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
信息化在“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
——以“空氣流量計的檢修”為例
□李曉光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改革、發展及教師隊伍建設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空氣流量計的檢修為例,探討信息化在“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同時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空氣流量計的檢修;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改革、發展及教師隊伍建設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是汽修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隨著電控發動機的普及,相應的維修技術問題不斷出現,尤其是發動機控制系統當中的傳感器故障以及傳感器之間的相關故障尤其突出。在此,筆者以空氣流量計的檢修為例,談談信息化在“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同時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目前我國汽車產量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遞增,我國的汽車市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隨著汽車技術,特別是汽車電子技術的日益普及和進步,企業對汽車維修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需要既懂技術又懂服務的技能型人才,而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越來越難適應現代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工作。所以,汽車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要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與企業的用人標準相協調,技能訓練要與崗位要求相協調。
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中,筆者注重在知識與技能、素質方面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同時突出重點與難點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信息化應用能力。據此,將“空氣流量計的檢修”一課的知識目標設定為:知道進氣流量傳感器的作用、類型、結構、原理和特性;正確讀識進氣流量傳感器電路;掌握進氣流量傳感器故障分析及檢修方法。將能力目標設定為:能獲取車輛檢修信息,獨立制定檢修計劃,選擇診斷設備;能使用萬用表、故障診斷儀、示波器等儀器對進氣流量傳感器電路進行檢測并判斷故障點;能正確修復進氣流量傳感器電路并進行修復質量檢查。將思想教育目標設定為:通過嚴謹有序的規范化教學,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職業素養。通過整個檢修流程的情境化練習,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以及與客戶的溝通能力。通過從接待到檢修、判斷故障點,再到與客戶溝通,順利完成工作,讓客戶滿意的教學安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掌握的知識情況,結合本節內容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教學重點是空氣流量計的信息化檢測過程;教學難點是空氣流量計的電路及故障原因分析和空氣流量計的檢測。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以汽車維修崗位能力需要為基點,從發動機的故障現象出發,以空氣流量計常見故障為載體,以排除故障的任務為中心,將空氣流量計的結構原理、空氣流量計的檢測技能與工作態度進行高度的統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采用信息化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先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后采用任務教學法,在各個工作環節穿插使用小組討論法,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知識與能力并進。采用自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授課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目的在于將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優勢與本課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樂于學習。
具體實施過程為:首先由一個空氣流量計工作不良引起的發動機怠速不良的故障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工作過程排除故障。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空氣流量計的類型、結構、作用、工作原理并掌握空氣流量計的故障分析和檢修方法。課前發給學生空氣流量計的學習手冊,讓學生提前學習空氣流量計的相關知識,并通過網絡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接觸了解。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案例短片來引出本次教學任務。事先準備好一個情境案例,模擬車輛出現故障并到4S店進行修理的情境,并在案例中設置一些與豐田威馳車及空氣流量計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適時參與進來。學生通過咨詢客戶和查詢車輛信息來完成任務工單當中車輛信息的內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考察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而且又引出了本次的課題:豐田威馳車空氣流量計的檢修。
然后教師安排相關知識的學習。本環節主要是學習空氣流量計的結構、類型、工作原理,電路識讀及故障原因和檢修要點。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枯燥。采用實物、多媒體課件與虛擬軟件相結合的辦法,使學生在一個個圖片、動畫、視頻的視覺沖擊中直觀地學到知識。由于學生在課前對空氣流量計的相關知識已經進行了自主學習,所以對于空氣流量計的作用和類型、安裝位置這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由學生來進行講述,教師適時給予補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空氣流量計的電路識讀和故障原因的分析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只有熟讀電路圖才能對空氣流量計進行檢測。在這一部分采用電路圖與實際電路結合講解的方法,先由學生講述自己對電路圖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指正,然后讓學生在實車當中直觀地了解空氣流量計的電路,加深學生的印象。故障原因分析是本節課的難點,在進行故障原因分析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由學生一步一步找出故障原因。學生熟悉了空氣流量計的電路及故障原因后,將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空氣流量計的檢修計劃,即教師采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根據以上學到的知識來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也檢驗了學生對以上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給出工作計劃制定的要求后,只需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答。
當學生制定好工作計劃后檢修工作即將進入決策階段。本環節包括三個步驟:學生解釋工作計劃;教師給出意見,學生依據意見修訂計劃;確定工作計劃,并準備相應的工具設備。在決策時,學生制定的計劃可能各有不同,教師應對每一種計劃的長處給予鼓勵,對不足之處給予指正。允許學生多角度思維找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學任務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所以除了必要的工作步驟以外,更重要的一項是在工作任務中滲透汽車維修人員必要的職業素養。教師應提示學生,在檢測和維修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保護用戶的車輛,在維修前應做好前期的保護和安全檢查工作,在維修后應做好車輛的清潔工作,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
決策完畢后進入實施階段。本環節是鍛煉學生熟練使用檢測儀器檢測空氣流量計的過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部分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剛剛學習了檢測過程,但對檢測過程還不是很熟悉,學生實車操作經驗不足。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熟悉檢測過程和操作步驟,首先讓學生在虛擬軟件上進行操作,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后再在實車上進行操作。這樣學生在虛擬操作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操作中錯誤的地方,在實車操作中就可以避免。虛擬演練結束后進入實車操作階段。教師先講解操作規范、要領及注意事項,學生根據虛擬演練的步驟進行實際操作。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讓一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學生觀摩,操作完成后由其他學生指出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之后教師指出存在的問題和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并對該組學生操作進行總結。
在每一組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監控學生的操作并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操作過程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答。當一組學生操作結束后,要檢查其故障排除情況和檢測數據。各組檢測結束后首先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評估,每組學生先找出自己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互評。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并提出改進意見和注意事項,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改進意見修正工作計劃,然后進行教學延伸,通過布置作業,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作業包括書面作業和技能作業:書面作業是本節課所學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技能作業則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其他類型空氣流量計的結構原理和檢測方法,并且分析其他幾種空氣流量計在車輛當中的使用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空氣流量計的檢修”課教學,本著“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以信息化教學為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參與技能形成的整個過程,實現了課堂與車間、學生與汽車維修人員的角色轉換,取得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巫文廷.淺談中職“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J].中國科技投資,2014,(A19):490.
[2]葉麗珠.“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54-156.
(編輯:秦俊嫄)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059-02
作者簡介:李曉光,河北省科技工程學校中級講師。研究方向:汽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