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 李 茜 翁茂鑒 梁少娟 蔡東嶺 歐志聰 梁立明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
廣州市番禺區保守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生存質量研究
陳曉峰李茜翁茂鑒梁少娟蔡東嶺歐志聰梁立明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廣東廣州511400
【摘要】目的:調查研究保守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從而能更好的指導及應用于臨床工作。方法:采取回顧性隊列研究的方法,對廣州市番禺區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隨訪,以(VAS)評分、SF-36健康調查簡表、功能障礙指數(ODI)為測評工具,從生理機能等8個維度,從生存質量的角度探討保守療法及手術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情況,并比較兩者對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程度。結果:保守治療在生理機能、活力、社會職能及心理健康四個維度的改善程度優于手術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其他四個維度的改善程度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在VAS、ODI評分中均有改善,其中在治療后1周、1月中,VAS及ODI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而治療前、治療后6月及1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保守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各維度的改善均有效,但手術治療近期療效好,應嚴格掌握手術及保守治療的適應證。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生存質量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脊柱疾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脊神經根而引起腰腿部疼痛[1],其發病率高,影響中老年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2]。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的選擇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有不少醫生強調手術治療的效果好,但有人認為非手術治療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康復效果的評價,傳統的生存率、痊愈率和死亡率指標已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個體和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及評價正是為了適應這種臨床需求。回顧性隊列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根據其在過去某時點的特征而入選并分組的,然后觀察從已有的記錄中到研究當時為止這一期間內,每一成員的發病情況。筆者采取回顧性隊列研究的方法,納入120例患者進行項目研究,從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病案室檢索骨科住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資料,嚴格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將符合條件的患者按是否接受手術治療分成兩組,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評價治療后患者的生存質量狀況,以期得到個性治療方案。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從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中,按照納入標準選取在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骨科住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20例。保守治療組:共 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單節段椎間盤突出者28例, 兩節段者25例,三節段者7例;平均年齡(48.2±9.3)歲;平均病程(1.65±2.23)年。手術組:共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單節段椎間盤突出者27例,兩節段者25例,三節段者8例;平均年齡(46.2±8.8)歲,平均病程(1.87±2.59)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中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1.2.1手術組納入標準明顯的神經根性放射痛且不能自行緩解者,且癥狀逐漸加重;腰痛與活動有明顯的關系;生理性前凸變小或消失,腰前曲或后伸活動障礙;有明顯的下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異常;影像學表現可見椎間盤突出的部位;病程延續超過一年且經過正規的保守治療半年效果不佳者。
1.2.2保守組納入標準有輕微神經根性的放射痛,休息后可不同程度的緩解無逐漸加重得跡象;腰痛與活動有明顯的關系但疼痛較輕;無明顯的下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異常;腰前曲或后伸活動輕度受限;經過保守治療有效果但病情反復發作。
2治療方法
2.1保守治療組基礎治療:包括平臥硬板床休息4~6周、口服塞來昔布膠囊0.2g,每日一次;靜滴七葉皂苷鈉針20mg 每日一次,連續1周,肌肉注射甲鈷胺針0.5mg,隔日一次。物理治療:運用光、電、熱、磁、蠟等物理療法,如半導體激光照射、電腦腰推牽引、紅外線照射、中頻、中藥離子導入、電蠟袋等。中醫手法治療和針灸療法。出院后避免重體力勞動, 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3個月以上。
2.2手術治療組病人確診后均在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采取氣管插管全麻下行腰推后路經典推弓根內固定推體融合術,術后常規輸液抗生素治療,靜滴七葉皂苷鈉針20mg 每日一次,連續1周。術后1周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2周下床活動, 出院后避免重體力勞動, 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3個月以上。
3觀察指標
分別應用①SF-36簡表、②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③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周、1個月、6個月、12個月的功能進行評估。分別計算生理健康綜合(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評分和心理健康綜合(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評分。
SF-36包括8個分量表,共36個條目,涉及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八個維度分別為: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職能、情感職能及心理健康。各個維度所屬條目按李克累積法[4]歸類。各維度的得分用 “轉換分數” 表示。組內分別直接比較治療前后各維度的轉換分數; 組間則比較兩者各維度的“改善值”。
SF-36生活質量量表共36個問卷調查題目,能夠產生8個維度的相關得分,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職能、情感職能及心理健康總的轉換分數分別為20分、4分、9分、20分、20分、8分、3分及25分。用“轉換分數”表示后,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即按正向計分法原則計分[5]。

改善值=治療后轉換分數-治療前轉換分數。
4統計學方法
5結果
5.1兩組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保守治療組及手術療法組中,治療前與治療后1年對比,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見表1~2。

