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梅
(沙灣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 沙灣 832100)
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發展之路
馮 梅
(沙灣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 沙灣832100)
隨著全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網絡化的數據傳播模式正在大范圍地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新媒體以傳播區域大、傳播數據量多和時效性更強的優勢,正在奪取傳統媒體于社會之中的主導位置。傳統媒體于新格局之下,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應當怎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是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發展之路
目前,互聯網技術依賴于自己的優勢,已然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互聯網媒體同時肩負著愈來愈多的報道使命,這使得傳統媒體的引導地位遭到空前的挑戰。筆者指出,傳統媒體理應于內涵、展現形式等多個層面增強力度,力求同新媒體之間形成互相協作、融會貫通的局面。
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差異,指基于傳統三大媒體之上發展得來的“第四媒體”以及“第五媒體”,即人們所說的互聯網媒體與移動端媒體。在新形勢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到底有著多大的差異呢?首先,對互聯網媒體來說,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以互聯網雄厚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為基礎,人們溝通數據不再限制于國與國之間,從根本上達成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以及各種語言之間無阻礙的信息溝通。然而,傳統媒體此幾個層面之上,依然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就報紙而言,人們通常閱讀到最新的數據為前幾天的事件,今天產生的新聞案例需要在幾天之后才可以被讀者獲取到,有著較小的實效性;就廣播而言,因為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今已然只有小部分的人收聽新聞廣播,其受眾集中于60或之上的年齡,這對普遍傳播造成了阻礙。因此,此類傳統媒體在時間與空間之上的限制,更好地顯露出了新媒體的眾多優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即時性對比
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受眾對于媒體信息的及時性需求越來越強,互聯網的數據獲取和公布同傳統媒體相比,更為快捷。目前,愈來愈多的新聞通常最早產生于網絡之上,接著傳統媒體再實行深層處理與報告。例如,“犀利哥事件”便最早出現于網絡之上,傳統媒體接著跟進實例,展開深層的報告與思考。
(二)傳播區域較廣
新媒體的傳播區域與傳統媒體相比,更為普遍。例如,一張傳統的報紙可以發行30萬份便很好了,但是互聯網媒體,受眾很多,受眾能夠在網絡之上查找所需要的所有數據,并且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一)堅持走“厚重精深”的可持續發展線路
“厚重精深的發展道路”指堅定專家辦報,堅定構造名欄。首先,何為專家辦報?指代的是在傳統媒體的采編核心之中創建一個專家群體,而專家群一定要參與到報紙的采編工作中來,參與到報刊的方針確認和對核心新聞報道實行嚴格的審計與掌控,傳統媒體也需要把原本的報社采編職工一步一步地培育為專家,以求把報紙內容打造得更為專業化。構造名欄,指的是傳統媒體需要持續革新,以求打造出觀眾喜愛的欄目,需要在規劃欄目時,針對當前媒體市場組織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愛好,實行實地的調查研究,針對不同性別的群體和不同年齡層群體,展開具體性的規劃欄目,一項出色的欄目以其精妙的版面與活潑的內容去吸收受眾來觀看與傾聽。
(二)推動傳統媒體的多元化的運營
多元化經營,是知名的傳統媒體研究專家安立夫指出的,通常為傳統媒體于新形勢的發展環境之下,應當在經營理念中摻入多元化的構思,而不是循序漸進地擴展傳統的運營概念。具體而言,即傳統媒體整合自己的發展情況和實際的商品業務,把運營的范疇進行深入拓展,對經營的商品實行深化革新,使其能夠同社會的發展和時代革新的腳步保持一致。此舉不但可以保障傳統媒體在強烈的媒體市場爭奪之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也可以高效地承擔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打擊,此為傳統媒體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必須要走的路線。
(三)推動傳統媒體的新聞采訪技能的融合
由于新媒體的先進性,每個記者都可以同時使用不同的采訪工具進行采訪報道,這給傳統媒體提升信息搜集能力提供了機遇。例如,報社的記者同時可以成為電視臺和網站的攝像、攝影的記者,形成內容多種表現的手段,無疑給傳統媒體內容的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創新機遇。
(四)傳統媒體通過產品的數字化創新
目前,新媒體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對新技術的應用,不斷改造傳統媒體的產品形態,形成產品創新的機遇。例如,通過新技術對傳統的平面媒體內容進行二次演繹,從而為讀者帶來不同的體驗。
(五)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的創新
傳統平面媒體的商業模式創新機遇表現在:第一,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優勢,把傳統媒體內容延伸到新媒體之中,形成具有較高競爭力的數字化產品;第二,拓展電子商務,將傳統媒體發布的商貿廣告信息在新媒體平面上再次利用和挖掘;第三,利用新媒體開展增值服務,包括提供搜索引擎、電子通訊、即時通訊等,也就是說把平面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有機融合,這樣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一個更好的、互動的發展機遇,根據特定用戶需求,開發個性化產品。
新媒體的發展無法完全取締傳統媒體的位置,傳統媒體于新形勢之下,應當整合自己的優點,拓展革新,加速與新媒體的結合且進一步去探究,堅定走“厚重精深”的可持續發展線路。只有持續地革新和進一步探究與整合,借鑒新媒體的優勢,才可以把傳統媒體推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劉新寧.新媒體代的媒體展之路分析[J] .新聽界,2012(3):152-153.
[2] 孫昊.新形勢下傳統媒體的發展之路[J].新聞傳播,2011,11(01):061-063.
[3] 張振華.傳統媒體多元化發展如何規避跨界經營風險[J].新聞實踐,2011(01):121-123.
G206.2
A
1674-8883(2016)12-03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