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萍
(高新區第五小學 山東淄博 255088)
淺談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朗讀
孫淑萍
(高新區第五小學 山東淄博 255088)
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將枯燥的書面語言轉換成有聲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口、眼、耳并用,從而更快地掌握知識。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越來越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小學生的朗讀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等等。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去感受朗讀的樂趣,發現語言文字的美。
小學 語文教學 朗讀
1.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在小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然后讓他們能夠正確地書寫所學的字。要保證學生能夠牢固地記憶所學過的字,就要讓他們反復地去進行朗讀,熟練地掌握字的發音和字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寫字和讀音的規范性進行正確的指導,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地讀準字音。
2.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正確的指導,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中的語言文字,揣摩作者的寫作情感,從而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得到提高。
3.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邊讀邊想,遇到疑問則自主地啟發思維,經過思考引發靈感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感知、領悟、積累、運用”的朗讀過程。另外小學語文課文中往往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艷、畫面形象有趣,對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拓寬學生的朗讀范圍
除語文課本之外,還要盡量地拓展學生的朗讀范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外朗讀材料。另外,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去搜集一些課外讀物,并將這些讀物共享,利用這些豐富的朗讀材料促進所有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為了增加學生的朗讀量,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朗讀比賽,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組內的朗讀比賽,再由每個小組獲勝的學生參加班級的朗讀比賽。這樣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2) 提高學生朗讀的流利度
要提高學生朗讀的流利度,首先就要保證正確的發音。學生在朗讀文章的時候要做到吐字清楚,對于學生發音不準確或者讀錯的字,教師要進行及時糾正,保證發音的準確。同時,教師對學生朗讀文章的停頓也要做出要求,指導學生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和停頓時間長短不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語氣的讀法,尤其是問號、嘆號等特殊的語調,朗讀的時候要跟隨作者情感的變化對朗讀的語氣做出調整。
(3)改進學生的朗讀方法
學生的朗讀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教師范讀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過范讀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正確的理解。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美好向往,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朗讀中。
另外,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效率。比如:可以為學生的朗讀進行配樂,或者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再現文章內容中的場景,舒緩的音樂、生動的畫面,提高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朗讀的同時為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養成朗讀的良好習慣。
2.提高學生朗讀的實效性
(1)增強學生朗讀的指導性
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朗讀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欣賞一篇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比如:針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套由粗讀到細讀再到精讀的朗讀過程,在這樣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充分朗讀。
(2)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性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于關鍵性的字和詞以及名言警句要及時地做出勾畫和記錄,積累豐富的朗讀素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勾畫圈點和批注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過程,可以加強學生與文章和文章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心靈的溝通,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渴望朗讀,更加有信心去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3)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一些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朗讀,提高朗讀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朗讀,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文插圖來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語言的美,培養學生對朗讀的情感。
1.結合講讀過程進行朗讀訓練
在《小壁虎借尾巴》的講讀中,教師應該先讓學生了解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著根據內容去選擇合適的語調進行朗讀。比如:小壁虎的媽媽教導小壁虎,告訴小壁虎不需要借尾巴,自己的尾巴能夠再生,而且別人的尾巴有自己的用途,不能借給小壁虎的時候,學生朗讀的語速應該變得緩慢,感情中要充滿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疼愛。再比如當朗讀到小壁虎轉身發現自己的尾巴的時候,應該用一種充滿驚喜的語氣去朗讀,而且朗讀的語速要快。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還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
2.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訓練
在講《司馬光》的時候,對于水缸有這樣一段描述:“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邊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教師可以抓住重點詞語來進行朗讀訓練,告訴學生文章中水缸的特點就是大而且水裝得滿,這樣小孩子掉下去會有危險,所以在朗讀的時候要重點突出水缸的大而且裝滿了水,對于“大”字和“滿”字要重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學會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朗讀。
3.借助典型句段進行朗讀訓練
在《小棗樹和小柳樹》一課中重點抓住小棗樹和小柳樹的對話段落,讓學生反復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從讀中體會到二者對待別人的不同態度,文章表達的含義也一目了然。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