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雪冰
?
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改的思考
□季雪冰
【摘要】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學科,是我國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個基礎部分,要做好漢語言文學教學,必須從基礎的字、詞、句加以琢磨,將最基礎的部分做好。本文對我國古代的漢語言文學之路加以分析探索,結合我國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現狀以及對其教改的方式加以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觀念;重點
伴隨著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以應用型教育為導向的大學本科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企業往往更加愿意聘用技術性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就業壓力。
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市場銜接過于單一和松弛,放眼整個商品經濟市場幾乎沒有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對口的任何一種職業,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結合現階段漢語言文學與商品經濟市場的銜接程度以及未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方向來說,教育體制的改革必須盡快推行。推行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首要的任務便是對傳統認知和傳統觀念的改變和顛覆;其次,改革要講求方法,要抓住教育改革中的主要矛盾,看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重點問題,以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順利有效進行。
1.缺乏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比較枯燥難懂的學科,對于誕生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的這一代學生來說,漢語言文學教學完全不能滿足學生們對新奇事物的探索,對于漢語言文學這門專業很多學生是排斥和反感的,再加上漢語言文學課程內容的陳舊落后,教師講授方式傳統呆板,學生缺乏對于漢語言文學這門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們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改革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2.教學觀念落后,與時代潮流相隔甚遠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大部分都是一些前輩級的人物,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以及接受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更多地受到傳統觀念的熏陶和影響,所以他們在日常的工作及學術研究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將過去的教學觀念引入到新時期的課堂中來。現在的漢語言文學課堂大部分教師的教授方式仍然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不會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具體需求來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性的知識的灌輸,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個人的角度進行片面的理解而難以結合時代的潮流,理論與實踐缺乏有機的集合。這樣一來,學生就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產生了抵觸情緒。所以,教學觀念的落后也是目前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3.考試方法單一、落后
對于現行的考試機制來說,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試中較多地沿用了傳統的考試模式,大量的死記硬背,缺乏理解性記憶的內容,在考試的時候更多的學生采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來應付考試,這樣的考試對學生漢語言文學素養的檢驗毫無作用,不僅不能督促學生積極投身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反而更容易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抵觸情節。
4.教師本身的水平良莠不齊
教師是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直接策劃人和指揮者,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直接關乎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課堂效率。由于常年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許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教育思想僵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創造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生缺乏互動,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對學生的學習缺乏有效的激勵。現在許多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缺乏對多媒體等設備的應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教師本身水平的參差不齊也是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
1.對漢語言文學課程結構進行優化
對漢語言課程結構的改革應按照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增加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比例,使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不斷延伸、拓展學科范圍,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和競爭力,使學生能夠將一些與之相關專業與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拓寬所學知識范圍,使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面對未來的就業環境時也為自己的擇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2.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緊隨著時代的潮流
漢語言文學教改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漢語言文學教學緊隨時代的潮流,具體而言,首先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進行改進,讓漢語言文學的教材更加貼近新時期的社會潮流;其次要對考試模式進行改革,考試的目的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理解,而不是單純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考試的形式上應該更加靈活一點,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答試卷。
3.對教學方法實施改革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時期教育背景下的教學,這種教學不僅課堂效率低下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教學方法的改革策略有二:其一在于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多媒體網絡設備的應用,這樣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在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與學生互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創新教學方式,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教書育人,重點在于育人上。在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的今天漢語言文學專業卻往往忽略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教師應針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時機,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喜愛之情,逐步養成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培養。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的人文學科,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傳承和載體,漢語言文學肩負著對我國傳統文明傳承和創新的重任。所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更應當注重對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立足于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精神的新青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培養人才。
5.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水平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把教學重點放到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接軌上。只有教師具備過硬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實現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目的,最終確保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成功。
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對現階段漢語言文學方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只有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才是當前我國就業背景、就業形勢下所必須突出強調的重點。當前就業難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大難題。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要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結合,結合當代背景,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加以改革,使大學生增強面對社會壓力的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實力。對此,學校可聘請相關專業方面的教育專家跟學生講講就業方面的形式,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發展提出建議。
另外,學校可以多為學生設置一些情景模式,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自己內心出發,看自己會怎么說,怎么做,揣測別人的想法,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與他人。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拜訪一些相關方面的公司,讓學生感受其工作環境、氛圍,并且可以向工作人員提問一些相關問題,回校之后相互討論。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及幫助他們了解相關的工作,更加確定他們以后的選擇方向。
做好與就業方面有關的思想工作,學生自然會提高興趣,并且在相關方面教師可以再利用自己的一些經驗為他們提供一些寶貴經驗,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利用新媒體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在課程方面,教師可增加一些與現時代有關的知識,將課本內容與當下實例相結合,并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一些機會,并總結經驗。在校時期的這些積累對于他們以后的就業有著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曉歡.淺談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途徑[J].科學與財富, 2011,(10):98-99.
[2]石慧.論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132-133.
(編輯:郝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114-02
作者簡介:季雪冰,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理論、語言學。