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華 潘海朗(福建省仙游縣園莊中學 福建仙游 351200)
?
農村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林愛華 潘海朗
(福建省仙游縣園莊中學 福建仙游 351200)
摘 要:學困生是高中數學學習中的一個常見現象,這一現象在農村中學中更為普遍。筆者立足于此,首先界定了學困生的內涵,緊著從入學基礎、校園環境、師資力量以及學生態度等四個角度分析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所在,最后就如何轉化學困生提出了三點建議,包括改善自身環境、強化師資建設、端正學生態度。
關鍵詞:農村高中 學困生 對策
學困生通常指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在知識、方法、本領、品格等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難題,難以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造成學困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客觀環境、行為習慣、情感因素等。數學以抽象性和邏輯性而著稱,自有數學學習以來,便存在著學生學習困難的現象,不夸張地說,數學學困生在各類課程學困生中占據了主要的位置,這一點在農村高中尤為明顯。[1]
1.入學基礎差
農村中學地處農村,地理偏僻、交通條件差,就以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四周是大山,學生往來極為不便。此外,我校高中辦學時間短,且三級未達標,新課程改革之前,學校周邊的適齡學子尚會前往就讀高中,但新課程改革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來,我縣私立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增大,并且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以及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外地的優質、中等生源不愿意前往我校就讀。不僅如此,本地區家庭條件稍好的學生往往跟隨父母在城鎮中學就讀或選擇到私立學校就讀,而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會報考一級達標校,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學生也會選擇二級或三級的達標學校,使得原本生源緊張的農村學校學生數量更為稀少。優質、中等生源外流現象嚴重,從而造成了農村高中學生質量普遍偏低。數學學習基礎差,學困生數量當然就多。
2.教學環境一般
受限于辦學經費,農村高中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與城鎮高中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既表現在校園環境上,更體現在課堂環境中。首先,就校園環境而言,整潔干凈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完備的教學配套設施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我校中等生、優等生的流失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校園環境造成的。其次,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學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等對數學學習越來越重要,但當前農村高中的硬件設備普遍存在不齊全的現象,這也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困難現象。
3.師資力量弱
師資力量的薄弱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數量上,更體現在教師的素質上。就農村中學的數學教學而言,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不少教師仍然秉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因而,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二、教師培訓機會少。受困于經費、地形、交通等客觀因素,農村中學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很少,幾乎沒有,這嚴重地制約了他們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三、由于學生自身的基礎較差,且學習不用功,教師的努力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而言是一種打擊,也弱化了教師教學的信心。
4.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差
相比于上述幾點因素,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對數學學習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但遺憾的是,農村中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普遍存在偏頗乃至錯誤的情形。首先,農村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基礎差,缺乏學習信心,更缺乏對數學學習應有的興趣和鉆研精神,這就使得他們把數學學習視作一種負擔,消極對待,得過且過;其次,一些農村中學學生在入學之初就沒有繼續深造的打算,他們學習的目的無非是獲得一張高中畢業的文憑,因此對于所有課程學習都應付了事,數學也不例外,這些都惡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此外,一些學困生雖然在學習態度上問題不大,但卻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常是教師講到哪,他聽到哪,缺乏主動探索與求知的精神,這些都會對數學學習造成不良影響。[2]
1.改善自身環境,吸引優質生源
農村高中自身條件的局限性是造成學生入學基礎普遍較差的前提因素,因此,改善農村中學自身環境也就是提升入學學生質量,有效遏制學困生基數的重要條件。當然,農村中學相比于城鎮中學而言,在自然環境的比較上肯定不具優勢,因此,學校必須抓好教學硬件建設以及學生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首先,為了進一步縮小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地方政府要加大農村中學的經費扶持力度,進一步美化校園環境,為數學教學增添更多的教學輔助工作,如投影儀、多媒體教室等;其次,生活條件艱苦也是學生不愿就讀農村中學的重要原因,學校要從服務理念出發,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比如為路途遙遠的學生提供低廉、干凈的住宿環境,為全體師生打造物美價廉的食堂等。
2.強化師資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師資力量的強大與否直接決定了農村中學的未來發展,因此,學校要從當前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做好相應的整改工作。比如,針對數學教師中普遍存在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學校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通過舉辦公開課,或構建外出培訓制度來強化教師的教學水平,當然,培訓離不開必要的經費扶持,學校需要從教學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又如,針對教師中出現的教學積極性受到打擊的情形,學校要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使其正確認知自身的使命與職責。
3.端正學生態度,做好理想教育
學習態度不端,學習習慣不佳是制約學困生轉化的根本因素,因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做好理想教育也是轉化數學學困生的主要著力點,筆者從長期的教學實踐出發,總結了以下幾點途徑:首先,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班會、課堂或課后時間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逐步使學生擺脫那種“混完高中就打工”的理念,多向他們展示外面的世界以及高等教育對人生的重要影響,引導他們樹立更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筆者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經常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并經常性開展“師帶生,生幫生”的活動,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其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對學生的學習理念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多做家訪工作,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家中,讓家長協助教師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盡可能減少家庭因素對學生求學的干擾與不良影響;最后,教師還要根據農村中學學
生的學習現狀,改變數學教學的方式,從興趣與激勵的角度出發,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是農村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之一,它們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如何轉化學困生長期以來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所在。學校、教師要從農村中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出發,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切實轉化學困生,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參考文獻
[1]劉素蓉.農村普通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困難原因及教學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張賢玉.農村高中數學學困生心理分析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2(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