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俠
(吉林省公主嶺市實驗小學 吉林公主嶺 136100)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顧艷俠
(吉林省公主嶺市實驗小學 吉林公主嶺 136100)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倡導全新教學理念、提出更高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出現可喜的成績,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之中,不斷地、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教學,研讀吃透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樹立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觀。
新課標 小學數學教學 策略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教學內容狹窄、過深、較舊;學習方式簡單、單調、被動,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缺少獨立獲取知識的空間;關注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較少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課程實施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欠缺。 教師講述這樣一道試題:一個圓形花圃的周長是12.56米,求這個花圃的面積。一位學生這樣解題:12.56÷2×(12.56÷3.14)÷2=12.56×4=50.24(平方米)。結果教師大大地劃了個“×”,然后告訴學生如何求圓的面積,先求出半徑,再用公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解答結果是12.56平方米。課后,這位學生說:圓的面積等于周長的一半乘以半徑,我先用圓周長的一半乘直徑就等于算了兩個圓面積,所以,再除以2。很有創意的解法呀!實質上,解題的錯誤是計算時學生兩次除以2抵消了。我們不禁質疑:教師的教學是否過于機械了? 教師教學: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出示6÷3=(),學生異口同聲:等于2。教師接著問:你是如何想的?教材的參考方法:要想()三得六,括號里是幾,就商幾。一位學生這樣解答:因為3乘2得6,所以商2。教師竟然冷冰冰地說:“是嗎?” 還有一位學生回答:因為(二)三得六,所以商2。教師欣然地說:“回答得好!” 我們不禁質問:教師的教學是否過于死板了?
分析小學課堂教學,概括為狹窄、單一、沉悶、雜亂,進一步表述:教學視野狹小,信息傳遞簡單,師生關系郁悶,教學環境雜沓,造成學生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毋庸諱言,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與熟練記憶,一定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思考問題。因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確立嶄新的理念,課程目標凸顯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學習內容強調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方式主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教學評價體系;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1.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于這樣的理念,小學數學教學一定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也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同等重要,應該一視同仁。教學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思考過程,結果與過程放同等重要。
2.營造互動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一定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師生互動實質上是師生以自己的固定經驗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以往的教學教師的目標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技能,實現社會化。學生的目標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縮小目標上的差異,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必須轉變角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破除師道尊嚴,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進行平等對話;一起探索,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讓學生感到是親密朋友。 備課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學會相關知識和技能;尊重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之中;共同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3.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也就是說數學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將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 有的教師教學《時、分、秒》:鐘媽媽共有三個兒子,大哥時針又矮又胖,二哥分針中等身材,小弟吃飯偏食,又瘦又細。三兄弟非常淘氣,跑個不停,跑的結果如何呢?小學生聽了童話,學了關于時、分、秒知識,感知了時針、分針、秒針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掌握新知奠定基礎,這一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4.運用多樣性教學方法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取數學活動經驗。教師要采用多樣性教學方法。小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學習的更多的是間接經驗,在學習上處于主體的地位,不能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三角形內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四則運算等,作為間接經驗,讓學生自行探索,耗時費力,適當引導解決。
[1]楊崇燕.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2,01:16.
[2]馬玉亭.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J]. 神州,2012,27:157.
[3]吳正芳.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J]. 快樂閱讀,2013,01:76.
[4]鄭其會.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新課程學習(下),2013,07:17.
[5]張艷華.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措施探析[J]. 校園英語,2014,07:11.
[6]朱麗娟.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探究[J]. 新課程導學,2014,26:55.
[7]耿向國.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的轉變[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4:267.
[8]孟曉芳.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 學周刊,2014,13:151.
[9]熊玲.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體會[J]. 新課程(中),2011,07:44-45.
[10]劉詠梅.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 中華少年,2015,2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