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如玉
(山東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缺失及對策研究
祁如玉
(山東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250000)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微信成為新媒體時代重要的信息交互平臺,而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微信用戶的主力軍。在頻繁使用微信的過程中,大學生表現出處理網絡信息能力不足、網絡安全意識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等網絡媒介素養缺失的現象。論文針對這些不良表征,從大學生自身、學校、社會和媒體四個角度,提出了關于重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具體對策。
微信;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
目前,微信已成為交互傳播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大學生作為微信用戶的主要群體,在接觸微信過程中雖然獲得了便利的體驗,但因涉世未深也難免產生錯誤的觀念和各種失范行為。因此,大學生微信生活中的網絡媒介素養現狀需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并應對此進行及時的規范和提升。
作者簡介:祁如玉(1992—),女,山東德州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碩士。
網絡媒介素養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從原始的媒介素養中衍生出來。由此,針對大學生群體提出了網絡媒介素養的新要求:網絡媒介認知素養、甄別素養、創新素養、自我管理素養、道德法律素養和安全素養。①對照這六項能力要求,大學生在微信生活中存在著網絡媒介素養缺失的現象。據此作者基于微信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展開調查,本次調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問卷,調查對象為山東省濟南市某高校的大學生,調查內容為大學生微信使用狀況,調查方式采用問卷星軟件進行問卷網上發布,調查共回收205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00份。
(一)大學生處理網絡信息能力不足
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微信公眾號、朋友圈轉發內容類型的分布:學習、生活服務類內容占46.4%;獵奇、有趣類內容占33.6%;幫朋友轉發占12.7%。這說明,在這個信息爆炸、信息內容良莠不齊的網絡環境中,大學生接觸網媒時暴露了對信息理解和評估能力的不足。同時大學生在處理信息時的創新意識也不強,對朋友圈、訂閱號中的內容只是簡單轉發,通常不擅于發表個人觀點,缺乏原創精神。
(二)網絡安全意識薄弱
問卷統計中有81.4%的大學生曾使用過微信“掃一掃”功能,其中近6成的大學生掃商家二維碼時不會有任何顧慮。微信不斷推出的新功能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像“搖一搖”“附近的人”“微信錢包”等。這些功能在給大學生新鮮體驗、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可能在安全意識薄弱的情況下,暴露個人的隱私。尤其是現在最為流行的“掃一掃”功能,因亂掃二維碼,“微信錢包”密碼被破譯,微信錢財被竊取的事件頻繁發生。
(三)借助網絡媒介自我管理素養欠缺
在對大學生微信使用用途的調查中顯示:人際交往占43.5%,獲取信息占26.5%,娛樂消費占18.7%,學習就業占10.1%。由此可見,大學生以學習為目的的微信應用少之又少,主要是為滿足交際和娛樂的需求。由于大學生在微信接觸行為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網絡“成癮癥”和“依賴癥”又在微信的使用中再次顯現,當前大學生大部分課余時間被極具吸引力的微信娛樂功能所占據,而利用微信發展自我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是微信受眾群體中最強大的主力軍,他們傳播的新聞信息對社會輿論環境的影響不可估量。因此,對微信傳播環境中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重構和培養迫在眉睫。針對以上所歸納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缺失情況,從大學生自身、學校、社會以及媒體四個方面給出了具體措施,多方聯動共創良好的大學生微信生活環境。
(一)自身
大學生應正確、理性地分析網絡信息,提高辨識網絡信息的能力。應認識到網絡信息發布不僅是個人行為,而且是網絡媒介環境構建的一部分,做一名理智的微信受傳者是每個大學生的責任;其次,增強法律意識,依法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同時提高安全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還應克制自己,抵制誘惑,避免盲目使用微信,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時間,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二)學校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學校對于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關注和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學校可構建系統的網絡媒介素養教學課程體系,形成學校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工程;其次,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強調大學生要積極利用網絡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同時增強社會服務意識。
(三)社會
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社會也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健全網絡媒介環境監督的法律法規,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政府相關執法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對網絡環境進行不間斷的篩查,一旦發現侵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微信公眾號和內容,要嚴加治理,情節嚴重者可封號、禁言。保證網絡行為在健康的軌道上長效運行,打造良性、有序、價值觀導向正確的微信生活環境。
(四)媒體
做有責任心的媒體,加強對信息的把關。在如今追求眼球經濟的網絡媒介環境下,面對傳播亂象,單靠一兩家主流媒體的覺悟是不行的,全體網絡媒體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共同凈化輿論環境。例如,網絡媒體可建立行業間相互監督機制,引導業界文明辦網;行業內部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把關人”的責任意識,杜絕虛假、低俗信息的傳播。
大學生是微信的主要用戶群體,他們在微信生活中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呈現出網絡媒介素養缺失的現象。微信時代,大學生應注重自身培養,同時學校、政府和媒體也應承擔起各自相應的責任,共同努力,重構并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營造大學生健康微信生活。
注釋: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的信息素養指針文件中,列舉了五項信息素養的內涵。
[1] 詹姆斯·波特(美).媒介素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328-350.
[2] 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36-98.
[3] 陳龍.媒介素養通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261-300.
[4] 吳玉蘭.媒介素養十四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33-140.
[5] 范紅.媒介素養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5-130.
G206
A
1674-8883(2016)12-0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