±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5.2兩組組治療后一年改善值比較保守治療組在生理機能、活力、社會職能及心理健康四個維度的改善程度優于手術治療組(P<0.05),而在其他四個維度的改善程度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s)
注:與手術治療組比較,*P<0.05。
5.3兩組組治療前后VAS及ODI評分比較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在VAS、ODI評分中均有改善,其中在治療后1周、1月,VAS及ODI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治療前、治療后6月及1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手術治療近期療效好,但遠期療效與保守治療無明顯差異。見表4~5。


時間保守治療組手術治療組治療前8.48±1.258.62±1.34治療后1周7.21±0.85*4.41±0.65治療后1月5.31±0.32*3.41±0.25治療后6月2.21±0.351.61±0.24治療后1年1.21±0.551.18±0.65
注:與手術治療組比較,*P<0.05。


時間保守治療組手術治療組治療前39.40±8.5041.40±6.80治療后1周32.10±5.30*29.50±6.20治療后1月25.40±7.10*18.40±4.50治療后6月15.20±4.3013.20±3.50治療后1年10.80±2.1010.60±2.80
注:與手術治療組比較,*P<0.05。
6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有大量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臨床研究被報道。隨著新的影像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對LDH的定性與定位診斷有很大的提高,避免了一些導致療效不佳或失敗的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其手術率并不高,當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時,患者才求助于手術治療[6]。如何應用生存質量量表調查,從而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行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后生存質量改善情況,評價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都有各自的適應癥,但何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仍未有定論[7]。經過3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治療,這是本組資料手術組納入標準之一。有研究[8]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狀和感覺異常出現2個月期間,手術有較好的療效,因此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時,建議手術治療。Atlas等[9]認為6周后沒有改善的病人并不意味著需要手術干預,因為很多保守治療的病人有好的療效。病程長的患者可以有較好的長期療效; 病程短的患者不一定要早期手術干預。
本研究中,無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均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社會職能、精神健康兩個維度的改善程度較其他六個維度差。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由于病程長、病情反復及生活節律的破壞,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癥狀。在治療該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在改善患者癥狀及軀體機能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輔導。另外,本研究中社會職能維度的改善程度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由于需要觀察康復時間長,預后不明確,病情嚴重的病人往往需要臥床休息,病人依賴性增強,被動性增加,產生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無關的抑郁和焦慮情緒。保守治療在生理機能、活力、社會職能及心理健康四個維度的改善程度優于手術組,兩組的VAS、ODI評分比較,治療后1周、1月中,VAS及ODI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而治療前、治療后6月及1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手術治療近期療效顯著,但遠期療效與保守治療相當。因此,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必須嚴格把握手術指征。
生存質量評價對慢性疾病病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當疾病的治療不能達到痊愈時,能通過改善癥狀使病人達到相對獨立的生活能力,保持一種健康舒適的感覺來減少因久病造成不良心理作用[10]。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測量應從多維角度對比進行評價,這是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防治研究的逐步深化,是新的醫學模式更具操作化的體現。因此,我們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建立長期隨訪機制,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Colloca CJ,Keller TS,Moore RJ,et al.Effects of disc degeneration on neu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uring dorsoventral mechanical excitation of the ovine lumbar spine[J].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08,18(5):829-837.
[2]胡有谷.LDH[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8-475.
[3]于紅,吳聞文,侯樹勛.慢性下腰痛的運動療法[J].中華骨科雜志,1997,17(8):520-523.
[4]李冬美,馬愛霞,李洪超.我國糖尿病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研究系統評價[J].醫療前沿,2012,1:45-47.
[5]胡學軍,商洪才,張伯禮,等.生存質量及其量表在中醫藥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天津中醫藥,2004,21(3):191-193.
[6]陳新用,王振飛,梁裕.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效果系統評價綜述[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2, 12(7): 861-866.
[7] Gibson JN,Waddell G.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lumbar disc prolapse: updated cochrane review[J].Spine,2007,32: 1735-1747.
[8] Almeida DB,Poletto PH,Milano JB,et al.Is preoperative occupation related to long-term pain in patients operated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Arq Neuropsiquiatr,2007,65:758-763.
[9] Atlas SJ,Keller RB,Wu YA,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sciatica secondary to a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0 year results from the Maine Lumbar Spine Study[J].Spine,2005,30: 927 -935.
[10] 李欣.腰推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術式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1): 167-169.
(收稿日期:2015.11.26)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10-03
作者簡介:陳曉峰,男,主治醫師,碩士學歷,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脊柱脊髓損傷疾病的治療。
基金項目:廣州市番禺區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20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