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金芳
(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惠農中學 寧夏石嘴山 753600)
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寇金芳
(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惠農中學 寧夏石嘴山 753600)
微課組成:“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發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目標明確的特點,在我國迅速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熱潮,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于是,微課也應運而生。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當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
(一)實施微課能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
1.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2.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
3.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身邊的導師;
4.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
5.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
6.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7.內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閱和修正。
(二)實施微課能促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發展
1.選取課題
教學目標清楚,教學內容明晰,或針對計算教學,或針對難點突破,或針對課前導入,或針對拓展延伸,擇其一點設計教學。加深了教師對教材知識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2.設計內容
備課時更充分地研究學情,做到課堂無學生,心中有學生。要準確地把握教學節奏,快慢適當,吃透教材。要熟練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因為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視頻,通過視頻組成一個融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課件為一體的主題資源包。
3.提高教師知識講解與總結的能力
教學語言要簡明扼要,邏輯性強,易于理解。講解過程要流暢緊湊。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實際進行的狀況,這樣才能有一節吸引人的精彩的課。
4.開拓教師的視野。
為拓展知識點,就必須查閱資料去充實內容,才不會顯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以實現“隱性知識”,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的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5.反思提高教師自我批判能力
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經歷著“研究—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們的教學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6.更快促進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跟上并趕超時代的步伐
做微課,需要了解并掌握許多相關的軟件,比如PPT,錄屏,截屏等。
微課,最終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中追問、思考、發現、變革,由學習者變為開發者和創造者,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
(三)對教育自身的發展
現在的微課熱,是對過去“課堂實錄”式的視頻教學資源建設的反思和修正。過去錄制的大量 “課堂實錄”式的視頻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大而全,冗長,難以直接加以使用。微課平臺是區域性微課資源建設、共享和應用的基礎。平臺功能要在滿足微課資源、日常“建設、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便于用戶“應用、研究”的功能模塊,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供學校和教師有針對性選擇開發。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集中展播、專家點評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展示優秀獲獎微課作品;定期組織“微課庫”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于微課的校本研修和區域網上教研新模式形成,達到資源共享。
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
寇金芳:(1968-)女,本科,漢族,寧夏石嘴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