾的口味,讓受眾一看就有親切感和帶入感,無需重新建立熟悉度。這些喜劇明星通常在各自的領域各有建樹,交集很少,《歡樂喜劇人》給這些藝人提供了一個共同探討、互相切磋的一個喜劇平臺,在滿足受眾好奇心的同時也滿足了喜劇藝人自我創新、自我突破的追求。利用喜劇明星競技作為該節目的主要特色,為日后節目品牌化宣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去嘉賓大多是喜劇明星外,《歡樂喜劇人》還網羅南北笑星,包括內地以及港臺的喜劇藝人同臺競技,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各個地方、各種喜好的受眾需求。除此之外,在第二季的《歡樂喜劇人》中,節目組還力邀潘長江這位喜劇界的前輩同新生代的喜劇演員進行切磋比拼。兩代人同臺表演,不僅豐富了節目的內容,使得節目的比賽結果更加有看點,而且提高了節目的層次,吸引了更多觀眾,所以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參賽喜劇作品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社會,外表包裝得再漂亮也只是一時新奇,節目好壞最重要的在于節目內容的質量。《歡樂喜劇人》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該節目中參賽喜劇作品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質量上都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參賽喜劇作品在表現方式上的多樣性。小品、相聲、脫口秀多種形式的表現,為參賽者提供了表演的空間,使得節目的內容不那么單調,滿足了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并從多方面展示了喜劇這一門類的包羅萬象,小品、相聲等的輪番上場,為受眾帶來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進一步驗證了該節目的宗旨——“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其次,該節目中參賽的喜劇作品內容具有豐富性。主要表現在喜劇題材的豐富性與喜劇作品立意的多樣性。
在參賽的喜劇作品中,參賽隊伍所采用的喜劇題材不盡相同。南北笑星齊聚,必然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這個舞臺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必然是異彩紛呈的。喜劇人們有的采用古代傳說,有的結合現實生活,還有的利用電影中的經典片段為背景來對喜劇故事進行敘述,從而獲得了不同的喜劇效果。有的喜劇創作團隊將參賽的喜劇作品做成系列分期參賽,如開心麻花團隊的《賞金獵人》系列,小沈陽、宋小寶團隊的《我是演員》系列等。而這一系列的節目能持續的原因在于觀眾的支持,而系列節目無疑滿足了受眾對同一故事后續發展的好奇心。新鮮的題材、人設、故事是奠定《歡樂喜劇人》群眾基礎的重要法寶之一。倘若每組喜劇人都采用同一題材進行創作,恐怕很快就會“江郎才盡”吧,而《歡樂喜劇人》對創作意旨和要求相對寬松,給了喜劇團隊最大限度的自我發揮空間。
不同于其他純搞笑的喜劇節目,《歡樂喜劇人》所展示的喜劇作品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立意,在逗笑觀眾的同時,反映了現實中或消極或積極的一面。例如,在第一季中開心麻花團隊的《熱帶驚雷》,展現了敵對雙方在戰場上的故事,通過一個個幽默搞笑的橋段,最終表達出該作品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的美好祝愿。又如,賈玲組的《大話西游》,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安排,旨在向周星馳的同名經典電影致敬……這一個個極具內涵的喜劇作品讓觀眾在捧腹大笑的同時,還有些許感動,也從喜劇作品中悟出了很多內在的深意,而這也正是《歡樂喜劇人》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觀眾喜愛的主要原因。
兩季的《歡樂喜劇人》雖然都已經落下了帷幕,但它留給觀眾的笑聲和感動依然存在。該節目的成功并非偶然,精準的節目定位、精妙的節目編排、創新的節目形式是其制勝的重要法寶。而它成功的經驗也同樣適用于其他綜藝節目,用《歡樂喜劇人》貫徹的宗旨來說,“認真”才是一個綜藝節目長盛不衰的不二法門。
[1] 程娟娟. 《快樂大本營》之快樂寶典[J].東京文學,2012 (3):362-363.
[2] 呂鴻儒.淺析喜劇類綜藝節目現狀及市場化走向——以《歡樂喜劇人》為例[J].西部廣播電,2015(16):115-116.
[3] 湯吉紅.探析綜藝節目《非常靜距離》的成功之道[J].新聞知識,2014(8):74-76.
[4] 駱順婷,廖向陽.視頻網站自制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127-128.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