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燕
?
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分析
□彭燕
【摘要】英語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英語通用語思維模式為基礎,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進行分析。目前,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普遍將基于母語使用者的母語思維模式作為日常英語教學的主流。教師要改變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引導學生將英語作為一種通用語,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進而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ELF視角;高校英語;語言態度
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英語成為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同時,其也對英語的單一性和規范性造成了相應的沖擊。各種新的英語變體也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英語國際化趨勢的加強使英語本族語使用者的語言和文化權威受到了相應的挑戰,英語教師也不再受制于傳統教學模式,逐漸提升了對英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的認同感。筆者著重對英語通用思維視角下高校英語的語言態度進行分析,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
ELF即英語通用語思維模式,該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并且逐漸使ELF英語教學成為其研究熱點。ELF對傳統以英美英語規范和英美思維為主流的教學模式造成了沖擊,以培養學生英語通用思維模式為重心。其打破了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以書本和理論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ELF研究者認為,隨著英語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其使用者遠多于英語母語使用者,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逐漸開闊教學思維,不要局限于對本族語準確性和適當性的過度模仿和強調。ELF視角下的英語教學強調的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靈活性,從而提升學生在英語通用語和多語語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其更加注重英語交際過程中的成效性和實用性,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針對ELF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要不斷拓寬高校英語教學范圍,逐漸將高校英語教學向普世通用規則、本族語規則和非本族語規則延伸。培養EFL視角要擺脫英語國家文化局限性,將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EFL對傳統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升級,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多元、兼容和開放的文化意識。英語通用語思維模式滿足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語交際需要。ELF模式背景下著重強調的是溝通的有效性,因此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高校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應用最普遍的語言,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數量也比較多。高校英語教師作為英語使用者和英語教學者,其語言態度直接決定了英語學習者對全球背景下英語的變化和本土化現象的認知情況。高校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也直接決定了其教學方向,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對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態度進行分析,能夠推動我國英語教學改革,提升高校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1.研究方法
筆者應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方法對高校英語教師進行調查。
問卷調查法中,既包括英語專業教師,也包括非英語專業教師。一共發放問卷160份,其中有效問卷145份。訪談調查方法是在問卷調查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其訪談對象是三名不同專業的高校英語教師。
2.研究過程
(1)問卷調查。表1所示,為問卷調查結果。

表1 我國高校英語教師語言態度調查表
(2)訪談調查。
提問者:你怎么看待中國英語?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能脫離英語母語規范嗎?英語教學中存在中國文化缺失嗎?
教師1:在中國背景下應用英語,中國腔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使用者要盡量去克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以標準英美英語教學為主,注重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規范性,但是在實際交際溝通過程中,可以隨意一些,不需要太過嚴謹。目前,大學英語是以英美文化為背景開展教學的,英語教學中涉及的中國文化比較少。同時,中國英語被國際認可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其并不具備官方語言特性。
教師2:中國腔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像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之間不可避免的差異一樣,我對這種情況持比較坦然的態度。全球化背景下,可以對英語教學和學生持比較寬容的態度,但是不能脫離英語母語規范,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習到純正的英語。英語教材中以英美文化為主,涉及的中國文化比較少。我自身都不具備運用英語談論中國文化的能力。中國英語尚不具備被官方認可的資質。
教師3:大學英語雖然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仍然以應試考查為主,中國英語要避免。同時,英語教學要注重標準化,不能脫離英語母語規范。我認為英語教學中存在中國文化缺失現象。比如,英語是一種比較單純的語言,而漢語的語言內涵比較豐富,很多中國文化是無法用英語進行表述的。文化的差異使中國英語很難作為區域變體被國際社會認可。
3.討論
綜合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語言態度調查分析,筆者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都比較傾向于傳統的英美英語教學,對ELF教學理念接受和認可度都比較低。部分學者認為不應當對不影響英語意思傳遞的語言形式進行寬容,表明英語母語思維模式對我國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影響仍然比較大。也有一部分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比較開放,他們能夠接受在英語教學中應用非本土特色的英語進行教學。全球化背景下,其既滿足了國際交流和發展需要,也使英語教師的教學思維更加開闊。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對全球化背景對英語的影響仍然處于模糊認知狀態。縱觀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能夠發現教師仍然以母語使用者的母語思維模式為主體開展日常教學工作。高校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英語教師比較官方和保守的語言態度來源于其對自身職業和身份的認同。當前這種境況是難以改變的。
研究結果表明,高校英語教師仍然對規范英語教學的認可度比較高,但是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訪談調查中,教師2說其對學生語言上的錯誤持比較寬容的態度,說明教師并沒有完全被規范英美英語教學模式禁錮,其日常英語教學還是比較靈活的。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仍然秉承傳統英語態度,但其在教學行為上已經發生了相應的改變。
ELF背景下強調的是語言態度的開放性和文化取向的多元化。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仍然以傳統的英語思維習慣和教學習慣為主,但其也逐漸受到了ELF范式下的思維影響。高校英語教師要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和變革,改變英語教學思路,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水平,進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武繼紅.ELF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研究[J].外語教學, 2014,(2):55-58.
[2]展素賢,閆麗華.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優秀英語教師素質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5,(2):42-48.
(編輯:王春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107-02
作者簡介:彭燕,河南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