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河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研究和開發
□葉先河
在初中課程改革持續深入開展的新形勢下,學校只有加快自身的課程改革進程,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文章嘗試制訂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方案,介紹了開發和研究拓展性課程的過程,通過實施拓展性課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均得到明顯提升。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開發;研究
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思維的特征為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相結合,可迸發出創新思維,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操作與訓練材料研究和開發拓展性課程,對于提升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1.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目標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是指以初中課程知識為主要載體,通過課程內容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生活底蘊和意義空間,來延伸、拓展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素養,它屬于校本課程之一。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總目標,設定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幅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素養,使其通過拓展性課程學習,學會積累拓展性課程資源,為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具體目標包括3個方面:一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其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提升其運用數學的能力,并學會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二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品質,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三是幫助教師探索 “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教師掌握更多、更豐富的教學方法。
2.拓展性課程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實驗法,并結合調查法、文獻法與經驗總結法等進行探究。
(1)實驗法是以筆者所在班級的學生為對象,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發、研究課堂動態資源與課程習題,為期一學期,然后觀察研究結果。
(2)調查法是指在課題研究中,對參與拓展性課程訓練的學生和家長,用問卷調查、座談和訪問等形式,分析、綜合、比較和歸納資料,為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開展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材料。
(3)文獻法是指在課題研究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搜集與數學拓展性相關的資料,供學生學習和課堂所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4)經驗總結法,是指根據教育學實踐,有計劃地分析、概括教育現象,通過理論概括來揭示教學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等。
1.系統構建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其開發源于一些教材,但是又寬于教材、高于教學數學學習材料。比如,在課程教學中,在教授學生原理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先說出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然后再導入課堂。通過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獲得真知,豐富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為此,教師應制定研究、開發計劃,充分發掘、盤活各種拓展性資源,及時評價、反思與總結拓展性課堂實踐:第一,統計學生喜歡學習的數量;第二,統計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活動表現;第三,統計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
2.課堂開發策略
(1)立足課堂,拓展學習空間。拓展性課堂開發要立足于課堂,將課堂作為主渠道,并有效利用教學相關內容,適度拓展、巧妙化用,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一是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深入研究數學習題,使學生找出教學中的思想方法,并引導學生探究,開拓新的思維空間;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三是精選輔助材料,按照維果茨基 “最近發展區”理論,可在教學中添加一些輔助性材料,增加有趣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巧用 “生成”,打造一個富有情趣、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有用信息,通過巧妙運用等手段來讓學生迸發出智慧火花。比如,在課堂建設中,就可引入一些課外閱讀材料,講述關于陳景潤等數學大師的有趣故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并不枯燥,而是一門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投入的學科,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
(2)注重學生個性,開辟活動。一是開展學生小課題研究,基于教科書延伸開展小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篩選、提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開展研究。同時,還應根據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充分蘊含的數學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靈感等;二是積極開展數學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集趣味性、難度適中的數學閱讀書目,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三是組織和開展數學節活動,可通過名題欣賞、專題講座和專家演講等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知識和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一是注重差異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分層要求,實施目標分層、教學分層和練習分層,根據學生的能力來因材施教,讓學生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二是鼓勵 “免試與跳級”,如果學生學習速度較快,則可跳級,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熱情。
3.拓展性課程的意義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拓展性課程中,可使學生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將求知欲伸向知識的每個角落,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②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調查發現,學生主動參與拓展性課程后,其質疑的積極性、提問能力、解題能力均有所提高;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在拓展性課程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品質可得到鍛煉,而且還能勇于面對失敗,同時提升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同時,開發拓展性課程對教師的影響還表現在兩個方面:①為其專業發展提供一種可能性,使其在專業發展中更加處于主動地位,進一步激發其研究自身專業的興趣;②促進教科研水平提高。研究與開發拓展性課程可在學校、教師隊伍中營造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從而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升其教科研水平的目的。
在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研究與開發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學生差異性較大,教師難以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習慣、方法,所以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尚需進一步研究。此外,教師還應按照課程情況制定評價方案,在研究中建立起系統的評價體系。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在這方面雖然有所體現,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拓展性課程實施的效果,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及時解決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個完善的拓展性課程教學體系。
近年來,我國正在深入實施新一輪教學改革,在新課改背景下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就成了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而拓展性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正是在此背景下展開的,對落實新課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們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以實現拓展性課程的進一步深化。
[1]陳加倉.小學數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3):124-125.
[2]楊慧娟,劉云,孟麗清.高中教學新教科書中“拓展性課程資源”使用情況調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3,(14):101-102.
[3]李曉東.關于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對策研究[J].上海教育科學,2014,(21):140-141.
[4]吳彩琴,胡明全.巧用三角板開發初中數學探究操作型課程資源的實踐研究[J].初中生學習(師者),2013,(19):134-135.
[5]王曉琴.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研究[J].才智,2014,(6):121-122.
[6]孔凡芹,左慧芳.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3,(11):113-114.
(編輯:朱澤玲)
G623.2
A
1671-0568(2016)09-0007-02
葉先河,浙江省三門縣城關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